《百变团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百变团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6课的内容。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剪纸,作为一种民族手工艺,有着工具简单、制作简便和便于少儿接受的特点;剪纸,作为当代的一种美育手段,对启发少儿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2、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3、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三、教学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四、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剪纸语言及镂空的面积大小。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相信吗?一把剪刀、一张纸和一个梦想,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奇妙的剪纸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剪纸——
《百变团花》。【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好奇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观察分析、探究知识1、课件出示团花剪纸作品,学生欣赏。2、介绍剪纸的相关知识及历史发展。请看这就是新疆古墓出土的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纸作品(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团花是中国剪纸历史最悠久运用率最广泛的一种形式,我国的劳动人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创作剪纸艺术了!3、了解团花的象征意义。A、欣赏《年年有余》: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团花运用也很广泛,仔细观察一下,团花里都有些甚么?(人们利用莲花、鱼的谐音和图形组成“连年有余”的吉祥图案,寓意富裕有余的美好生活)。B、欣赏《福》字团花:这幅团花通常用在甚么地方的?(用于春节,寓意福到了)C、《喜字团花》用在甚么场合?(用于婚嫁)孩子们,不同的团花使用的场合也不一样。4、观察分析:观察画面中的花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为什么叫做百变团花?【设计意图: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让其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基本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观察态度。】三、探索学习,实践操作
1、分组探究(1)、这些团花都用在什么地方?(课件出示生活中不同场合的团花)(2)这些剪纸作品有哪些纹样?打开花纹后会变成什么样的?(边观察边操作)【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继续再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经过探究,自己发现知识,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思想。】2、实践创作(1)教师示范团花制作方法,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做。师:孩子们,其实这些看似复杂的团花,只需要一把剪刀、一张纸和一个想法,就可以被我们创造出来,看老师是怎样做的。(示范)师:谁发现老师用了哪些方法把一张方形的纸变成一幅团花作品?生回答,教师板书:折、剪。(1)学生探索折法(课件展示——团花制作的基本步骤:对边对角折叠,找中心点;画弧线、剪成圆;画纹样注意左右不能画对头;剪镂。)(2)学生探究团花外形。师:你们拿出自己的小剪刀,像这样找层数最多的一面按直线剪下去,展开看看,都是甚么形状的?(出示课件)如果我们不按直线剪呢?会是甚么形状的呢?(老师示范)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剪出外形。那团花有哪些外形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放课件)(3)欣赏——学习借鉴(了解剪纸的语言)画团花的花纹
师:外形剪好了,还差甚么?(花纹)师:对!加上花纹就才是一个完整的团花。(点击可件)看!多美的一个团花呀!它有那些花纹组成的?你能把你找出的花纹指给大家看吗?生:我找到了月牙纹。生:我找到了梳子纹。生:我找到了柳叶纹师:大家的表现真棒!不但找出了花纹,还为花纹取了有趣的名字。(比较团花、认识花纹和镂空的大、小、多、少对团花的影响)看!这两个团花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师:(结论)花纹种类丰富的漂亮;花纹镂空大小匀称的美丽;花纹重复次数多的好看。花纹重复次数的多少跟折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思考。生:有,折数多,花纹重复出现次数也多。师:孩子们,现在你们把你想要的花纹用彩色笔画上去。(出示课件)(4)制作中你还发现哪些问题需要提醒大家?(用剪安全、注意卫生、防断开等)(5)分小组创作,师巡视指导。孩子们,刚才都是通过我们大家共同的智慧创作出来的,现在,老师想看看你们独立完成的作品,你们行吗?3、展示团花作品,挖掘团花用途。
师: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的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师:团花还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仅可以装饰窗子,看!团花还用在了哪些地方?(点击课件)邮票上、婚礼上、杯子上、)哇!原来小小的团花在生活中的用途还真不少呢!【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创设疑问、探索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并通过积极引导,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感受艺术的美,获得美的知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四、展评作品、课后拓展1、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评议。【设计意图:评一评,议一议,引导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成功展示自我,愉快参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2、新年快到了,看谁会用今天学过剪纸团花,把我们的教室装扮得漂漂亮亮的。今天大家的表现真的好棒,在老师的眼里,你们就是小小的剪纸艺术大师。老师相信在我们的装扮下,我们的生活将越来越美好!【设计意图:拓展思维空间,延伸知识,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到一起。】《百变团花》教学反思《百变团花》是属于“设计•应用”
领域。它是由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艺术,有着制作简便和便于学生接受的特点,对启发小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通过剪团花,探究折叠中的小窍门和巧妙的花纹设计能剪出奇妙的图案来,从而对学习美术保持一定的兴趣和热情,并且能体会到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大胆创造美的能力。学习者是二年级学生,通过小学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折纸和剪纸的技能。教学中采用小组内的探究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该课设计符合美术新课标,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下面就本课教学进行剖析:一、根据教学设计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二、教学中的可以保留的:1、课的导入:突出了本节美术课的本体的东西,以过年的方式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入学习角色。以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2、为了解决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设计了三次尝试体验练习环节,重视学生体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并进行相应的练习指导,练习指导也多用启发式教学,学生思维比较开阔,整个过程从易到难,层次递进清楚,突出探究内容更具创造性,方式也强调与人合作的要求,从个体示范到合作创造,体现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到创造的思维发展过程。
3、在教学中创设疑问、探索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通过剖析范例,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如折法的不同、剪边的不同、所剪的纹样的不同),找到基本的方法。引导学生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让学生掌握剪折团花的技巧,在“百变团花”的“变”引发思维。通过启发、引导及示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解决重、难点。4、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学习剪纸语言,了解剪纸艺术。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艺术感知能力。三、值得注意的问题:1、当提问还有几种折纸方法时,学生的回答有很多种,这说明学生的发散思维很强,有时甚至于超出了我的思考范围,又考虑到时间问题,没有很好的进行引导,学生上前来进行展示。学生由于没有得到表现的机会,很可能会挫伤积极性。在以后备课时,应多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2、教学中没有十分注意学生的参与面,少数学生在折、剪中有畏难情绪,教学中没能及时的关注他们,从而导致这些学生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四、课堂教学突发灵感:把课堂教学看成是学生学习过程这一流程中的一个中转站。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课后、课内、课外进行自主学习与研究,将学生搜集的学习资料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让学生能充分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课内外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谈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达到课堂教学尝试和广度的拓展。五、学生建议:课堂气氛太活跃,同学们争着回答问题有点乱,后排同学听不大清楚。
六、思考与改进: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需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的氛围。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仿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探讨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将激励他们不断探索,从而踏上成功之路。新课标指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我们教师应该作为主导,起向导作用,教师的指导是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成才的条件。”所以,教师的正确引导是达到美术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听其他老师的评课,并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使其体验到创作活动的快乐!并在全班展示有特色的团花剪纸,使其他学生发现了他们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契机,开拓自己的思路,剪出各种各样有新意的团花剪纸。由此可见,差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差异随时都会发生转换,教师在看到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有差异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所以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固然重要,学生互动更具独特的魅力。因为,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都是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说,那些后进生的某些思维,或许某个闪光点往往能补充学习好的学生的不足,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探索、合作学习、生生互动,渐渐缩小,恰似滚雪球,不断地使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连为一体,同步前进。
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基本的方法,掌握剪纸团花的技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的美,获得美的知识,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体会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大胆创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