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 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一个纺织工厂主家庭。1844年在巴黎与马克思会面,从此两人成为最亲密的战友,开始共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他们共同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共产党宣言》,并且一起参加了德国1848年革命。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担负起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任,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第二、三卷。1895年8月5日在伦敦逝世。作品 《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合著)、《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评价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二)人物轶事恩格斯的援助1848年大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这使恩格斯十分懊恼,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称作是“该死的生意经”。并且他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这样做,为的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得以出版。于是,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一张张一英镑、二英镑、五英镑或十英镑的汇票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大力援助。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350英镑。这些钱加起来,大大超过了自己的家庭开支。(一)背景链接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他的逝世,在欧美等地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3月17日,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葬礼,参加者是他的亲密战友和亲属等。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用英语发表了这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对于马克思所作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二)常识整理悼词悼词,我国古代称为“诔辞”“哀辞”“吊文”“祭文”,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悼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文体。所以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简要地做出评价,最后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简而言之,就是对死者生平的评述和对死者深切的悼念,也就是要“论其人”和“述其哀”。(三)博览悦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赏析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哀悼之情。文章开头先是简要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着概括地指出马克思的逝世给全世界无产阶级造成的巨大损失。用两个“对于”,从革命斗争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说明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空白”一句,极言损失之大。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论述了马克思一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革命精神。这部分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总结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首先,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指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意识形态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大发现,作者将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世界的发展规律即物种起源学说相提并论,从而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的意义。而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大发现,它的提出,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一切深刻地说明了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其次,作者认为马克思还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他概述了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热烈地赞颂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成果和顽强的斗争精神。而不同阶级对马克思截然相反的态度,恰恰证明了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对于他的逝世,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者都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和敬意。最后一句总结全文,他的
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篇悼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第一部分的第一层,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第二层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通过叙述描写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感人的印象——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人是坐在安乐椅上逝世的。这些叙述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第二层的议论是在第一层叙述、描写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叙述、描写、议论的综合运用,使演讲辞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多用叙述形式;对马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采用议论形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或修辞手法,抒发了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的真挚感情。叙述可以记清事实,议论可以阐明观点,抒情可以吐露情怀,三者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演讲辞的观点和材料高度统一,而且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语言准确生动是这篇悼词的又一特点。如第3自然段阐述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用语:“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中的“繁芜丛杂”和“掩盖”。“繁芜丛杂”的本义是丛生的杂草多而乱,这里比喻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谬误百出,模糊杂乱。“繁芜丛杂”极为贴切、准确,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其他段落用词准确、生动的情况也随处可见。 [对应学生用书P97](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繁芜(wú) (2)浅尝辄止(zhé)(3)卓有成效(zhuó)(4)忌恨(jì)(5)诬蔑(wūmiè)(6)诽谤(fěi)(7)拂去(fú)(8)坚忍不拔(rěn)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豁(2)应(3)创(4)给
2.语境辨析法(5)要想使工作计划不成为空(kōng)谈和空(kòng)白无用的纸质文档,对不确定因素的预见和事先防范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二)写准字形(1)(2)(3)(4)(5)(6)(7)(8)(三)用准词语Ⅰ.明确词义(1)繁芜丛杂:原指草木茂盛繁密,杂乱而没有条理,文中指错综复杂的意思。(2)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也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3)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4)坚忍不拔: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5)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6)永垂不朽:指(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语境运用(辨析修改)做事要勇于探索,不能浅尝辄止,要善于在繁芜丛杂的问题中发现规律,取得卓有成效的好成绩。辨析:“卓有成效”一般指较大的贡献,一般成绩不能用。另外“卓有成效”与后面的“好成绩”有重复之处。Ⅱ.易混辨析1.探索vs摸索课本原句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辨析 都有“求索”的意思。但二者侧重点不同:“探索”侧重于多方寻求答案,解决问题;“摸索”侧重于试探着(行进),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即境活用 毛泽东思想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否则,中国不知在黑暗中还要摸索多长时间。2.衷心vs忠心课本原句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辨析
读音相同,都与“内心”有关。但二者侧重点不同:“衷心”侧重于发自内心。如:衷心感谢。“忠心”侧重于对人或事物忠诚。如:对党要忠心。即境活用 从警以来,他的衷心愿望是用满腔赤胆忠心守卫着家乡一方的安宁和幸福。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1.本文主要讲到了马克思的哪些贡献?理论方面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① ② 实践方面创办各种报纸、小册子③ ④ 明确:①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 ②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③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 ④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2.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表达了对好朋友怎样的情感?答: 明确:恩格斯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把握文章主旨。2.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一、研习第1~7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第1自然段中,“停止思想”和“安静地睡着了”,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答: 明确:“停止思想”运用讳饰,突出了马克思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安静地睡着了”运用讳饰,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怀念和悲痛之情。2.第3自然段中,作者说“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这个“简单事实”包含几层意思?
答: 明确:包含三层意思: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②物质资料的生产,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③必须由经济基础来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由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3.第4自然段中,写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个“特殊的运动规律”指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答: 明确: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这个特殊规律的发现,使那些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批评家们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说明了马克思这一发现有着划时代的伟大意义。4.第5自然段中,“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答: 明确:“很够了”“幸福的了”,通过抒发自己对马克思无限钦敬和无限羡慕的感情,从侧面烘托马克思学说的伟大。5.第6自然段中,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其中“这”指代什么?“主要的”究竟指什么?答: 明确:“这”指代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和“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的“独到的发现”。“主要的”是指“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也就是说,对比马克思伟大的理论创造,他有着更为光辉的革命实践。这里的“主要的”,表明对马克思的功绩的表述再次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二、研习第8~9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6.第8自然段中,“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意?答: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敌人对马克思的攻击很多,但十分无力。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三、纵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7.悼词的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是对死者的悼念。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答:
明确:本文是按照一般悼词的结构来写的,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各部分之间充满内在联系。恩格斯在组织文章时,正是依据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分类的。另外,作者也善于运用恰当的结构来显示和加强这种内在联系,如过渡段的使用:第2自然段、第5自然段。过渡句的使用:“不仅如此”“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正因为这样”等。记叙中如何穿插议论和抒情[写法领悟]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以议论为主体,全面而准确地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追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概述了马克思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高度凝练、概括,使议论和抒情巧妙结合;抒情的成分贯穿全文,对马克思逝世的悼念和惋惜之情蕴涵在字里行间,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对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和伟大人格的崇敬、赞颂之情溢于言表,具有感人的力量。一、什么是议论与抒情议论: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二、为什么要穿插议论与抒情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材料(记叙、描写)是文章的“血肉”,思想(议论、抒情)是文章的“灵魂”。作者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否则文章不会有深刻的思想。议论: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点明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者深化主题,使文章的感情升华,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抒情:其作用都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三、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与抒情的4种技巧1.直接抒情。如:端详母亲,几缕花白的发丝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凝重,也见证着母亲几十年辛苦的历程。母亲用自己的血泪哺育了我,使我茁壮成长。母亲身为一个乡下妇女,虽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是直白的话语中却孕育着对我的浓浓的关爱和深深的期待。她不图回报,只是竭尽自己的力量去为我默默操劳。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家里还是田间,她永远那样埋着头劳作,似乎永远也不知劳累。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的心再也难以平静——那是母亲用血汗奉献着自己最无私的爱,那是母亲用生命守候着自己最关爱的人的成长。这就是母亲,她用自己朴实的期待,奏响了儿女的人生之歌。2.善用修辞。如:那天,在车上,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儿时的情景:东河,田地,那山那水,那最令我思念的外婆。下了车,蓦地发现,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痴痴地望着路,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这痴痴的身影化作世上最美的音符,绽放了世上最温馨的爱……3.巧引妙用。如:“妈……”看到了,妈妈微笑着站在我面前。她上上下下打量我,目光那么亲切,我的思想很快与这爱抚的目光融化为一体,声声问寒问暖的话,充满了无尽的爱意。短暂的相聚,痛苦的别离。没有太多的话语,望着妈妈期待的目光,我理解地点了点头。“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还有谁是我遮拦天空的荫蔽……”我在心中默诵着。4.点化细节。如: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四、记叙文中穿插议论与抒情应避免几个问题1.“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摸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2.“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3.“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在下面文字的后面加上一段议论、抒情性的语段。要求文意连贯,不少于100字。轻轻地,我托起掌心的白发。望着阳光下母亲安静的面孔,皱纹已经爬上她的额头,原本白皙的皮肤已经有了斑斑点点,厚重的眼袋在阳光下更显突兀。这一切,无不预示着母亲的苍老,可是,母亲的脸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安详满足。答:
参考答案:或许,儿女的幸福已经是她最大的收获,她的付出已经有了最好的回报。紧紧地,我握住手中的白发,一种暖流自手心蔓延全身,这暖流比春日里的阳光更温暖。我不会忘记这掌心的温暖,是它看着我慢慢成长。我会紧握着这掌心的温暖,让它陪我走过风风雨雨。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生命永恒1.从教材中积累“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这句话突出了马克思的无可企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点明了他的英名因为伟业而永恒。虽然,生命不会永恒,星辰不会永恒,美丽也不会永恒。但是,星辰的光芒在人们的记忆中永远闪亮,鲜花的绚丽成为了人间一道美丽的风景,所有曾经对社会做过贡献的人都将永恒地驻在我们心中。2.从历史中积累屈原高吟着诗句,怀着一心报国的夙愿投入浩浩东逝的汨罗江,他与祖国同生死的爱国情怀为人所叹服。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怀念他,纪念他,他点起生命之火照亮爱国人士前行的道路。他的生命在创造真善美中得到永恒,他的生命在缔结忠心报国的心绪中得到永恒,得以升华。3.从生活中积累创造生命奇迹的海伦·凯勒。生命对海伦·凯勒来说并不是完美的,她是一个被禁闭在盲聋哑的痛苦世界里的人,但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她的生命是有限的、渺小的,但她却用生命谱写了一首属于她自己永恒的颂歌!4.从名言中积累(1)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臧克家(2)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柏拉图(3)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尼采(4)现在就是永恒。我就在永恒之中。……一句话,永恒就是现在,现在就是永恒;现在就是永恒的生命。——理·杰弗里斯
(二)这样运用素材当梵·高在向日葵的金辉中扣响扳机;当杰克·伦敦高喊“热爱生命”,却选择了毁灭;当海明威在海浪声中把胸口抵向猎枪;当海子把“春暖花开”的热情洒向铁轨时,或许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为自己溅起了让人铭记的浪花,完成了自己的终极宿命——永恒。可是,我却更钟情这样一种永恒——“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这句话突出了马克思无可企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点明了他的英名因为伟业而永恒。生命的美丽就在于创造永恒,所有曾经对社会做过贡献的人都将永恒地驻在我们心中,我们有什么权利轻易放弃这美丽的永恒呢?[领悟] 片段论述的中心是不要轻易放弃美丽的生命。作者在论述时,先用排比的方式列举梵·高、杰克·伦敦、海明威、海子等人放弃生命的例子,从反面加以论述。然后,用一句“我却更钟情这样一种永恒”转入正面论述,并巧妙地引入课文素材,进而点明“生命的美丽就在于创造永恒”“我们有什么权利轻易放弃这美丽的永恒呢?”的道理。思路清晰,课文素材运用得当,有力地证明了观点。①我们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有着深厚的友谊,而且从始至终洋溢着纯洁和高尚。共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在长达近40年的合作中,他们同甘苦,共患难,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起草共产主义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家境困难时,恩格斯经常给他寄上解救贫困的英镑。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又花费了10多年时间帮助整理马克思《资本论》的手稿,使《资本论》二、三卷得以问世。②这就是真正的朋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佳作赏析作者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说起,在赞美了二人的真正友谊之后,提出了怎样交友、交什么友的问题,用伟人的事例揭示了交友的基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然后联系社会现实,从反面指出了一些人错误的交友原则,最后又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给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交友的借鉴。全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论据充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写作借鉴1.学提论点
③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相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年代,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作为一个人,为何交友?怎样交友?交什么友?其基本原则和真谛仍没有改变。翻开人类历史,大凡成大事者,身边总有一些志同道合的真正的朋友相助。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史上,无产阶级革命家之间结下的纯洁而又高尚的友谊堪称楷模。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之间的情谊,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实证明,共同目标是友谊的基石。人生最重要的是对事业的追求,交友一定要以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为基础。④当今世界,常常有人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交上真正志同道合、同舟共济的朋友的难度之大。最为常见的是,一些人交友的原则是趋炎附势:今天你大权在握,你的朋友就会遍布天下,老乡、同学、战友、老部下,凡是和你能搭上界的,甚至压根儿就搭不上界的也找个由头去拉拢你,似乎都是知心朋友,他们可以和你称兄道弟,推杯换盏,甚至向你盟誓两肋插刀云云。但有朝一日你的权力不在,或是你遇了难、倒了霉,再看那些朋友,早也就“树倒猢狲散”各奔东西了。正所谓:得意时朋友认识了你;失意时你认识了朋友。朋友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世态炎凉、真善美丑。还有一些人,交友的原则是唯钱是图:为了捞取钱财,不惜出卖党性原则,不惜造成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不惜坑害黎民百姓。这些年,领导干部傍大款,行贿受贿,走上犯罪道路,教训极为深刻。还有一些人处事圆滑,左右逢源,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开展。说什么:批评上级担心官位难保,批评同级担心关系难搞,批评自己纯粹自寻烦恼,批评下级又怕丢了选票。还是宋人欧阳修说得好:“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他还说:“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文章从马克思、恩格斯纯洁和高尚的友谊入笔,提出了“这就是真正的朋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论点。因为马、恩的友谊世人皆知,令人感动,所以用这个材料引出的论点有高度,且这一材料本身就是一典型论据。2.学正面论述第③段从正面论述,选取了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之间的情谊做论据,典型,说服力强。论证时做到叙议结合:先联系现实议论,提出交友问题,然后扼要叙述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的友谊事例,段尾又用议论总结。3.学列举第④段主要从反面论证,列举了趋炎附势交友、唯钱是图交友、圆滑处事交友等丑恶现象,并为这些人画像,文笔犀利,批判性强。4.学引用第④段段尾引用宋人欧阳修的话语,点出君子交友原则,并用欧阳修的名言进一步论证小人交友的恶果。说服力强,增添了文采。5.学排比第⑤段中用了四个“是否……”句式,向世人发问,旨在提醒人们运用正确的交友原则交友,内容针对性强,语言有气势。
⑤如果我们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友情这面镜子一照,也许就照出了时下一些同志与人交往中的差距和问题。我们不妨想一想,自己是否从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层面上去考虑与人交往和择友的问题?是否注重了交往对象的道德素养和才干能力?是否坚持了多奉献、少索取的处世交友原则?是否想到了与友人一起肩负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也许有人以为这样讲是小题大做,交友似乎不必与政治扯在一起。其实不然,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更不能小看这个问题。从实践看,党员干部在择友、交友的对象、方式和范围等方面,一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党员干部的思想素养和作风,影响着党的形象和党员干部的威信。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征途上,很有必要提倡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观,建立起如他们之间那样的真挚情谊,携起手来,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共同创造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骄人业绩。即便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倘若有这样难得的友谊做伴,谁又能说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呢?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翻译] 所以,君子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别人一起来行善。[明理知义] “与人为善”,就是跟随着别人共同行善。人与人相互亲爱,才能形成一个社会;若是人与人相互仇恨,也就没有了人类社会了。善恶是没有标准的,它是根据每个人的思想、观念、立场和人生态度以及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而呈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自独特的行为如果遵守自己所在的社会、民族、阶层的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就是善;而违反、背弃这些便是恶。要做善人,或行善事,就要不露痕迹地去做,不要刻意地去让别人知道或刻意地让别人不知道,既不洋洋得意,也不因为别人不知道而灰心丧气。既不要求得到回报,更不能怨恨别人不回报。而我们现在的人,做了一点善事便到处张扬,生怕别人不知道,总希望别人感恩图报,涌泉相报;张扬过分了,便会使接受善行的人、受到帮助的人心存反感,乃至于怨恨,从而使善行变成了恶行,亦使好事变成了坏事。耳提面命成语释义:原指提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多形容长辈教导晚辈。成语原文:于呼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诗经·大雅·抑》翻译:可叹少爷太年青,不知好歹与重轻。非但搀你互谈心,也曾教你办事情。非但当面教导你,还拎你耳要你听。假使说你不懂事,也已抱子有儿婴。人们虽然有缺点,谁会早慧却晚成?2016年末,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因自己的一张行程表又火了一把。这张行程表显示,王健林在一天之内飞了两个国家三个城市,飞行6
000公里,时间从当天凌晨4点开始,直到晚上7点10分。据说这是王健林“普通的一天”,这也印证了一个真理——原来优秀的人都那么拼。受家庭的影响,王健林16岁就入伍参军,直到现在,他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作息习惯。每天6点前一定要起来,如果没有特别的安排,7点左右他就会坐到万达集团的办公室里,直到晚上七八点钟下班,他恨不得把自己分成几个人用,从创业到现在已经坚持了20多年。王健林是个转业兵,在创业初期,对房地产行业一点儿也不了解,很多同行都笑话他,说他早晚会从哪儿来回哪儿去。“所以我下决心,先学习,在接下来的4到5年的时间里,我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白天正常上班,晚上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学习。我相信勤能补拙,奋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机遇和把握机遇。”很快,王健林就从房地产上获得了第一桶金。早期的万达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拿不到当时大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所需的配额,只能承接旧城改造这个不被看好的工程。王健林做了大胆的尝试,装铝合金窗、防盗门,改明厅,设洗手间,这些在现在看来是“小儿科”的举动,在当年都是创举。万达在这个项目上挣了近千万元,还闯出了一条新路,成为全国首家进行旧城改造的企业,迅速做大了企业规模。[人生教益]勤能补拙是良训。勤奋可以弥补不足,这是前人留下的有益告诫。王健林不一定很“笨拙”,但他的勤奋是毫无疑问的,他的勇于实践、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也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