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四导学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班级姓名[介绍文体]本文是-•篇悼词。悼词是在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在结构上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吋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概述死者生询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走近作者]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的事业”。从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活动”。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他的最伟大的著作《资木论》就是这方面研究的结晶。作为马克思完成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壯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木论》第二、三卷的幣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课堂流程】一、品读全文,夯实基础。1.给加点字注音,并要求读准字音。悼词(dao)肤浅(fu)不可估量(lidng)纷繁芜杂(加)••••嫉恨(」)诬蔑(wa)豁然开朗(hud)衷心喜悦(zhOng)••••诽谤(fcibang)诅咒(z0zhou)卓有成效(zhuo)•••••2.解禅下列词语。浅尝辄止:浅:一点;辄:就;止:停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坚韧不拔:韧:柔软而结实。拔:移动。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闲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例:宋•苏轼《晁错论》:'‘古Z立人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卓有成效:卓:卓越,高超,特别。效:效果。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永垂不朽:垂:留传后世;朽:腐烂,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粕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杂乱。豁然开朗:豁:猛然间。开朗:开阔明亮。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口了其中的奥秘。二、整体感知,回答问题。先把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个部分的含义。(点拨:参看悼词的特点,先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等,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贡献,最后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明确: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1)——评价(2-7)障念(8-9)o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两个“对于”突出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请学生找出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三、语段品读,回答问题。1.在第一段中,对马克思逝世的吋间、地点和情景说得非常详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点拨:重点把握“两点三刻”“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还不到两分钟”等这些词汇。)a.“停止思想了”:思想家停止思想,表现了痛惜之情。讳饰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情感。b・“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安静”指很安祥。“永远”一词悲痛之情强烈。“睡着了”又是讳饰的手法。含蓄委婉,痛惜崇敬c・“还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万分悲痛,永志不忘。2.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是从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评论了马克思一牛対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请同学结合文本回答具体有哪些贡献?革命理论:A.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C.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革命实践:A.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B.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C.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其中最伟大的贡献)3.分析下面两句话,感受马克思的无私品徳。①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力•不得已时才给以冋敬。
(点拨: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把敌人的攻击当作蛛丝,含蓄发人深思。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明敌人对马克思的攻击很多,但十分无力;二是说明马克思对敌人十分蔑视,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思想境界。②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冇过许多敌人,但未必冇一个私敌。(点拨:解解清楚敌人与私敌的含义。)明确:“私敌”是指有个人恩怨的敌人。“许多敌人”都是因阶级利益冲突而结下的,都是团结在他周围的千百万革命战友共同的敌人,说明马克思不存私念,为人无懈可击。这种含蓄的评价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革命精神。4•思考: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明确: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儿和马克思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思考一切”。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经典的回答,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对于今天中学生来讲,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向高远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它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够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17岁时所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