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单(教师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单(教师版)

ID:1149822

大小:103.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单(教师版)【导学目标】1.理解本文逻辑严密的结构特点,联系语境,揣摩文综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2.学习马克思为人类解放事业二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导学重点难点】1.重点:把握文章结构,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2.难点: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丰富的感情内涵。【导学过程】一、资料补充:1.关于马克思与恩格斯: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之后的四十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整个文明世界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2.关于悼词: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结构一般分三个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述其哀: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等。  主体——赞其功: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颂其德:对死者的哀悼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3.关于写作背景: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气管炎逐渐痊愈,吞咽食物也比较容易了,因此,死亡的来临是意外。3月14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她随即同恩格斯又一起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地长眠了(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这时距海伦离开房间不过两分钟。二、课前预习:1.解题:题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墓前”和“讲话”两词分别表明本文的体裁是悼词、演讲稿。2.熟读课文,为各小节标上序号,划分课文层次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起讫段落主要内容表达方式作者的情感1-2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情景。记叙悲痛3-7评述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及其影响。议论敬仰8-9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抒情怀念3阅读课文并在文中划出各段落中的标志性语句。(标志性语句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和层次之间的联系)三、课堂导学:1.导入:马克思的墓志铭是:“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4 2.预习交流3.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交流:①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这个具体的时间,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②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终生的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为自己没能陪在他身边而抱憾终生。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③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而不用“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突出了思想家的特点,又写出了“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生命状态。——这是一种讳饰的修辞手法,蕴涵着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补充:讳饰,有叫做婉曲,委婉,是要表达的意思并不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用比较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一种修辞方式。④“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的睡着了”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补充说明。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依恋和对于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与强烈的悲痛之情。4.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①马克思的功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理论贡献①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科学家)②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剩余价值理论)  (对于历史科学)③其它领域都有独到发现——实践贡献①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革命家)②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对于无产阶级)③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最伟大的贡献)5.鉴赏交流文中的标志性语句。6.第9段只有一句话,它和全文有什么样的联系?“永垂不朽”如何理解?——这句话简短有力,富有鼓动性,既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总评,也感召后人继往开来。——“永垂不朽”本义是永远流传,不可磨灭。这里指马克思的精神和他开辟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万古长存。既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敬重,又表现了自己的悲痛之情。四、课堂总结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准确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五、作业。1.《金牌练习》课内部分。2.阅读《巴尔扎克葬词》。4 巴尔扎克葬词 雨果各位先生:  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惊,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巴尔扎克画像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转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无意,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他的这种研究不像莫里哀那样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那样愤世嫉俗。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从今以后,他4 巴尔扎克故居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他回到法兰西有几个月了。他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再看一眼他的祖国,就像一个人出门远行之前,再来拥抱一下自己的母亲一样。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冲突与仇恨。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站在这里的诸位先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吗?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样的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这也许是一桩好事,这也许是必要的。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当一个崇高的英灵庄严地走进另一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张开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飞翔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另外的看不见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乡的时候,我们的心动中只能充满严肃和诚挚。不,那不是未知之乡!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现在我也永不厌烦地还要再说——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更来,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我说的难道不是真话吗,听我说话的诸位先生?这样的坟墓,就是不朽的明证!面对某些鼎鼎大名的与世长辞的人物,人们更清晰地感到这个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他经历人世是为了受苦和净化,大家称他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注: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雨果(1802-1885),19世纪前期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长篇小说.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