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2(人教版必修2)

ID:1149772

大小:169.43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是一篇极富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的悼词,它追悼的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出自于与马克思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恩格斯之手。它论述了马克思对于全世界无产者乃至全人类的伟大贡献,赞颂了马克思不朽的事业和伟大的品格,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怀念之情。学习本文,重点是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把握作者安排文章结构层次的技巧。预习【与梳理*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的特利尔城,1841年大学毕业。从1842年担任《莱茵报》主编起,到1883年3月14tl在书桌旁逝世,他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41年,成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类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844年,恩格斯在巴黎跟马克思首次相见,从此以后,“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草拟的。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同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祌生活”(列宁)。马克思逝世的第三天,即1883年3月17tl,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葬礼,参加者是他的亲密战友和亲属,在高雷姆克代表《社会民主党人报》和“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马克思的遗体献花圈之后,恩格斯代表企世界无产阶级对于伟大导师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对马克思所作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1820—1895),徳国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卡尔•马克思的挚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主要著作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自然辩证法手稿》等。悼词:我国古代称为“诛词”“哀辞”“吊文”“祭文”等。现代悼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文章。狭义的悼词是指在追悼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寄托哀思的专用哀悼文体。本文属于后者。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繁芜丛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鬱忌恨•诽谤•诅咒•估估量•空空白•估衣•空间•2.写汉字词语易错字词语易错字 zi咒坚忍不bdjG丧bd动jG击活p6xi6会dio念威xi6船zhaolei#阔chuo2.解词义繁芜丛杂:多而杂乱,又没有条理。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辄,就。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建树:建立的功业。回敬:回报或馈赠。这里是“反击”的意思。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3.辨用法(1)参加参与①以俄罗斯为假想敌的欧洲导弹防御系统邀请俄罗斯里斯本峰会,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鸿门宴”。②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1日在就利比亚局势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俄罗斯不会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两者都有“加入其中”的意思。参加:置身某种组织或集体活动中去。使用范围很广,它的宾语常见的有两类:①表示某种组织、集团等的词,如“党团、队伍、协会”等;②表示集体活动的词,如“工作、领导、组织、讨论、革命、劳动、建设、典礼”等。参与:(也写作“参预”)专指参加并一起活动。使用范围较窄,它的宾语常见的只是某些表示集体活动的词,如“工作、领导、运动、谈话”等,而不能是“革命、劳动”等。常用于书面语。(2)不可估量不可限量①此次地震海啸与核泄露,对円本经济会造成的损失。②我们没法和他们竞争那些高价球员,但我们有自己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的未来(提和两者都表示“不能够看出,不能够估计”,但使用的对象不同。不可估量:不能轻易估计推算出来,形容数量大或成就高。不可限量:形容前程远大。(3)豁然开朗醍醐灌顶①在座谈会上,演艺界的人士说,形成这样一个发展思路,我们的眼界就会,演艺产业的发展才会有广阔的前景。②这场讲座让我,明白了一切所谓的困难都是我的主观臆想。%两者词义相近,都有“一下子明白过来”的意思,但使用对象不同。“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也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醍醐灌顶”只能 用来形容人答案:1.wdzh€2.诅沮狙协4.(1)参加参与fSiguguhudjizukongkong胁肋拔拨泼悼棹绰(2)不可估量不可限量(3)豁然开朗醍醐灌顶探究【与发现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点评:“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间,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这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时刻。“最”,选用这个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思想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还”,流露出未能在马克思临终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依恋和对于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与深重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至“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点评: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其主干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是状语;“即历来为繁完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是对“发展规律”的解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木、宗教等等”是简单事实本身;“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是规律的内涵。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体包含两层意思,简单地说就是:①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经济发展阶段构成基絀;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文章先说马克思是一位思想家,再说他是一位科学家,后面又说他是一位革命家。在谈到马克思的贡献时作者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在结构上有没有矛盾?怎样解释这个问题?提示:思想家、科学家、革命家这三种称谓都是恩格斯对马克思贡献的赞美。在恩格斯看来,称谓马克思为“思想家”“科学家”,是就他的理论贡献而言,马克思的伟大不在于他发现了一种理论,而在于他把这一切付诸实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马克思主义不是经院式的哲学,而是把自己的理论作为推翻旧制度的武器。所以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逝世的影响时说:“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样看来,恩格斯先说马克思是思想家、科学家,后说他是革命家,这前后几部分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递进的,逐步推向高潮。2.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采用这些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提示:这篇演说辞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第一部分的第一层,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第二层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第一层的叙述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第二层的议论是在第一层叙述、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叙述、描写、议 论的综合运用,使演讲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悲痛的感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多用叙述方式;对马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采用议论方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极富感染力。结舸圍解IIEGOUTUJIE第一部分(第㉜)1吿丧于世2损失之大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二部分(第篇产革命3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4发现剩余价值规律5对其他科学领域的发现6对其他科学领域的关注A宣传革命B组织革命实践第三部分(第8、9段)表哀思8敌人的恨与人民的爱9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缜密自然的逻辑结构本文采取了一个典型的总分结构,起承转合,详略有致,收放自如。一开始,作者概说马克思主要有两方面的贡献:一是“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贡献,二是“对于历史科学”的理论贡献。作者概说时不是直接评价,而是从马克思的逝世给世界造成的损失这一委婉的角度去表达,既合情合理,乂避免了枯燥乏味。然后,演讲者从革命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贡献进行具体评价。在评价理论贡献时,详述两大发现,略述马克思对其他学科的关注,这种详略安排极符合马克思作为伟大思想家的身份。在评价革命实践贡献时,又详述马兑思参加革命斗争的主要事实,略述甚至忽略马克思参加革命斗争取得的成绩,因为这样写才符合历史真实,而且事实胜于雄辩,从屮读者可以感到马克思不仅是思想的巨人,更是战斗的巨人。在第二段总论部分,恩格斯先谈及的是革命实践贡献,但在下文分论时,先谈的却是理论贡献,这似乎与常见的总分结构有些不符。本文的结构妙就妙在这里。马克思之所以成力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并不单单因为他的两大发现对于世界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亲自参加革命斗争实践去传播他的两大发现,并试图去改变世界。所以恩格斯要强调的就是,“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基于此,我们便不难理解本文独特的总分结构的意义。这样安排一方面强调了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另一方面又照顾到文末从因果关系自然行文的需要,这真正是一个巧妙无比而又天衣无缝的结构形式。:与拓展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雇傳(yong)撰稿參(zhuan)诅咒(ju)參干坚忍不拔(rdn)參B.芜杂(wu)參空白參(kong)肤浅(fB)參豁然开朗(hud)參C.俳谤(pang)精悍參(han)扼要(6)參卓有成效(zhu6)參D.诬蔑(mid)參悼词參(dao)苍穹(qiong)寧心喜悦(zhong)2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A.虽然但是以至而且B.虽然可是甚至并且C.即使可是以至并且D.即使但是甚至而且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些青年人做事缺乏长远眼光,刚入门便打退堂鼓,浅尝辄止的做法贻误了多少青••••春。B.马克思的科学见解,远远超出同时代人,对一些W题的看法出神入化。••••C.他查阅了许多繁芜丛杂的资料,终于找到了那篇重要的论文。••••D.他偶尔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几首小诗,对他崭露头角的才华和卓有成效的表现,同学••••们赞不绝口。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内容极其丰富,革命实践活动极其广泛,但恩格斯用短小的篇幅把它表现出来,既全面,又有重点。B.马克思之所以能为人类作山巨大的贡献,首先是因为他在青年吋代就立志“为人类工作”,并且具有目标始终如一的顽强意志。C.他曾经密切地注视各种电学方而发现的进展怙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D.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作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二、阅读理解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0,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冰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來,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向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一布鲁赛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魯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企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己时才给以冋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丁•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5对文章第一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作者通过叙述描写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感人的印象——马克思力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时刻。B.作者在叙述马克思去世这一事实时,并未直接说明,而是说他“停止思想了”,这充分表达了作者不忍直接说出噩耗的沉痛心情,乂突出了马克思作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特点。C.作者连川两个“睡着了”去描述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形,这不仅清楚地写出了作者发现马克思逝世的过程,而且还巧妙委婉地表述出马克思己经离开人间的事实。D.这段叙述与描写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使听众一开始就能感受到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悲痛,增加了演讲辞的感染力和震撼力。6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1)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2)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7马克思的墓志铭是:“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从本文看,马克思有哪些“改造世界”的活动?8在恩格斯看來,马克思是个怎样的人物?请结合文章加以概括。 答案:1.D思路解析:A项,“诅咒”的“诅”应读“油”;B项,“空白”的“空”应读“k6ng”;C项,“诽谤”的“谤”应读“Mng”。2.D思路解析:“即使”表示让步,“虽然”表示转折;“但是”“可是”均表示转折,“可是”语义轻;“以至”表示范围的扩大,“甚至”表示程度的加深,这里用“甚至”;“而且”表示递进,“并且”常常表示并列关系,这里是递进关系。1.A思路解析:B项,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此处应为“入木三分”。C项,繁完丛杂:杂乱而无条理。此句只表明资料之多,不表示杂乱。D项,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不能修饰“表现”。2.B思路解析:A项,“革命实践活动”与“极其广泛”搭配不当,应在“活动”后面加“的范围”;C项,应改为“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D项,成分残缺,在“恩格斯”后面加“在”字。3.C思路解析:C项,表述错误,连用两个“睡着了”不是为了写出作者发现马克思逝世的过程。4.思路解析:第(1)句话有两个关键点需要重点理解,一是“巨人”,这是对马克思的高度赞美;二是“空白”,这是对马克思逝世的损失的形象说法。第(2)句是一个比喻句,把比喻修辞格还原成平实的说法即可。参考答案:(1)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悅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可弥补的损失,高度颂扬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2)这句话以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的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5.思路解析:马克思“改造世界”的活动应从第七段中概括,因为这一段是介绍马克思的革命实践。参考答案:本文从两个方面写马克思“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一是宣传革命,办报、出书;二是组织群众参加革命活动,领导革命组织,创立第一国际。6.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筛选,从这篇悼词中,不难发现恩格斯先后用这样的语句称呼马克思,“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等,以及文章结尾处马克思的人格魅力。参考答案:在恩格斯看来,首先,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两个重大发现的意义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伟大。其次,马克思还是一个革命家,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马克思还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宽广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度。阅读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朋友们:我们现在安葬的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1814年生于萨尔茨维德尔,她的父亲冯•威斯特华伦男爵在特利尔城时和马克思一家很亲近;两家的孩子在一块儿长大。当马克思进大学的时候,他和自己未来的妻子已经知道他们的生命永远连在一起了。1842年,在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菜茵报》的主编,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以后,他们就结婚了。从此以后,她不仅和丈夫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而且以高度的自觉和炽烈的热情积极投身其中。这对新婚夫妇动身前往巴黎,自愿出境很快变成了被迫出境。甚至在巴黎,马克思也受到普鲁士政府的迫害。我必须遗憾地指出,像亚•洪堡这样的人竟卑鄙到和普鲁士政府合作,怂恿路易与菲力浦政府把马克思逐出了法国,马克思到了布鲁塞尔。二月革命爆发了。布鲁 塞尔也随着动荡不安,比利时警察局不仅遠捕了马克思,而且毫无理由地把他的妻子也监禁起来。1848年的革命高潮,到第二年就低落了。又一次驱逐开始了,起初到了巴黎,后来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涉,便搬到伦敦。这次驱逐历尽了重重困难。尽管这次驱逐使她的三个孩子(其中两个是男孩)死亡,她还是决心忍受被驱逐者通常遭到的一切苦难。但是看到一切政党,不管是执政的还是在野的(封建派、自由派、所谓民主派),都联合起来反对她丈夫,对他进行最卑鄙下流的诬蔑,看到所有报刊都不登载他的文章,他在敌人面前陷入孤立无援和手无寸铁的境地,他们两人用来对付敌人的就是蔑视这一切对她却是莫大的痛苦。而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但这不是没有尽头的。欧洲的工人阶级逐渐处于稍微可能进行活动的政治条件下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了。它使文明国家相继参加斗争,在这个斗争中最先参加战斗的是她的丈夫,开始补偿她所经受的种种苦难的时候终于来到了。她生前终于看到,曾经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的诬蔑完全烟消云散;她生前终于听到,各国反动派曾经企图扼杀的她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公开地胜利地传播了;她生前终于看到,充满胜利信心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席卷了从俄罗斯到美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最后使她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她在临死前得知德国工人阶级不顾一切镇压法令,在最近一次选举中光辉地显示了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她的一生表现了极其明确的批判智能、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她这一生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事情,是公众看不到的,在报刊上也没有记载。她所做的一切只有和她在一起生活过的人才了解。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我们将不止一次地为再也听不到她的大胆而合理的意见(大胆而不吹嘘、合理而不失尊严的意见)而感到遗憾。我用不着说她的个人品德了。这是她的朋友们都知道而且永远不会忘记的。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别人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那么这位女性就是她。1881年12月5日(选自《中外名人演讲精辟》,中国书籍出版社)本文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一样,都是一篇悼文。文章用大量的笔墨追述了燕妮•马克思艰难的一生,这也是欧洲革命艰难发展的历程,赞扬了燕妮•马克思极其明确的批判智能、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热情赞颂了她为革命运动所作的一切贡献,并对这位杰出女性的崇高的品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文章语言严谨有力,深刻感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情深意切的悼词,也是一篇饱含激情的颂歌,文章既表达了对马克思去世的悲痛之情,也高度赞美了马克思战斗的一生、辉煌的一生。从屮,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深厚友情,看到马克思卓越的成就和高尚的人格。这篇文章的有关内容可以用来谈论“友谊”“事业”“品格”等有关问题。此外,还有如下材料与之有关,请积累。•“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这是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本身也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深厚友谊的概括。恩格斯的父亲是个商业资本家,他要求恩格斯继承他的事业,可恩格斯对商业资本家的剥削行为十分憎恶,决心永不经商。马克思的家庭经济条件又极其贫困,生活毫无着落,这使他从事的革命理论的研究工作遇到极大的困难。为了使马克思不中断科学巨著《资本论》的写作,恩格斯违心地接受了父亲的要求,来到曼彻斯特的营业所经商,在经济上给了马克思无私的援助。当马克思没有精通英文时,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当恩格斯写《反杜林论》时,马克思也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编写有关部分。他们就是这样用无私和牺牲精神培植友谊的。 •1863年初,恩格斯的妻子玛丽不幸病逝,马克思因为另有急事,没有及时给予恩格斯必要的同情和关心。为此,俩人曾产生“疙瘩”,但是,他们都没有隐藏自己的想法,而是接连六次通信,坦率地交换意见。恩格斯批评马克思“冷冰冰的态度”,马克思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也作了必要的解释。恩格斯在信中深情地说:“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自己最老和最好的朋友。”并随信还寄去一张100英镑的期票,以帮助马克思渡过困境。•1867年马克思校对完《资本论》第一卷的所有印张后,兴奋地写信对恩格斯说:“这一卷能够完成,只是得力于你!没有你为我而作的牺牲,这样三大卷的大部头著作,是我不能完成的,我拥抱你,感激之至!”《资本论》于1867年9月14日在德国汉堡出版,这是整个国际工人运动中,具有伟大意义的大事,也是两位巨人友谊的结晶。这种友谊是那样深厚,甚至一直延续到马克思逝世之后。从1883马克思逝世时起,整整十年,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出版工作,他补充了许多材料,重新撰写了一些篇章,使《资本论》得以在1885年和1894年问世。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