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名师导航内容感知1883年3月17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安葬在英国伦敦郊区海格特公墓。在葬礼上,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两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肩战斗近40年。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恩格斯对马克思伟大的一生作精要总结,主要从科学研究成就和革命斗争业绩两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并予以极高评价,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全世界无产阶级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同时也表达了恩格斯对挚友的沉痛悼念。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不可估量(liáng) 繁茂芜杂(wú)豁然开朗(huò)卓有成效(zhuó)嫉恨(jí)诽谤(fěibàng)悼念(dào)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繁茂芜杂:多而复杂,没有条理。剩余价值: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所创造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比喻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永垂不朽:指人的事迹或精神永远流传下去,不会磨灭。垂,流传。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2.近义词辨析悼念·怀念可以从运用对象上比较,“悼念”只能表示对死者的沉痛思念;“怀念”可指对活人的思念,也可以指对死者的思念。“怀念”运用范围比“悼念”广。估计·估量“估计”多指对事物的性质、时间、意义、作用以及质量好坏等的推测,如:要开好这条渠道,估计至少得两个月。“估量”5用心爱心专心
多指事物或现象的大小、好坏等情况的测度,如:估量今年的农业形势大好。“估计”运用范围比“估量”广。它们可通用,如:阶级力量的估量(估计)。但有的用“估计”“不用”“估量”,如:石渠的长度估计有二十米。摸索·探索·探求“摸索”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寻找。它还指人四肢试探着进行某种活动,如“摸索着前进”。“探求”着重追求,比“探索”更进一步,行动更积极,运用范围比较广,如“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着重指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寻求答案,试图发现,解决疑问,比“摸索”更自觉,更进一步,如“探索苍穹的奥秘”。四、文学常识1.恩格斯(1820~1895),无产阶级的领袖和导师,马克思的朋友和战友。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共同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为共产主义进行斗争。1844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和卢格两人于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上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马克思称这一著作为“新的政治经济学的天才大纲”。1844年8月底,恩格斯离开曼彻斯特前往德国。在路过巴黎时会见了马克思,这次会晤为两位伟大的工人阶级领袖的友谊打下了基础。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了《神圣家族》一书,其目的是反对青年黑格尔派。这本书奠定了革命唯物社会主义的基础。1845年恩格斯回到德国,出版了他的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列宁称这部著作为“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的一部优秀著作”,在这本书中“恩格斯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是能自己帮助自己的”。他和马克思一样也和秘密团体“共产主义同盟”取得了联系,他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作了很多准备工作。他写了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草案初稿的《共产主义原理》。后来又和马克思合著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1895年8月5日逝世,列宁说“俄国革命者失去了他们最好的朋友”。2.悼词,我国古代称为诔辞、哀辞、吊文、祭文等。现在悼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文章。狭义的悼词是指在追悼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寄托哀思的专用哀悼文体,本文即是后者。它的结构一般分为四个部分:(1)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2)介绍去世者的简历。(3)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4)给去世者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向去世家属表示慰问。3.讳饰的修辞方法“讳饰”,也叫“讳忌”“婉曲”,就是提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由于忌讳、悲痛等各种原因,不可以直接提出来,而用一种替代的隐语躲避明言,委婉而又含蓄地说出来,收到既不触忌犯讳,又能表达意愿的效果。思想了”“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极度悲痛的心情,也表明马克思虽死犹生,他将永远留在人们心里。五、名篇名句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2.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3.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5用心爱心专心
剖析:这句话论述了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先用两个“对于”,从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和研究社会科学的成就两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再用“不可估量”一词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对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2.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剖析:“不仅如此”起过渡、递进作用。“此”指代“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句话用“不仅……还……”这一句式围绕马克思的丰功伟绩这个中心,把文章的意思又推进了一层。用“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对比,说明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重要性。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并说明他这一发现的重要性。3.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剖析: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他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无产阶级的大敌。这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也是对马克思一生最好的总结。在当时,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领袖,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无论保守派的资产者还是极端民主派的资产者都是他的敌人,但这些敌人是整个无产阶级的敌人。而我们,作为一个平凡人,生活中可能也存在“敌人”,当然这个“敌人”是指与自己关系不睦的人。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心胸不够豁达,太狭窄,再者没有远大的志向、充实的生活。像马克思,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热爱的工作中去,根本就没有时间考虑个人的恩怨问题相信我们这些凡人,有了远大的志向、充实的生活,把精力投入到学习或工作中去,用知识和智慧武装自己,那么,我们也会像马克思那样豁达,没有“私敌”。二、重点语段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剖析:“两点三刻”,时间写得详细具体,是为了突出这一时刻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影响,为的是使人们永远铭记这一刻;“停止思想”,突出了对这位伟大思想家逝世的无限痛惜之情;“还不到两分钟”,写出了恩格斯未能在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安静地睡着了”,用讳饰的方法写马克思的逝世;“永远地睡着了”,既是对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释,更是感情的加深,表现了作者的伤心、怀念之情3月15日,马克思逝世的第二天,恩格斯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六个星期以来,每天早晨当我走到拐角的地方的时候,我总是怀着极度恐惧的心情看看窗帘是不是放下来了。”这表明马克思的逝世给恩格斯的打击是沉重的,但这篇悼文不单是寄托个人情思,更重要的是教育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所以巨大的痛苦、复杂的感受、深刻的理解,几乎全浓缩在“安静地睡着了”一句之中,令人感动不已。2.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剖析:“很够”“幸福”是强调这两个发现意义的不同凡响。“但是”一转,开始介绍马克思作为一个思想家、科学家,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之广和研究的深刻。在前两个发现的基础上,使用“都”“很多”“任何”“不是浅尝辄止”5用心爱心专心
等词语简说了他在其他领域的发现。这一段文字从马克思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热情赞扬了马克思多方面的辉煌成就,主要写了马克思在科学领域的贡献。从写作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是“点”与“面”、“详”与“略”的关系,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而介绍全面。结构图解主旨探讨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本文委婉说明马克思不幸逝世,简练地概括了这位伟人的贡献在于它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学说推进了人类思想的发展,具有无穷的伟力。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美鉴党语言简洁,准确生动恩格斯讲话的简洁,不是向子期《思旧赋》那种欲说还休的无奈含蓄,不是郁达夫《怀鲁迅》那种悲痛欲绝的深沉蕴藉,而是深刻理解基础上的高度概括。语虽概括,但极生动。如叙述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时,用“豁然开朗”与还“在黑暗中摸索”进行对照,就非常准确地突出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并不留痕迹地嘲讽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无能,言简意赅,无华而美的语言反过来又有力地促进了情感的表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深挚的感情和优美的语言相融合,行云流水般的字里行间涌动着饱满而强烈的真情,可谓声文并茂,相得益彰。准确而又委婉,生动而又端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用语充分体现了得体的美。如文章第一段,用语朴素,语调平和,但寓意极其深邃。我们透过字面,可以触摸到恩格斯那颗激荡的心。马克思留给人间最后的形象是“安静”二字,这是极其准确得体的。他一生英勇奋斗,用伟大的学说武装了全世界无产者和受苦的人,号召他们起来把旧世界打得落花流水,在如火如荼、波澜壮阔的斗争中改变自己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成为新世界的主人。对此他是欣慰的,所以他走得“安静”;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所以他走得“安静”;他的一生是谦逊朴素的,所以他走得“安静”,连最亲密的战友都不曾打扰,静悄悄地无生息地安睡了——多么美好的语言,描绘出多么美好的心灵!问题探究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5用心爱心专心
导思:(1)这篇文章的文体特征。(2)交代具体时间,可以起到强调作用,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呢?(3)把时间说得具体详细,是和逝世者的身份、地位以及作者的感情分不开的。探究:第一步,熟悉悼词这种文体,了解这种文体的作用价值、一般写法等,有助于理解课文。同时应该阅读几篇悼词,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并思考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第二步,了解恩格斯与马克思的伟大友谊,理解作者的深厚感情。第三步,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马克思的历史贡献,理解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极高的评价。第四步,讨论交流。5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