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苏教)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学设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苏教)

ID:1149576

大小:44.26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材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苏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1专题“我有一个梦想”第一板块“英名与事业”的一篇讲读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悼词,同时也是一篇评述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卓越贡献和斗争精神的议论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悼词、演讲辞的特点;2.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体会文章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及期中蕴含的感情,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抓关键词句段筛选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学习马克思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议论、抒情相结合,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阅读课文,抓关键词句段筛选信息。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马克思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二战中牺牲的一位战士的妻子在他的墓碑上写下:对于世界,你只是一个人;对于我,你却是全世界。一个人的离去,也许只是一个生命个体的消逝,也许是一个感情世界的倒塌。可有的人的离去却是一片人类历史的空白,他就是马克思。今天我们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走进马克思的人生世界!感受马克思的伟大人格。板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二、明确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及文中蕴含的感情;(2)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人格。三、文本研习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这个标题中的“墓前”和“讲话”,我们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明确: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讲辞。2.所谓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文章那些段落体现了这一特点说说?明确:第1段,生读并概括内容感情交代马克思的逝世(沉痛悼念)第9段,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崇高敬意)那么主体部分2-7段体现演讲辞特点伟大贡献(热情歌颂)3.分析课文第二部分,明确段落间、层次间及语句间的逻辑关系。(1)请学生找出统领全文总纲的句子:(论点)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恩格斯表明马克思的贡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第2段是这一部分的总起,是概括的说明,即“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第一个“对于”,突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 用,领起下文第7段;第二个“对于”,则突出了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杰出成就,领起课文第3、4、5段。(2)分析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两方面的贡献:(论据)理论贡献: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发现。革命实践:1.编报著书;2.创立第一国际.论证方法:类比达尔文举例说明贡献,豁然开朗与黑暗中摸索对比说明剩余价值的发现(3)除此之外,文章语言方面还有什么特点?承递性语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不仅如此。”“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正因为这样……”过渡性段落:第2段,第6段总括性段落:第5段,第8段A.第4段中“不仅如此”的“此”指的是什么?明确指代关系,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不仅如此”的“此”即指代“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讲解:由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又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使文章内容又推进一层。B.第5段中“一生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的是哪两个发现?明确指代关系,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代的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发现。讲解:“不仅如此”是由一般向特殊的过渡和深入。由“两个发现”过渡到“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是由“点”到“面”的概括。表明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其研究领域之广(“每一个领域”),钻研之深(“不是肤浅地研究”),价值之大(“都有独到的发现”)。C.第7段说“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个语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借助承递性的语句,把握文章结构。这个过渡句是既承上又启下。讲解:“承上”是说,由于马克思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追求科学“在历史上的推动作用”,致力于科学的“实际应用”,表明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崇高目的就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 所以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但这句话又是下文的论题,即他的光辉的革命实践的事实更印证着他对待科学的严肃态度和执著的追求,证明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4)小结:本文在论述上逻辑非常严密。本文的论述中心是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而主要是通过“思想家”和“革命家”两个方面来论述的。前者表现在创建无产阶级理论,后者表现在参加伟大的革命实践,而这两个重点,又是紧扣第一部分第二自然段中的“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中的两个“对于”来阐发的。同时,各个部分、各个段落也紧密联系。就全文来说,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2自然段),就段与段来说,都用了总括上文,引起下文的承递性语句。段落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内容重点突出,层次井然。板书:结构严谨四、拓展延伸-----遥远的思念从马克思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1.课文中体现出马克思的精神有思考一切,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等。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讲,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向高远的精神:2.将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高度统一。“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3.思考一切。”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女儿的一次对话。这充分反映了作为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那就是“独立思考”。这种独立思考精神,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也是我们今天每一位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可贵品质。4.走进马克思心灵就是对马克思最好的悼念!他的伟大是跨越时空的美丽!在我们心中,马克思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请大家四人一个小组思考交流一下,你心目中的马克思是怎样一个人,另外,如果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他,你会把他比喻成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屏幕显示烛光,“遥远的思念”的乐曲轻轻响起)⑴他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马克思就像蜡烛一样,驱走了黑暗,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⑵他像苍鹰,孤独地在蔚蓝的天宇飞翔,愈飞愈高⑶我觉得马克思像高山,伟岸,崇高!⑷我觉得他不像蜡烛,因为蜡烛的光亮终会熄灭,他应该像太阳,光热无比。他的光辉犹如太阳,万丈光芒,永远普照人间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是落红,是那飘落的花朵  ⑹我觉得他是白杨,扎根于土地,但挺拔向上,坚贞不屈 ⑺他是仙化的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他有无数个“一千年”⑻因为他是基石,是他固定了更多的蜡烛,并让他们放出光彩  ⑼他是海上的指向标,指引人类解放的航船的方向⑽他是天上的启明星,带给我们晨曦与曙光⑾他是路标,是人类前行的方向  ⑿他像大海,有着宽广的胸襟和包容的情怀⒀他是海鸥,有搏击风雨的勇气,在大海上翱翔⒁他是奔流向前的溪水,永不停息五、课堂小结我们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用在马克思的身上,以表达我们的敬意和缅怀之情现在,我感觉和大家一起学习这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是一种幸福:同学们可能有了一些新的收获,打开了思维的大门,走近了马克思,也让马克思走近了我们,而我们也从中感到心灵的震撼在座的同学大概是十七岁吧,马克思在你们这个年龄,曾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我选了几句,作为对你们的勉励,也是对我所从事的职业的重新审视:“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它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够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愿同学们能从伟人们的身上学到东西,做一个新世纪的真正成功者!”六、布置作业。1.以《马克思墓前的思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要求:假设自己来到马克思的墓前,以一位当代中国中学生的身份,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联系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事业,对马克思人格、学说及其命运提出自己的思考。(不必面面俱到,侧重一点即可。)2.推荐课外阅读:《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尼•拉宾) 七、板书设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人民:尊敬、爱戴、悼念深远影响:敌人:嫉恨、诽谤、诅咒恩格斯理论贡献(点→面)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英明和事业永垂不朽两个“对于”(总纲)剩余价值的规律思想家马克思逝世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广→深推翻资本主义事业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宣传(编报著书)组织(创立工人协会)对科学的认识和态度连接上下段实践贡献革命家(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教学反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充满真挚、深沉情感的优秀悼词。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备课时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积极,表现良好。但课后细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一、问题表现 1.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 预习任务是提前两天布臵的,主要是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但是在上课前查看学生的课文时,发现很多学生的课文一点阅读的痕迹都没留下。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课前根本没有做相应的预习。因为语文大部分是文学作品教学,如果对课文不熟悉的话,上课效率就会低很多,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引起重视。  2.部分学生照顾不够 整节课下来,学习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但是明显前面的学生回答要比后面的学生要多很多。由此也可看出来,后面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容易被老师所忽视。或者说,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容易犯顾及一面,失其旁边的错误。 3.学生自主性发挥不充分 虽然学生回答问题时抓得很准确,个别同学回答也很精彩,但从始至终,没 有一个同是自愿站起来主动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讲出来的。这也是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上课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够,总是得着老师来叫,被动的参与答题。 二、问题分析 1.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容易在回答好的学生身上找到上课的兴奋点,而回答好的学生,由于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了赞扬,思考也会更积极,参与度也会更高。这个时候,其他学生的上课状态就非常容易比老师所忽略。 2.学生课堂自主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形成和教师课堂预设较强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和长久形成的上课习惯以及课堂氛围有很大的关系。 三、策略分析 1.做好预习指导 在上新课之前,应该走进学生,对学生的课文预习目标化,让学生明确预习的任务是什么。很多学生不会预习,是因为对预习的目标不明确。所以我觉得,指导学生预习工作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该预习什么东西,该做什么东西。比如让学生熟读课文,如果学生打到了熟读的要求,那么,对课文的基本思路也就应该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2.认真研究学情 任何课前的准备,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所以,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对学生学习的情况有个明确的了解。相类似的文章学生有没学过,作者学生了不了解,学生上课哪方面比较感兴趣等等,都是课前应该考虑的问题。所谓备课,一方面是备课文,一方面是备学生。我觉得这句话讲得很对。 3.优化问题设置上课该提什么问题,要从学生能否理解和接受的角度出发。力求用最简单的问题,串联起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思路。这次上课中,我的主问题是“马克思究竟有哪些贡献?”。由这个问题能牵连出一串的小问题。向这类既简单明了,又联系广泛的问题,应该是备课是重点考虑的。好的问题的设臵,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而且对学生学习该科目的长久的兴趣的建立,也非常有帮助。 4.强化生本观念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用他们自己的思维去接受课堂上老师想给予他们的知识,这个是任何学科教学都追求的一个目标。我觉得,当下,我们应该努力通过自己的调动与指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动起来。只要我们强化这种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的意识,相信课堂教学肯定会出现越来越热闹,越来越高效的结果。 四、小结 作为青年教师,在教学上肯定存在多方的不足。很庆幸教研室能安排这样的比赛,让我能通过这样的“实战”查看教学不足,积累教学经验,及时去分析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