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stk学生用书P7ol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逝世掩盖编缉衷心喜悦B.宗教摸索要素浅偿辄止C.剩余诅咒绯谤坚忍不拔D.悼念侮蔑回敬卓有成效解析:选D。A项,“缉”应为“辑”;B项,“偿”应为“尝”;C项,“绯”应为“诽”。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A.如果因此从而何况B.即使但是甚至而且C.如果可是甚至何况D.即使可是从而而且gkstk导学号95300076]解析:选B。第一空要填的关联词语与后文中的“也”相照应,故只能选“即使”,第二空前后应是转折关系,而后面的两层意思应为递进关系。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每个从展厅出来的人心情都豁然开朗,参观展览犹如给这些发行员的心灵••••放了个假,据悉,本次展览将延续到年底,市民在此期间可免费参观。B.深深的思念,渐渐的怀念。□子久了,她慢慢发觉,逝去的人似乎变得越來越完美,他在她的回忆屮思念常驻,永垂不朽,没有人能够代替。••••C.由于以往的监督不公开或者公开不充分,在遇到困难时,人大常委会对于一些领域的监督可能浅尝辄止,现在这种全面公开的形式,迫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必须向纵深推进。
D・在海滨线路方面,我市的上下川岛及阳江东方银滩独占鳌头,一家大小或••••情侶间的戏水踏浪,给旅途平添了儿分情趣。解析:选C。A.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朗。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而心情十分舒畅。B.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C.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B.独占鳌头:借指居首位或第一名。只能是一家,不能是两家。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正像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达尔文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B.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C.他曾经密切注视各种电学方而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D.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作的伟大贡献做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解析:选B。A项,改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C项,改为“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D项,缺少主语,“对”前加“恩格斯”。2.将下列各句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②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这是工人阶级认识到白己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而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的标志。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⑤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⑥马克思主义是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争取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科学理论。A.①④③⑤②⑥B.①④②⑤③⑥C.③⑤①②④⑥D.②③①④⑤⑥
gkstk导学号95300077]解析:选A。这段话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意义及其具体作用。由此可确定句子顺序。二、课内精研阅读课文第6〜7段,完成6〜8题。1.在第6段屮列举了马克思的两种“段悦”,这两种“恵悦”的程度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答:答案:第6段列举了两种程度不同的“喜悦”,后者的喜悦程度更深。既然两种科学发现都令马克思感到喜悦,就表明马克思对任何科学理论均高度重视,但后者喜悦程度深,则表明马克思对与实践有密切联系的科学发现的兴趣尤为浓厚。由此可见,马克思是站在实践的高度上看待科学理论的,他认为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他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更强调科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一点在第7段中表现得更为突出。7•“他毕生的真止使命”是什么?第7段第2句话的要点是什么?如何概括?答:答案:“他毕生的真正使命”是两个“参加”所领起的短语。第7段第2句抓住两个“参加”,两个“意识到”,即可将全句概括为:马克思革命实践的内容和成果。这里用“第一次”表明马克思所参加的革命实践同他的理论创造一样,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8.第7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报纸名称且后面注明时间?答:
答案:一系列报纸的名称后面注明时间,这些时间有它们的连续性,这些名称和时间的背后隐含着一段辗转迁徙的革命生涯。(1842年马克思在德国,为《莱茵报》撰稿,后乂任该报主编,他以犀利的笔锋抨击反动政府,1843年被迫迁居巴黎,1844年为巴黎《前进报》撰稿,抨击普鲁士反动制度,1845年被逐出法国,迁居比利时布鲁塞尔,1847年又成为《德意志——布鲁塞尔报》的经常撰稿人,1848年至1849年欧洲革命期间,又与恩格斯一同回德国创办《新莱茵报»,1849年5月,乂被逐出普鲁士,先到巴黎,后乂定居伦敦,1852年至1861年经常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可见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并不因屡被驱逐而停止,报纸名称实际上是他参加革命斗争的标志,用以说明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说明“卓有成效”的还有“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马克思之墓南帆在英国,可以见到许多名流的塑像,威灵顿、丘吉尔、司各特、牛顿等。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某个富豪捐赠的,图书馆门前就有一尊这个富豪的铜像。伦敦的某个地铁站口甚至塑起了一尊福尔摩斯像。海德公园里矗立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如此之高,以至于拍照时不得不用广角镜头。纪念碑纪念的是一个叫阿尔伯特的男人。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生平事迹,他最为重要的身份是女王的丈夫。据说他去世之后,伤心的女王大约有七年的时间不理朝政。这座纪念碑应当是爱情和皇家财富的共同象征。其实,英国人更为热衷的是另一桩爱情纠葛一一戴安娜王妃的故事。纪念戴安娜的活动至今不衰。戴安娜逝世的周年忌日,无数人自愿地献上了鲜花和花圈。海德公园几条主干道的路面上,每隔不远的距离就钉有一面铜牌子——因为戴安娜曾经从这几条路上走过。人们爱戴戴安娜的原因不仅是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的平民精神。她时常以王妃的身份参加多种慈善活动,她不在乎皇室装腔作势的清规戒律,也没有刻意将那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作为摆脱平民世界的仪式。可是,这种爱戴之中是不是仍然隐藏了某些势利之心呢?戴安娜的传奇寄托了众多凡人的梦想,而且,戴安娜故事的后半段仍然是这种故事的延续。她可以大步跨出肯辛顿宫的大门,然而,接走她的仍然是埃及巨富多迪的奔驰轿车。热衷于戴安娜平民精神的英国人大概不会想到马克思了。没听说英国的什么地方有马克思的塑像。马克思说了一些权贵们不爱听的话,有钱人当然不想为他树碑立传。令
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穷困的马克思为无产者吶喊了一辈子,风雨无阻。然而,那么多人却慷慨地将鲜花和花圈掷给了象征性参加过几次慈善活动的戴安娜。这个世界肯定有什么地方,岀了差错。当然,还不是所有的人都被电视或者报纸上名流表演的消息收买。还有人懂得马克思和《资本论》。英国的BBC开展了一项调查——谁是影响20世纪的十位名人?广泛投票的结果,马克思竟然名列榜首。这个消息令许多人意外,也令许多人惊喜。这个消息令人恢复了一些信心:历史的天平仍然存在。前往拜谒马克思墓的时候才知道,马克思所安葬的海格特公墓已经私有化,一个毕生倡导公有制的思想家还是无法让他的葬身之地脱离旧世界。收购海格特公墓的是一个老妇人,她规定进入公墓必须交费。尤为苛刻的是,每带入一台照相机必须加付一个英镑。马克思的墓原先夹杂在一大堆坟墓之间,平躺于地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工人和各国共产党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新的马克思墓位于公墓东北角的路边,墓碑是花岗岩砌成的一个高8英尺的方柱,方柱顶上安放着马克思的铜铸头像。“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返回的时候,有人问起马克思的后代。据说伦敦还有一个,不知是第儿代孙子或外孙,在开出租车。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那么,他至今应该还是标准的工人阶级的一员吧。(有删改)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在写英国人对名流的态度时用语饱含讥讽,鲜明地表现出对世俗观念的否定以及对英国平民的批判。B.作者写到世人对马克思的态度和评价时情感复杂,但态度鲜明:能多给这位伟人-一些注视的世界才是清醒公平的世界。C・木文以“马克思之墓”为题,却用大量篇幅写了社会名流和权贵的塑像和纪念碑,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有力地突岀了本文的主题。D.本文基调略显苍凉:立志改革旧世界,终生为平民奋斗的马克思在死后被众多平民冷落,连白己的墓地也成了他人的私有财产。E.文章结尾关于马克思后代的传闻看似闲笔,实则深刻,因为作者从中得到安慰,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了。
gkstk导学号95300078]解析:选BD。A项,“鲜明……否定以及对英国平民的批判”说法错。C项,“欲扬先抑”错。E项,“从中得到安慰”“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错。8.第5段中作者说“令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结合文意,谈谈应怎样理解作者的“感叹”。答:解析:“平民的沉默”是说马克思毕生为之奋斗的呐喊并没有唤醒那些麻木的平民,这正是作者“感叹”的原因所在。答案:马克思终生为平民奋斗,死后却被众多平民冷落,人们的势利Z心并没有因为马克思的呐喊而有所改变,这里的感叹中饱含着作者内心的凄凉。9.第8段中引用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后,作者为什么会“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请结合文意加以概括说明。答:解析:马克思的理想是在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但却没能改变私有制的社会现实,马克思逝世后被世人冷落,这些都令作者“无限感慨”。答案:①马克思作为思想家毕生倡导公有制,但他没能改造这个私有制的世界,连他的葬身之地都成了他人的私有财产,这令人无限感慨。②在马克思身后,人们的势利之心也无任何改变,马克思被他为之奋斗的平民们冷落,也令人无限感慨。10.结合文章最后一段提及马克思后人的情况,请简要分析本文屮作者这样安排的深意。答:解析:这篇文章最后作者写到马克思后代的传闻,表面上看似闲笔,而实际上
则另有深意,作答时,要认真体会,然后分条概括。答案:①文章结尾关于马克思后代的传闻看似闲笔,实则深刻,意味深长地印证了马克思“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的名言。②交代马克思后代的传闻,也表现了马克思身后的寂寞,延伸了上段的“无限感慨”之情。(意思对即可)四、语言表达8.用“马克思”作为开头,将下面的长句改成由四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天才。马克思gkstk导学号95300079]解析:长句变短句,其实就是单句变成复句,先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将附加成分拆开分别单独成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即可。答案:(马克思)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天才,他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又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9.墓志铭可以是对墓主人一生业绩的概括,也可以表达墓主人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思考。可以用第一人称口吻,也可以是第三人称语气,但都言简意赅,很有特色。如: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咅乐家贝多芬墓志铭)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作家沈从文墓志铭)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位分别写一则墓志铭。备选人物:苏轼、巴金、海伦•凯勒、马丁•路德•金⑴人物:
墓志铭:⑵人物:墓志铭:解析:所写内容应能体现所选人物的精神、业绩、追求等。答案:(示例)苏轼在贬谪中顿悟的诗人,在苦难中超越的智者。巴金拯救扭曲的人性,记录真实的历史。海伦•凯勒双目失明的光明使者。马丁•路德•金梦想的实践者,人权的捍卫者。(任选两个即可)15•阅读下面的图表,按照要求回答问题。春晖中学在学校读书节期间对1000多名在校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如下:中学生阅读方法调查结果方法随便翻翻了解大意只挑选有趣的地方读摘抄好词佳句能有选择性的精读、品读结果57%23%15%18%(1)用简明的语言介绍调查表所包含的信息。答:(2)对所概括的信息进行简要点评。答:解析:先认真分析表格呈现的内容,找出春晖中学学生读书时的方法,分析其差异,然后可答出第(1)问。对第(2)问要学会具体分析,找出上述现象产生的根
源。答案:(1)春晖中学学生平时阅读时大都随便翻翻,了解大意,有部分同学挑选有趣的地方读,而只有小部分同学摘抄好词佳句和能有选择性的精读、品味。(2)(示例1)这说明中学生阅读能对文章的思想观点质疑,并提出自我独特见解的几乎没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阅读;或者是阅读习惯不好。(示例2)这说明中学生阅读能对文章的思想观点质疑,并提出自我独特见解的几乎没有。改变这种现彖的方法一是老师应多加指导,二是减轻课业负担,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示例3)中学生阅读多只随便翻翻、了解大意或摘抄、选择性阅读、品读等,缺少深层次阅读,教师应在此方面加强引导。五、微写作16.以“感恩”为话题,写一段或几段演讲辞,要求感情真挚,200字左右。答案:(示例)同学们,母爱创造着牛命的奇迹,普天之下的母亲用她那弱小的身躯孕育着希望,尽管自己经历无数艰辛和痛苦,却把欢笑和舒适留给了自己的孩子,这是多大的反差啊!十月怀胎后,与死神搏斗,忍着剧痛生下了宝宝。从那一天起,妈妈所有的牵挂
和精力都系在孩子的身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诗就是母亲真实的写照,人生于世,长于世,却源于父母,“世上只有妈妈好”,让我们永远铭记母亲对我们的生育养育之恩,用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来报答和感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