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山东省兖矿二中 李丽一、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体味马克思的伟大贡献。2.品味语言,感受恩格斯对马克思逝世的悲痛与惋惜及两个人的友情。3.通过有层次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二、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的整体感知和语言的揣摩,理解马克思的伟大人格与高尚情操,感受二人的深刻友情。三、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文本解读,掌握阅读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战中牺牲的一位战士的妻子在他的墓碑上写下:对于世界,你只是一个人;对于我,你却是全世界。一个人的离去,也许只是一个生命个体的消逝,也许是一个感情世界的倒塌。可有的人的离去却是一片人类历史的空白,他就是马克思。今天我们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1844年8月恩格斯与马克思见面后,这两位历史的巨人结成挚友,共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了近四十年。对于马克思的了解,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最哀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洞察,最深刻的也莫过于恩格斯。word格式编辑
....(二)研习课文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以这这个问题为纲,根据学生的思维流动进行反复阅读,可以在阅读中完成以下重点,攻破。这些问题的介入,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顺序研讨,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1.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有哪些?划出这些语段和句子,反复阅读,体味其内在逻辑性。“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主要写了他的贡献。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是说他是的革命实践,对于历史科学是说他的理论贡献。思想家、科学家、革命家这三种称谓都出现了。思想家,是就他的理论贡献而言。补充一点,马克思主义意义的伟大不在于它发现一种理论,而在于它把这一切付诸实践。在马克思以前,有的哲学家的理论未必就不深刻,但他们的理论始终停留在宇宙本位,停留在书斋里。所以马克思说:“哲学家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关键是改造世界。”他不是流于清谈,不是经院式的哲学,而是把自己的理论作为推翻旧制度的武器。所以在恩格斯看来,他把“实践”、“革命”放在第一位。那么,马克思从“思想家”到“革命家”,是怎么过渡的呢?这就是靠马克思对理论作用的认识,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就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所以“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新发现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这就可以理解马克思为什么很注重实践。恩格斯要先说马克思是理论家,后说他是革命家,这前后几部分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递进的。这篇文章的一个特点:结构严谨,层层递进。2.马克思伟大的人格的表现,划出这样的句子,有感情朗读,并品味语言。如:“拂去”(文章倒数二、三段反复揣摩)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揣摩感受文本。“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比较揣摩感受文本。“教师:读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学生开始思考。)学生:读完本文我认为恩格斯没有表达自己的哀痛,甚至从表面根本读不出他的哀痛,他重点写了马克思的伟大精神和贡献。恩格斯表达的是自己深深的悼念和赞美之情。师:你认为恩格斯没有宣泄自己的哀痛,而是将哀痛隐于字里行间,对么?生:是的。师:那大家能找到表达恩格斯对马克思赞美的句子么?生:“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说明马克思的精神是伟大的,流传千古。师:很好。哪位同学对这句话还有自己的理解?生:说明恩格斯对马克思贡献的肯定。师:江总书记在邓小平同志的追悼会上说的是“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他没有说“将永垂不朽”。同学们想想,这里恩格斯为什么要说“将”永垂不朽?生:我认为,马克思当时处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被大多数人理解,因此,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事业“将”永垂不朽,就是说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可能是将来的事。师:好,又有一个同学举手,请讲。生:我认为这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充满信心。师:我也认为这个“将”是表明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不朽生命力的信心。师:除了此处,哪里还表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赞美与悼念?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睡着了”说明他一生都在奉献。师:“睡着了”说明恩格斯此时的情感是——生(齐答):不忍。师:对,他一生都在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恩格斯怀着沉痛的心情,不忍再说又不能不说,内心伤感又不失自持,因而“睡着了”要读的——生(齐答):低而慢。师:“睡着了”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这种修辞叫讳饰。下面我把这句读一下,大家比较一下,我读的和大家读的有什么不同。生:你读得比较慢,也更有感情,安静地睡着了确实让我们感到恩格斯的痛惜之情。师:那大家发现我读后半句时停顿了一下,为什么呢?生:那儿有一个破折号。师:那个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生(小声说):解释,停顿。师:对,解释,停顿。师:除了恩格斯的悼念与赞美之情,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生:“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主要写了他的贡献。师:这句话是对马克思贡献的分述还是整体评价!生:整体评价。word格式编辑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通过对相同知识与情景的联想与想象揣摩感受文本。 3.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深厚友谊。1844年8月恩格斯与马克思会见后,这两位历史的巨人结成挚友,共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了近四十年。对于马克思的了解,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最哀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洞察,最深刻的也莫过于恩格斯。恩格斯没有宣泄自己的哀痛,而是将哀痛隐于字里行间。“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睡着了——但已经永远的睡着了。”睡着了说明他一生都在奉献。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还只是少数,就连当时参加马克思葬礼的人也只有十来个人,而共产主义运动还刚刚兴起。在恩格斯看来,“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恩格斯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而我认为他的英名就活在他的“事业”之中,我也认为这个“将”是表明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不朽生命力的信心。1999年11月15日登载报道英国BBC广播电台在公众推选千年世界伟人名单中,马克思位居榜首,就是对恩格斯的预言的一个最有力的佐证!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你从哪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可进行与其他人友谊的略微比较)4.悼词特点及主要写作内容(可根据学生特点,略作拓展)。(一)标题标题的组成方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由文种名称承担标题。如《悼词》。另一种由死者姓名和文种名共同构成。如《在宋庆龄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二)正文悼词的正文通常由开头、中段、结尾三部分构成。(1)开头以沉痛的心情说明召开或参加此次追悼会的目的,尽可能全面而准确地说明死者的职务、职称和称呼,以示尊崇,要注意这些称呼之间的先后排列顺序。接着简要地概述死者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何原因与世长辞,以及所享年龄等。师:除此之外,课文中还有叙述马克思贡献的句子么?生:“以某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这说明他一生所做的主要事情是从事人类的解放事业。师:大家看“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这几个词应该怎么读?生:加重并缓慢。师:对,大家齐读,要表现出大家对其精神的赞美。(学生齐读。)师:这一段主要说他是——生:革命家。师:除此之外,还有叙述马克思贡献的句子么?生:他还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师:这说明他是——生:思想家。师:除此之外,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他还是一个科学家。(老师板书:思想家科学家革命家。)师:同学们不知注意到没有,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贡献时说了两个“对于”:“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一个指革命实践,一个指理论贡献。前面的两个“对于”,实际上说的是实践和理论,对不对?可是,这是我这次备课第一次发现的这个问题,文章的下面并没有对应。如果按上面的顺序,下面先应该讲马克思是什么“家”?生:革命家。师:对,应该讲马克思是一位革命家。这是就“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而言;然而,恩格斯接下来,却先讲马克思的理论贡献,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恩格斯的一个疏漏?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原因呢?(学生都陷入了沉思。)师: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大家要有知难而上相信自己的克服困难的勇气。生: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师:我建议同学们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性语句。生:因为下面一段的开头说“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他作为思想家、科学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革命事业服务的。师:对,在恩格斯看来,他把“实践”“革命”放在第一位。恩格斯要先说马克思是理论家、后说他是革命家,这前后几部分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生:递进的。师:对,是递进的。(板书:递进)师:这篇文章的一个特点:结构严谨,层层递进。师:作者主要写了马克思的伟大精神和贡献,恩格斯表达出自己的深深悼念和赞美(板书:悼念和赞美)除此之外,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生:我感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word格式编辑
....(2)中段承接开头、缅怀死者。这是悼词的主体部分。该部分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即对死者的籍贯、学历以及生平业绩进行集中介绍,应突出死者对人民、对社会的贡献。二是对死者的思想、精神、作风、品质、修养等作出综合的评价,介绍其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如鼓舞、激励了青年人,为后人树立了榜样等。该部分的介绍可先概括地说,再具体介绍;也可先具体地介绍,再概括地总结。(3)结尾主要写明生者对死者的悼念及如何向死者学习、继承其未竟的事业、化悲痛为力量,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等内容。最后要写上“永垂不朽”、“精神长存”或“安息吧”之类的话。悼词的结尾要积极向上,不应该是消极的。所以最后的结尾尽量不用“安息吧”这句话。因为“安息吧”是西方天主教为死者举行仪式时用的一句话,这里面含有人生在世是痛苦的,只有死后才能幸福的消极思想。落款悼词一般在开头就已介绍了参加追悼会的人员情况,所以悼词的最后落款一般只署上成文的日期即可。要想写好一悼词,关键是要记格式。标题正文结束语,——都要写进去。正文一定要写清,死者生平和事迹。另外还需要谨记,形式也可各不一。5.学生由文本产生的自我情感共鸣和自我经验,习得如何为文,如何为人。马克思的精神是伟大的,值得我们学习。学这样的文章,不能就文论文,要想到自己,想到生活,想到社会,想到时代,这才算真正把课文读活了,而不是读死书,不是为考试而读书。马克思主义是不是离我们很遥远,他与我们中国的历史有怎样的联系?6.对文章未懂问题的捕捉(阅读不仅是释疑更是产生更多疑问与思考的开始)。用马克思的精神来学习有关马克思的这篇文章。(大屏:“您的座右铭?思考一切。”)最后可对阅读方法略做指导和总结:对于阅读来说,首先是读出自己。“读出自己”,这是创造的起点。其次是读出问题。“读出问题”。这是求知的开始。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呈现ppt,以马克思的格言作为激励,帮助学生形成对马克思的全面了解。(三)拓展延伸师:大家看大屏幕(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画像)。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你从哪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生:“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他们的友情表现在恩格斯对马克思的理解上。师:对这句话还有什么理解?生:从“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可以看出他一生都在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他的敌人是无产阶级的共同敌人。生:恩格斯是千百万革命战友中的一人。他们尊敬、爱戴和悼念他。生:马克思有着高尚的人格。“正因为这样,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师:你对这句话还有什么理解?生:表明他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无暇顾忌敌人的意见。生:表现了他对敌人的极大蔑视。师:从哪能看到他对敌人的极大蔑视?生:对一切毫不在意。师:还有呢?生:轻轻拂去。师:改用“轻轻抹去”好不好?生:(齐声答。)还是用“拂”好。师:为什么?生:“拂”比“抹”更轻,更能表现他对敌人的蔑视和对这一切毫不在意。师:大家可以跳出文本,联系一下实际。生:马克思的精神是伟大的,值得我们学习。生:“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他的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师:我也谈一点我备课时悟到的看法。马克思主义是不是离我们很遥远?他与我们中国的革命实践有怎样的联系?(学生沉思。)师: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推翻了旧的制度,建立了崭新的中国;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不朽的象征,更是马克思主义蓬勃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马克思主义离我们并不遥远,如果马克思恩格斯今天能在这世纪之交,亲眼看见自己所创立的科学理论被中国人民的实践注入新的生机活力,那该多好!师:走进马克思心灵就是对马克思最好的悼念!他的伟大是跨越时空的美丽!在我们心中,马克思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请大家四人一个小组思考交流一下,你心目中的马克思是怎样一个人,另外,如果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他,你会把他比喻成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屏幕显示烛光,“遥远的思念”的乐曲轻轻响起。)生:他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word格式编辑
....再次阅读文本,走进的马克思心灵就是对马克思最好的悼念!他的伟大是跨越时空的美丽!在我们的心中,马克思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请大家四人一个小组思考交流一下,你心目中的是马克思怎样一个人,另外,如果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他,你会把他比喻成什么?完成自我视角对马克思一生的定位。(学生分组讨论,屏幕显示烛光,遥远的思念的乐曲轻轻想起)(四)结课。我们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用在马克思的身上,以表达我们的敬意和缅怀。现在,我感觉和大家一起学习这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是一种幸福:同学们可能有了一些新的收获,打开了思维;我们走近了马克思,也让马克思走近了我们,而我们也从中感到心灵的震撼。用马克思《青年时期职业的选择》的一段话结课。作为对学生的勉励,也为对我所从事的职业的从新审视:“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够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生:蜡烛。师:对马克思就像蜡烛一样,驱走了黑暗,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生:他像苍鹰,孤独地在蔚蓝的天宇飞翔,愈飞愈高。生:我觉得马克思像高山,伟岸,崇高!生:他是巨人,一步都得下一个坚实的脚印。生:我觉得他不像蜡烛,因为蜡烛的光亮终会熄灭,他应该像太阳,光热无比。师:是啊,他的光辉犹如太阳,万丈光芒,永远普照人间。(学生发言踊跃,又有很多学生举手。)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是那虽然离去,但依然奉献的枫叶。师:他是落红,是那飘落的花朵。(将学生的“枫叶”纠正为“花”)生:我觉得他是白杨,扎根于土地,但挺拔向上,坚贞不屈。师:也有同学说他是仙化的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他有无数个“一千年”。生:他是烛台。(停顿)师:为什么?生:因为他是基石,是他固定了更多的蜡烛,并让他们放出光彩。师:是啊,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才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等给人以启示的“烛光”,因而他是——学生大声说:基石。生:老师,我觉得他是海上的指向标,指引人类解放的航船的方向。生:他是天上的启明星,带给我们晨曦与曙光。生:他是灯塔。生:他是路标,是人类前行的路标。师:大家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了,还有么?生:他像大海,有着宽广的胸襟和包容的情怀。师:海纳百川。生:他是海鸥,有搏击风雨的勇气,在大海上翱翔。生:他是奔流向前的溪水,永不停息。师:我们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用在马克思的身上,以表达我们的敬意和缅怀之情。现在,我感觉和大家一起学习这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是一种幸福:同学们可能有了一些新的收获,打开了思维的大门,走近了马克思,也让马克思走近了我们,而我们也从中感到心灵的震撼。师:在座的同学大概是十六七岁吧,马克思在你们这个年龄,曾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我选了几句,作为对你们的勉励,也是对我所从事的职业的重新审视:“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它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够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word格式编辑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师:下课。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word格式编辑
....宁可累死在路上,也不能闲死在家里!宁可去碰壁,也不能面壁。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什么是奋斗?奋斗就是每天很难,可一年一年却越来越容易。不奋斗就是每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越来越难。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个无悔人生!早安!—————献给所有努力的人.word格式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