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名推荐⋯⋯⋯⋯⋯⋯⋯⋯⋯⋯⋯⋯⋯⋯⋯⋯⋯⋯⋯4.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体会悼词的特点,体会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表达作用;2、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巨大贡献。能力目标1、揣摩语句,结合语境辨析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2、深刻领会本文的情感美,感受马克思的崇高人格。德育目标1、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高尚友谊,树立正确的友谊观。2、马克思用自己的天才和勤奋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要向伟人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为祖国、为事业献身的高尚情操。教学重点通过把握课文结构和品味语言,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感受马克思的人格魅力。教学难点体会马克思作为伟人的人格特点。教学方法讲读法。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时数2教时。教学步骤第一教时教学要点解题,明确结构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名校名推荐⋯⋯⋯⋯⋯⋯⋯⋯⋯⋯⋯⋯⋯⋯⋯⋯⋯⋯⋯“一个幽灵,共主的幽灵,在欧洲游。旧欧洲的一切力,都除个幽灵而成了神圣的同盟。”句出自哪部?写的?是《共党宣言》开篇的第一句,广人知。《共党宣言》被美国高中生必的典著作之一,从句生了深影响的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是一个什么的形象?一个令人恐怖的?一个孤独的?一个有影响力的?⋯⋯一个不断地被逐、被、被蔑的人,却在哲学域、在政治学域,都取得了煌的成就。尤重要的是,他在无革命的解放事中,更做出了开天辟地的大献。自古圣皆寂寞,任何大的成功都伴随着坎坷、磨、不幸,克思的人生之路也不例外。但是,克思又是幸运的,因他有一位密的革命友-恩格斯一直都在全心全意地支持他、无私无悔地帮助他。列宁曾价:“他的友超越了史上任何有关友的。”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之后的40年里,他共同斗,共同造革命理,共《共党宣言》,合作《本》的巨著,一起全世界的无革命斗生。他的献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直到今天,仍然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戴!1883年3月14日,大的无革命、科学共主始人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敦海格特公墓行,恩格斯表了篇演辞。同学,在中学生中有不少狂的“追星族”,我想我更当崇拜、追人的足迹,才是最、最煌、最具划代意的大“星座”啊!在就我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学《在克思墓前的》篇文章,了解克思的大献,同体会本文高超的构和言吧!二、了解文体特征演演俗称演辞、稿,是指在重要合或群众集会上表的文稿。在各种会上,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表意和主、提出号召和倡。通它,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主、点、解以及思想感情达与会者,从而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宣和教育的作用。演的特点1.性撰写演,要考听众的需要,的目与密合,所提出的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内容的深浅也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同,演又要注意境气氛,既要注意当的代气氛,又要了解演的具体合:是庄的会或重大集会,是同志的座和;是迎国,是一般的友人聚会。不同的合,演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法。2.思想性演的内容不能只是客地叙述事情,必表明自己的主,明自己的解。成什么,反什么,表什么,批什么,均做到立明、度明确,不能含糊。好的演是以其精密的思想启听众,以明的点影响听众,听众以鼓舞和教育。2
⋯⋯⋯⋯⋯⋯⋯⋯⋯⋯⋯⋯⋯⋯⋯⋯⋯⋯⋯⋯⋯⋯⋯名校名推荐⋯⋯⋯⋯⋯⋯⋯⋯⋯⋯⋯⋯⋯⋯⋯⋯⋯⋯⋯3.条理性要使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否则,所讲内容虽丰富、深刻,但散乱如麻,缺乏逻辑性,亦会影响讲话效果。4.通俗性演讲的语言,总是说来应该通俗易懂,明白畅晓。要做到这一步,关键是句子不要太长,修饰不要太多,不宜咬文嚼字,要合乎口语,具有说话的特点。同时,也应该讲究文采,以便雅俗共赏。5.鼓动性演讲既要冷静地分析既晓之以理,又要有诚挚热烈的感情即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讲话既有说服力,又有鼓动性。演讲词的种类由于演讲词内容丰富,应用范围广泛,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所以很难进行严格的分类,只能从不同角度作大体区分。从内容上可分为:政治演讲词、礼仪演讲词、学术演讲词、宗教演讲词、工作演讲词和社会生活问题演讲词等。悼词是礼仪演讲词的一种,指在追悼会上为悼念死者而发表的表示哀悼之情的文字,是具有悼念性特点的应用文。悼词一般分为四个部分:1.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2.介绍去世者的简历。3.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的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4.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慰问去世者家属。标题可以写为“悼词”,也可以写为“沉痛悼念×××同志”,还可以写为《在追悼×××同志大会上的讲话》等。悼词的正文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以叙述为主,兼有议论。一种是以抒情笔调为主,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结束语一般是再次表示对死者的沉痛悼念之意,文字简洁,常见的有“××同志永垂不朽!”,“×××同志安息吧!”等。三、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卡尔?马克思(1818-1883):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他25岁时迁居法国巴黎。在大学里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他与恩格斯一起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直到1883年3月14日他因病逝世。3
⋯⋯⋯⋯⋯⋯⋯⋯⋯⋯⋯⋯⋯⋯⋯⋯⋯⋯⋯⋯⋯⋯⋯名校名推荐⋯⋯⋯⋯⋯⋯⋯⋯⋯⋯⋯⋯⋯⋯⋯⋯⋯⋯⋯马克思曾先后四次遭到一些国家反动政府的驱逐。他生活贫困。最穷困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面包房、肉铺、房东都来讨债,连夫人的围巾、家里的家具、自己穿的上衣都拿去典当了,为此他无法上街。有时想寄稿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马克思很爱他的孩子。可两个儿子一个养到八岁,一个二岁,都因贫病无钱医治而死。他的小女儿,得了重病,不到11个月就死了,那是1852年的复活节,马克思刚写好一本小册子。小女孩死后只能放到家中,后得到一法国流亡者资助的二英镑钱,才付清了棺材钱。他家分别在1850年、1852年、1857年连续死了四个孩子,只存活了三个女儿。马克思在这样贫困的情况下,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仍然顽强地斗争,勤奋地工作。比如他为了写《资本论》,光做过摘记的书就有1500种以上,花了整整40年时间,可《资本论》的稿酬远远抵不上他写这部巨著时的所花的烟钱。马克思说,他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了一篇有关选择职业的文章,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四、听录音,正音,整体感知悼(dào)词不可估(gū)量(ling)à纷繁芜(wú)杂豁(huò)然开朗肤(fū)浅衷(zhōng)心喜悦卓(zhuō)有成效嫉(jí)恨诅咒(zǔzhòu)给(jǐ)予答复诬(wǖ)蔑诽(fě谤i)(bàng)【活动】概括每段的大意【明确】五、小结这是一篇悼词,要点是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对马克思为人类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并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我们读了这篇悼词,不仅了解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使我们的思想灵魂受到洗礼,唤起我们的无比崇敬之情,而且从议论文的特点来看,本文在论述上,逻辑思路是何等的严密啊!本文的中心是论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贡献,而这主要是通过“思想家”和“革命家”两个方面来论述的。前者表现在创建无产阶级理论,后者表现在参加伟大的革命实践,而这两个重点,又是紧扣文章第二部分第一段中的“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中的两个“对于”来阐发的。逻辑严密还表现在文章各个部分各个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上:从全文来说,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如第2、6段);就段与段之间来说,一般都用了总括上文引起下文的承递性语句。如:第2段的“这个人的逝世”;4
⋯⋯⋯⋯⋯⋯⋯⋯⋯⋯⋯⋯⋯⋯⋯⋯⋯⋯⋯⋯⋯⋯⋯名校名推荐⋯⋯⋯⋯⋯⋯⋯⋯⋯⋯⋯⋯⋯⋯⋯⋯⋯⋯⋯第4段的“不仅如此”;第5段的“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第6段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第7段的“因为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第8段的“正因为这样”。就这样,作者运用这些关联性的语句,一步一步地把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与巨大影响,推向高峰。不仅使段落过渡自然,前勾后连,联系紧密,而且使论述内容重点突出。读这样的文章,就好比登山,翻过一个山头,又发现另一个更高的山头在前面,直到你登上最高峰,才发现“无限风光在险峰”,从而使你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同学们,这就是议论文的逻辑美,凡是美的事物,都是富有诗意的事物。我们从议论文中也读出了诗的节奏与韵律。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