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总课时授课教时1授课形式新授授课章节名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使用教具教学目的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友谊。2.了解悼词的一般知识。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总体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和大致结构。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难点阅读课文,能给课文列出结构提纲。更新、补充、删节内容板书设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开头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情形(1)⒈阐述马克思逝世的深远影响(2)主体⒉阐述马克思的理论贡献(3~6)⒊评述马克思的革命贡献(7)⒋评述马克思的崇高道德(8)结尾颂扬、悼念语(9)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我们学习过了一位科学家为另一位科学家写的纪念性文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一位革命家为另一位革命家写的纪念性文章。二、背景介绍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三、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悼词(dào)芜杂(wú)诅咒(zǔzhòu)诽谤(fěibàg)嫉恨(jí)诬蔑(wūmiè)给予(jǐyǔ)卓有成效(zhuó)肤浅(fū)衷心(zhōng)估量(gūliáng)豁然开朗(huò)三、简介悼词悼词的一般要求:1.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2.介绍去世者的简历。3.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优秀品质,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4.给去世者的综合评价,寄托哀思。㈠课文结构提纲要求学生速读课文,划分课文的结构提纲。开头(1)简介逝者去世的情况——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情形。主体(2~8)颂扬逝者的功绩——概述马克思逝世的深远影响,热情赞颂并高度评价马克思对人类的卓绝贡献。1.(2)概述马克思逝世的深远影响。2.(3~6)阐述马克思的理论贡献。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四、课文研读3.(7)评述马克思的革命实践。4.(8)评述马克思的崇高道德品质。结尾(9)颂扬、悼念语。㈡研习悼词的开头部分,把握作者感情。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指导讨论分析下列语句的表达作用。1.“两点三刻”,时间具体,表明了作者的郑重态度、悲痛心情,同时,突出了这一时刻的不同寻常——逝者必将给人类历史进程产生极深远的影响。2.“最”突出了马克思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3.“停止思想”“睡着了”运用讳饰手法,表达了不愿说、不忍说的悲痛心情,同时包含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崇高评价。破折号后部分反映了恩格斯内心的巨大矛盾与悲痛,希望马克思是暂时睡着,不希望不愿意想并说“永远”,但又不能不说出4.“两分钟”,时间的精确记录表现出沉痛惋惜及为马克思的安详逝世而感到某种程度的安慰。。课堂小结总结课文内容,理结构,析开头,谈感情。课内外作业诵读课文,体会作者文中流露的感情。教后记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总课时授课教时2授课形式新授授课章节名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使用教具教学目的1.了解马克思逝世的深远影响。2.掌握作者对其深远影响的高度概括。3.理清作者阐述理论贡献的结构。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高度概括其深远影响的技巧。2.理清作者思路。教学难点把握作者阐述理论贡献的层次。更新、补充、删节内容板书设计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伟对无产阶级发现剩余价值不可估量的损失大其他领域贡承上启下(过渡)献对历史科学革命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一、研读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阅读讨论问题:1.马克思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有哪些?明确:逝世的损失:“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评价马克思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2.哪些词语可体现马克思地位重要、损失巨大?明确:“不可估量”“空白”“这位巨人”等词语可以体现马克思地位重要及逝世造成的巨大损失。3.本段与下文3~8段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明确:本段中第一个“对于”,从革命斗争实践的角度领起下文7~8段,后一个“对于”从科学理论创造角度领起下文3~6段。二、研读课文3~6段㈠研读课文第3段。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3段,启发讨论:1.“简单事实”后的冒号领起的内容有哪些?明确:冒号领起的内容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的相反。”2.“简单事实”与“规律”是什么关系?明确:“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一个单句,“规律”是宾语中心语,“简单事实”是对其复指。3.如何理解这一“规律”?明确:规律的内容是由下列复句来说明的:“首先”存在决条件“然后”意识定因“所以”果承接“人们”经济基础决定因果“因而”并列“而不是”上层建筑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㈡研读课文第4段。提示学生思考回答问题:1.分析“不仅如此”的“此”的指代作用。明确:“此”指代“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承上启下过渡。2.“豁然开朗”与“黑暗中摸索”相对照,赞扬马克思发现的意义,嘲讽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批评家们。㈢研读课文第5段。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点拨提示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本段是如何颂扬马克思的功绩?明确:本段采用概述的方式,以一系列表范围、程度、数量的形容词、副词构成词组来说明其功绩。第3、4两段为“点”上阐述,这里需要的是“面”上的介绍。㈣研读课文第6段。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问题。1.“这样”指代什么?明确:“这样”指马克思科学发现的特点:“独到”“很多”“不是肤浅地研究”等。2.如何理解“远不是主要的”?明确:“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句说明不仅在理论上有巨大贡献,更重要的是他有科学世界观。研究为实践服务,推动人类历史前进。3.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本段承上启下,从理论转到实践。课堂小结作为19世纪最杰出的思想家的学说体系,马克思的科学理论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恩格斯用很短的篇幅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显示出作者高度的理论水平和概括能力。作业诵读课文。教后记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总课时授课教时3授课形式新授授课章节名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使用教具教学目的1.了解马克思在实践方面的贡献。2.学习课文的阐述方式,把握课文的写作特点。3.学习马克思崇高的道德品质,为人类奋斗的精神。教学重点1.学习马克思的品质、精神。2.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教学难点整体赏析文章写作特色。更新、补充、删节内容板书设计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卓绝贡献——毕生的真正使命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颂扬敌人嫉恨诬蔑悼念崇高品质驱逐诽谤诅咒战友尊敬爱戴悼念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一、研习课文7~8段㈠研习课文第7课。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7段,启发学生思考回答问题。1.“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独立成句,其结果在哪里?明确:首句“因为”的结果不只在本段下文“斗争是他的生命要互。”也在第6段“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2.“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是什么?明确:是由两个“参加”领起的短语,,本句内容可概括为马克思革命实践的内容和成果。3.“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中“斗争”是指什么?如何理解“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明确:“热烈”“顽强”“卓有成效”“很少见”等词语,感情色彩强烈,对马克思斗争的非凡气质、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辉煌成果进行了热烈歌颂。㈡研习课文第8段。指导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讨论问题。1.“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这样”指代什么?“最”体现在哪些地方?马克思的态度呢?明确:“这样”指代马克思划时代的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两个“最”体现在两个“无论”上,从反面证明马克思对敌人打击的沉重和所承受的压力之大,证明其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他对这一切都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成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用精彩的比喻描述了马克思的恢宏气度、广阔胸怀和无所畏惧的战斗风格。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2.分析马克思逝世后战友们的态度。明确:马克思逝世,“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敌人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证明他的逝世造成的“空白”是不可弥补的。3.如何理解“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明确:“敌人”和“私敌”说明马克思的斗争目的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而不是个人的私利;其敌人不是与他个人有什么仇隙,而是整个人类的敌人。“可能”“未必有”以不肯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含义。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教师讲析课文第三部分。本文结尾是悼词惯用结束语,强调了其“英名和事业”,表达了深沉的收集和坚强的信念。这是从其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以及世界人民的心声。三、总结全文写作特色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概括。明确:1.内容高度凝炼、概括。2.语言准确、严密,处处关照、呼应。3.议论、记叙、抒情融为一体。课堂小结恩格斯精辟地阐述并高度了马克思作为科学理论家和革命实践家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所作出的伟大贡献,颂扬了马克思为人类历史前进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这位伟大导师的无限崇敬、爱戴和深切的悼念。课内外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