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美版美术二上《会变的小手套》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年人美版美术二上《会变的小手套》教学设计

ID:1150974

大小:122 KB

页数:65页

时间:2022-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人美版美术二上《会变的小手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作为一节“设计应用”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本课以人们冬季常戴的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2)难点: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象。[教学时间]:2课时[教具准备]:课件、小手套、橡皮筋、碎布头、彩纸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二、讲授新课。(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几件手套包扎的小玩具,问小玩具里包着什么? 2019-2020年人美版美术二上《会变的小手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作为一节“设计应用”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本课以人们冬季常戴的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2)难点: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象。[教学时间]:2课时[教具准备]:课件、小手套、橡皮筋、碎布头、彩纸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二、讲授新课。(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几件手套包扎的小玩具,问小玩具里包着什么? 2019-2020年人美版美术二上《会变的小手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作为一节“设计应用”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本课以人们冬季常戴的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2)难点: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象。[教学时间]:2课时[教具准备]:课件、小手套、橡皮筋、碎布头、彩纸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二、讲授新课。(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几件手套包扎的小玩具,问小玩具里包着什么? 2019-2020年人美版美术二上《会变的小手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作为一节“设计应用”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本课以人们冬季常戴的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2)难点: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象。[教学时间]:2课时[教具准备]:课件、小手套、橡皮筋、碎布头、彩纸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二、讲授新课。(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几件手套包扎的小玩具,问小玩具里包着什么?     变魔术般打开手套口,露出废纸团,让学生吃惊。    总结:废旧的东西经过包扎修饰变成了有趣的艺术品。     板书课题——会变的小手套   (二)包扎材料的选择。    1、包裹材料:小手套。    2、被包裹物:纸团、泥团、稍大一点的干果、各种形状的鹅卵石等。    (三)制作方法     1、构思。     2、包扎。一头扎,两头扎,长扎,短扎,留穗扎,圆头扎,多节扎等。     3、添加装饰。     方法:剪贴与描绘。     原则:包扎后的原形特点,突出事物形象特征,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做到画龙点睛。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小结:  1、讲评保持原形特征、添加得当而生动的作品。并借此再重申突出事物的主体和特征。  2、布置下节课所带工具、材料。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具,安定学生情绪。二、复习前次知识。(一)提问回答:1、你认为适合做被包裹物的材料有那些?你选择了什么材料?2、你准备用小手套做什么物体?3、包扎的方法有那些?(二)教师概括小结。(三)布置作业:每人继续制作一个小玩具,形象与上节课不同,必须突出特征。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可以多节包扎。  2、启发学生根据物象特征选择好包扎方法。  3、装饰要多样化。四、小结:  1、分组欣赏作品。  2、请几位优秀的小设计师叙述一下自己的构思、制作过程。  3、教师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小花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就是以“小花饰”为课业,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小花饰这种装饰形式的多种用途,自己能够尝试做有用途的小花饰,并能够说出各种小花饰的特点。在这个过程种,学习制作小花饰的方法,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对小花饰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学习,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B.在展示小花饰、讨论其特点的过程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从中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2)隐性内容与目标:A.在说小花饰用途、学做小花饰、分析小花饰特点的活动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用语言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小花饰的制作方法。(2)难点: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教学时间]2课时[教具准备]范作、剪刀、胶水、腊光纸。[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两份范作,观察这些小花饰是如何制作的?2、让学生了解把彩纸当颜料,剪刀当笔,剪剪贴贴,也能做美丽的小花饰。 3、揭示课题:小花饰二、发散思维,创设形象。1、试着剪出自己想象的花。2、多媒体演示花的构造和剪贴顺序。(1)花瓣、花蕊、花叶的形状。(2)先剪出花的外形,然后剪贴花蕊,最后添加花瓣和花叶。三、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1、提示制作过程:折——起稿——剪外形——加装饰。2、强调色彩搭配。3、互相交流:鼓励学生创造出不同形象的花饰。四、作业讲评,欣赏小结。1、评选教室里最漂亮的小花饰。2、花可以美化居室,渗透爱护花草树木、注意环境保护的教育。第二课时一、讲评上节课作业。二、集体制作练习。1、全班分成若干组,教师给每组发一张大白纸。2、教师引导:我们每人都有一个美丽的小花饰,我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花篮或者一个大花园,好吗?3、小组合作进行实践活动。(1)、拼摆练习,注意花饰的前后关系。(2)、画面组合,设计创作。 (3)、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摆出各种姿态的花朵,注意贴的先后顺序。(4)、贴好整体外形后,再粘贴相关的装饰物。三、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创设情景展示作品,进行评选:整个画面的构图、色彩、前后关系等。 2、完成的作业可直接用于教室、墙报等的美化工作,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记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不同质感和色彩、不同材质的材料都应用了起来。缺点是有的学生选择材料太多,作品繁杂却不美观。《百变团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观察了解团花的特点,提高欣赏水平和生活情趣。2、学生通过学习团花的制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想象力。3、学生通过尝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探索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蜡光纸、剪刀、范例作品。学具准备:蜡光纸、剪刀。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感受,引起兴趣1、出示一些团花剪纸作品,学生欣赏。问:这些作品的表现方法是什么?(剪纸)2、继续欣赏,观察作品中的花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外形没有具体方向,上下左右对称。因为折法和剪法的不同,所以才会出现不同的效果。百变团花是以正方形纸的中心点为顶点,在连续对边、对角折叠几次后,剪出一个单元的纹样,展开后便成为放射状的团花剪纸。二、介绍团花的历史,体会用途师:我国的剪纸节术的很长的历史团花就是剪纸的一种,最早的团花出现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代南北朝是《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团花是中国剪纸历史最悠久运用率最广泛的一种形式,我国的劳动人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创作剪纸艺术了!1、了解团花的象征意义。 师:说说这两个团花的图案是什么内容?这两幅团花通常用在什么地方?A、欣赏《福》字团花:寒梅报春寓意吉祥喜庆五蝙蝠图形象征五幅我们乏它为梅开五福寓意着新年的祝福(用于春节,寓意福到了)B、欣赏《年年有余》: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团花运用也很广泛,仔细观察一下,团花里都有些甚么?(人们利用莲花、鱼的谐音和图形组成“连年有余”的吉祥图案,寓意富裕有余的美好生活)师:团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C、不同的团花使用的场合也不一样《喜字团花》用在什么场(用于婚嫁)福禄寿喜用于什么场合?(用于生日祝寿)师:同学们团花真美丽,你们可千万别小看你手中的团花,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有很多用途呢!(放课件)把团花用在了哪儿?(运用到了我们的邮票设计中)用在不同的地方,可以有不同的名字,在贴在鞋上叫鞋花,贴在窗上叫窗花,贴在礼品盒上叫礼花。师:孩子们,其实这些看似复杂的团花,只需要一把剪刀、一张纸和一个想法,就可以被我们创造出来,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出美丽的团花?三、合作探究,学做团花。1、找准中心点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到第12页,请看左下角有一幅团花作品,左下角是它的制作示意图,你能说出制作的步骤吗?教师小结:折——画——剪 师:怎样折出书中的三角形?请折好的学生示范,教师教学生找出正方形的中心点。学生继续照书上示意图完成剪纸。师:大家在制作团花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吗?生:分散成了碎纸片了。师: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师:原来是因为没有找准中心点。团花是以正方形纸的中心点为顶点,剪的时候一定要找准中心点。还有就是剪的时候上下不能剪到头,左右不能剪到头。2、如何设计团花内容师:对照书中最下面一排图形是制作团花时常用到的花纹,看看这幅团花作品上面有哪些花纹?你能把找出的花纹指给大家看吗?生:飞燕纹、柳叶纹、三角、圆点。师:(比较团花)教师出示两个团花,看这两个团花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生:花纹种类多……师:看来要想把团花剪得好还得注意这几点。花纹种类丰富的漂亮;镂空大小匀称的美丽;重复次数多得好看。3、怎样设计花纹师:有些团花的花纹很多,分为好几层,例如这几幅团花作品。你能说说怎样给团花分层的?那么这几幅团花作品分为几层?(课件)小结:把花纹相同的归为同一层。 4、怎样剪边缘轮廓师:请你们比较这几幅作品的边缘轮廓有什么不同?(课件)生:有的是圆形、有的是多边形的。师:怎样使团花的边缘轮廓成圆形?学生动手折剪并回答小结:在将正方形的纸经过对边或对角对折后,折的次数越多越圆,再将边缘轮廓按照自己设计好的花纹,将多余的部分剪去,打开后的团花的边缘轮廓就是圆形的了。5、怎样剪花心出示几幅团花作品师:请你们观察他们的花心部分有什么特点?生:花心部分的花纹不同。师:怎样设计并剪出花心部分的花纹?请大家动手试剪后回答。小结:花心部分是正方形的顶点部分,将纸折好后,在顶点部位画上半个图案,剪好后打开就成为几个连续的整的图形了。6、怎样剪镂空部分教师让学生拿着剪掉的部分贴回到原来团花中相应的部位。师:请你指出剪掉的部分是团花中的什么部分?生:是镂空的部分。小结:在设计镂空的部分时,要大小和团花的整体的比例要适度,否则会不好看。另外,镂空部分的花纹只要画出一半,剪好打开后就是一个连续的整的镂空的花纹了。 教师:下面请大家欣赏用剪纸团花做装饰的各种实物。四、创作实践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团花做成一件装饰用的艺术品?我们一起动手制作。学生制作(学生在轻柔的乐曲声中进行)五、展示评价①展示: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艺术品,请大家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团花作品可以用来做什么?②评价: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从“外形、花纹、做工”等方面讲解。也可以谈谈自己作品中最满意的地方。③欣赏:民间艺术剪纸及现代剪纸。(课件)如果你已经喜欢上了剪纸艺术,我们课下还可以继续研究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我们身边的痕迹》是小学美术人美版教材第三册第七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是“版画系列”中的一节,但严格地讲,它还不属于一节常规意义上的版画课,只是使学生认识身边的肌理美感、学习简单的拓印技巧的版画起始课。本课知识有助于拓宽学生对美术范畴的认识。本课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能从自己身边的环境发现凹凸不平的材料的质感,并能用工具采集下来,经历整个采集过程,提出一些问题或总结一些经验。利用采集到的肌理效果,展开想象,做添加,制成新的作品。【教学目标】1、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2、学习观察、体验,能发现问题,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创造能力。3、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教学重点】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教学难点】拓印的技巧。【教学准备】彩色铅笔、油画棒、水彩笔,宣纸。 收集硬币、钥匙、树皮、毛巾等有肌理的实物。【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拓印小魔术”请同学们欣赏教师表演的魔术:教师用拓印的方法,在实物展台上拓印毛主席像章和硬币,请同学们观察变化,并猜一猜痕迹是怎样变出来的。【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同学们摸一摸像章和硬币的表面,有什么感觉。从而引出拓印的相关知识,并进行简单讲解。【设计意图】了解什么样的物体能够拓印出痕迹,及拓印的方式。二、探索体验1、体验一:最佳组合(1)课件展示:拓印中可能用到的工具及材料,分别尝试着进行拓印,看哪几种材料、工具的组合,拓印出来的痕迹最清楚。体验后学生进行汇报。【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找出拓印的最佳工具、材料组合。结合体验一,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拓印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汇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拓印时的注意事项。(2)教师总结自己在拓印中出现的问题,并请同学们帮忙解决。课件展示:问题一:拓印的物体有时会错位。问题二:用笔尖拓印时容易把纸张弄破。问题三:用力涂,拓出的痕迹反而不清晰。【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拓印技巧的渗透,突破难点。教师进行总结,强化拓印的技巧。2、体验二:用拓印的方法,找一找身边的痕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内找一找凹凸不平的物体,并把它们的痕迹拓印下来。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找到的痕迹。【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拓印身边的痕迹,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一切美好事物。3、体验三:利用色彩知识,拓印出更美丽的作品。教师出示一幅用树叶拓印的树林: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制作的过程,教师进行总结并加以演示: 步骤讲解:先用绿色磨擦一遍,再用赭石色或黄色涂,要露出绿颜色,最后用黑色勾出叶脉。【设计意图】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混色的方法。教师演示多色拓印和混色拓印后,提醒学生颜色不宜过多。学生用自己准备的物品(钥匙、树叶、硬币等)及工具、材料进行拓印。【设计意图】巩固拓印的技巧,提高创作要求。三、欣赏拓思1、欣赏范作,课件展示。了解范作中各种方法的组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制作的方法:拓印法、剪贴法、绘画法,及综合运用。拓展思维,教师范作。欣赏用拓印方法,制作的请柬,门票等。【设计意图】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四、自由创作1、课件展示作业要求。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五、交流借鉴1、运用实物展台对学生作业进行展示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六、板书设计我们身边的痕迹拓印:最佳组合: (1)油画棒、彩色铅笔(2)宣纸(薄纸)(3)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新颖的泥名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学习设计制作泥名片的方法,用捏、搓、压、揉、粘、切、刻等技法去表现自己的创意。2、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3、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表现自我,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4、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学生初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会表达、学会交往3、制作得新颖,生动,作品美观,富于个性。三、教学准备:橡皮泥、尺等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学生自我介绍。师:请你来介绍一下你自己。要说清楚你的姓名,爱好,以及其他的信息。2、引出课题。师:我们班有那么多同学,就算介绍了你自己,老师还是记不住你的名字。有什么好方法?(制作名片)3、教师出示自己的泥名片,感受泥名片的新颖之处,欣赏名片。 师:你见过这么新颖的名片吗?你平常见到的名片都是什么样的?什么材料制作的?(纸做的,课件出示各种名片)4、出示课题:新颖的泥名片(二)、感受了解1、师:名片到底有什么用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名片的来历,你就清楚了。(课件演示——名片最早出现在汉代,用木片做成,称为谒。)2、请你们相互讨论:名片的作用。3、名片的作用:介绍自己或者让朋友了解自己、自己了解朋友。(三)、欣赏分析1、通过分析老师的名片,了解名片的组成部分。师:了解了名片的来历,接着请小朋友了解老师。通过我的名片,你了解了我哪些方面的信息?(板书:名字,爱好,还有很多装饰的花纹。)师:这也是一张名片不可缺少的东西。2、了解更多的名片造型,开阔学生眼界。(1)欣赏名片,总结特点。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名片。这些漂亮的名片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板书:形状多样,色彩鲜艳,图案丰富)(2)放手讨论探究,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问,并自己解决。掌握制作方法。 师:看了那么漂亮、新颖的泥名片,你有什么想法?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想问大家?引导学生解决:a、这些名片是用什么来装饰的?装饰的方法除了用橡皮泥粘,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借助哪些工具?(还可以用压、印的方式,寻找身边的工具,请学生示范)b、底板的形状可以怎样做?不同颜色的底板是怎样做的?(教师发给学生各种形状的卡纸底板,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底板进行制作。同时示范在卡纸底板上制作泥底板的过程,可采用搓、压等方式。)c、名字用什么方式来制作?应注意什么?(不要太粗了)d、制作步骤:底板——名字——装饰。e、注意色彩的搭配。3、小结:这些同学的泥名片颜色鲜艳,形状各异,图案丰富,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五)、作品展示。1、师:你学会了自己设计名片,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也可以让自己认识新朋友。(请学生拿着自己的名片来介绍)2、活动:找朋友。师:在找朋友的活动中你欣赏了很多新颖的名片,你最喜欢谁的?说说他的名片好在哪里? 3、总结:同学们的名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色彩,给了我们美的享受,我们生活中还有很的美的东西,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会用设计、制作文字和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2、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表现自我,学会个性化的创造设计,并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3、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己的名片。2、绘画出新颖的、生动的、并富于个性的名片。三、教学准备:美术绘画工具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同学,你们想认识他吗?2、下面请这个小朋友来做个自我介绍好吗?(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名片:大家好,这是我的名片,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3、你们认识他了吗?是通过什么认识的呢?4、对,是名片,板书:名片(二)、新课1、上节课我们已经介绍了名片的来历,我们先来复习一下。2、老师也有一张名片,谁能看出现代的名片和古代的名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可以介绍自己,有自己的职业和姓名不同:用的材料不同,纸和木片3、看了这两张名片,你们想不想有张属于自己的名片呢?上节课我请大家发明一种新颖的泥名片,今天老师想请大家把你设计的名片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好吗?4、每个人首先都要对名片进行设计,为了让每个小朋友都能设计出漂亮的名片,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个小老师,一起来看看他的名片是怎么设计的好吗?出示课件5、你看了以后,觉得设计名片要设计什么?(设计形状设计花纹)6、你看了明明的名片后,觉得他有什么爱好,喜欢做什么呢?从哪里看出?那你们有什么爱好呢?7、对了,我们设计名片时,可以把自己的爱好设计进去!8、我们可以把名片做成各种形状的名片,你想把它绘画成什么形状呢?(三)、学生绘画: 1、看了这么多名片,老师知道小朋友们心里一定想尝试一下自己的名片,那我们就开始吧!请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张新颖的名片,将它画在作业本上,特别提醒,有的小朋友的名字比较复杂,所以做的时候可以用你的小名,例如:奇奇等。学生绘画,巡回指导。(四)、点评请每一组选择一个绘画的比较好的小朋友来展示名片,作自我介绍,可以选择跟下面的小朋友交换名片,或者跟老师交换名片。教师举例。课后可以互相交换名片。《我们来跳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各个时代、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艺术家们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2、技能目标:学会从艺术品中认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学习分析、描述作品中线条、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对人物动态、造型的描绘。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今中外各民族文化的尊重,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舞蹈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一种艺术形式。2、欣赏古今中外舞蹈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指导学生分析作品,虚心作品造型、线条的表现。3、观察、分析作品,体会不同艺术给人类带来的不同感受。三、教学准备:彩色笔、油画棒等用具。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放一段欢快的民族音乐。2、提问:听到音乐后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3、小结:舞蹈可以表达人们欢快喜悦的心情。 (用舞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赏析探究。1、板书课题。2、问:你知道在人类历史上,舞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3、出示《舞蹈纹彩陶盆》。 介绍:折射在墓葬中挖掘出的一个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盆。4、问:1)上面画了些什么?2)他们跳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上前模仿。3)你知道为什么跳舞吗?5、欣赏中外部分民族舞蹈录像(感受不同地区舞蹈特点)。1)你所看到的是什么地方的舞蹈?2)舞蹈动作有什么特点?3)请小组内的同学根据所看到舞蹈的特点一起续编这个舞蹈,最后汇报表演。6、分析书中作品。 1)人文性。本课通过欣赏新石器时代的《舞蹈纹彩陶盆》,让学生了解舞蹈是很早就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了解舞蹈的历史。通过欣赏中外民族舞蹈,感受不同地区、国家、民族舞蹈在技巧和风格上存在着差异,体现了舞蹈的继承性与发展性。2)对艺术作品的感受。通过将照片和艺术作品进行对比,及对舞蹈造型、线条进行分析,体会到艺术家是在抓住了舞蹈者舞姿特点的基础上并融入了自己对舞蹈的理解之后进行创造性表现的,意识到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并具有审美价值。3)亲身体验舞蹈。 (三)、创作表现。1、思考:1)准备用什么样方法表现舞蹈者?2)你准备怎样表现?2、学生作画。 引导学生绘画前先构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四)、展示评价。1、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2、推荐画得好的作品。3、说出理由。《泥条头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搓泥条,用泥条缠绕瓶子,并采用捏、揉、粘、抹等技法进行像的造型创作。 2、通过表现泥条头像的脸部特征,学习分析人脸特征的观察方法和夸张、变形的手法。3、根据瓶子的形状缠绕泥条头像。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制作泥条头像不同的缠绕法2、:想象、夸张头部各部件,尽量使自己制作的泥条头像与众不同。三、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橡皮泥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揭示课题。1、复习橡皮泥的捏法。师:我们以前学过那些捏橡皮泥的方法?生:揉、捏、压、搓、团、切……2、比赛导入:师:“我们用搓的方法来进行一个小比赛,比一比在规定时间内谁搓的橡皮泥又长又均匀,好不好啊?”(可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的橡皮泥去搓)提问: 搓泥条有几种方法?说说搓泥条时双手是怎样配合的?体验用泥条缠绕瓶子。同学老师之间互相比较,选出搓的最好的同学进行鼓励。怎样缠绕泥条才能又快又好?可分组进行自主、合作式学习。学生分组独立或二人合作缠绕瓶子,由两组学生代表总结成功的经验及解决问题的方法。3、揭示课题:现在我们要用这长长的泥条来做什么呢?出示泥条头像让学生回答。 (泥条头像)(二)、新授,解决重、难点。1、出示电脑课件:泥人对话。 (甲:“大鼻头,我要去上课,你去吗?”乙:“诶,去哪儿上课啊?”甲:“去和小朋友们一起去上课,你去吗?”)师:“小朋友欢迎他们吗?”(欢迎)2、那我们再认识几位新朋友,继续课件出示一组泥条头像。  分析它们的头部特征:(1)大鼻头:头部瘦长、鼻头大、……(2)大嘴巴:脸形较方、嘴巴大、……(3)小胡子:头顶尖、嘴巴扁、还有一缕小胡子、……3、师总结:这些泥条头像都各具特征,就像小朋友的长相一样各不相同。所以老师要求同学们在做泥条头像时一定要求新、求异,要做出与众不同的泥条头像作为新朋友来介绍给大家。了解立体雕塑头型的基本常识——基本形与附属形。用瓶子和泥条组合成的头像为基本形,五官和头发为附属形。学生说说五官、发型设计。4、出示课件:(1)搓泥条图。(2)缠绕泥条图。(3)分别出示缠绕泥条的三种方法:斜、竖、横。(板式)(4)加五官。注意与头部底色的色彩搭配。(三)、实践操作。1、学生组内自由结合,或个人制作。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评价展示,综合扩展。1、出示课件,师问:“这两位小朋友拿着泥条头像在做什么?”2、请同学自己展示、介绍所制作的头像。3、提出希望:以后多动手、多动脑,制作出更多更好的小手工作品来. 《雄伟的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画塔,掌握塔建筑的特征,感受塔建筑的独特艺术魅力。2、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井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二、教学重点、难点:1、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2、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三、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关于塔建筑的图片;彩色纸、水彩笔、油画棒。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新课。(1)拼摆游戏:在桌面上有不同形状的图片,请用2分钟的时间摆一摆,看一看哪组能拼摆出塔。(2)说一说拼成了什么样的塔。(3)教师板书:塔(二)、新授:1、学生说说见过什么塔,出示带来的关于塔建筑的图片。看图片,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总结:塔身上小下大,单层,中心对称。学生用图片拼摆:看看圆形、梯形、长方形、半圆形分别可以做塔的什么部分。2、现在我们看一看世界上的名塔,打看书第24、25页。(1)书中展示了什么塔的图片?(2)分组讨论。请各组商讨后选择讨论问题:①三座塔分别建造的年代?②三座塔各有什么不同?③三座塔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④你看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总结,如塔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材料也非常丰富,像应县木塔是最高、最古老樟木结构的纯木塔,没有用一颗钉子。这些塔由于建造的时间、地点、材料及结构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相同。3、师介绍绘画步骤。(1)在画面上端画出最上层塔顶和塔身墙。(2)接着一一往下画,直到你画完为止。(3)添加宝塔上的门、风铃和塔檐上的瓦片等。(4)画好宝塔的通道台阶和周围的环境,最后涂上颜色。4、请学生分析塔的基本形设计及绘画的表现方法。(1)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塔? (2)先画什么?再画什么?(3)怎样让塔更美观?用什么方法?5、布置作业。作业:可以设计一座新颖的塔,也可画自己见过的塔。要求:画面饱满,设计新疑,可选择喜欢的方法表现。(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1、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添加背景。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宝塔。3、注意塔身的对称。(四)、展示作业、进行讲评。1、学生互评。2、教师评讲。(选构图适当,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画幅来进行讲评。) 《演电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做电视、画电视、演电视,来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和能力,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娱乐的同时各种能力也得到发展。2、了解电视的发展,简单知道有关电视片的拍摄过程。学习如何把一个复杂的故事概括成连环画。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电视机壳,学习连环画的基本绘画方法2、设计、勾画连环画的内容,合作协调,表演生动。三、教学准备:纸盒、纸、剪刀胶水等四、教学过程:(一)、玩游戏 1、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很特别的故事。你看它就藏在这几幅图片里面。可是它们的顺序乱了,我们来把它们重新排一排,好吗?  2、指名排列图片顺序。教师根据回答把图片贴入事先准备好的长纸带上。 3、随机点拨:原来每张图片都是故事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把它按先后顺序排列好了,看看象什么?(取出长纸带)4、学生联系生活交流,教师点明这就是连环画。5、欣赏范画,师生共同研究。A、你觉得要画好连环画,应注意哪些方面?B、没有文字还是连环画吗?分析得出结论:A、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有连续的画面;②要有故事。B、连环画有两种,一种是有文字的连环画,另一种是没有文字的连环画。6、学生作画,可以四人合作完成,教师辅导(二)、看电视1、这一组连环画讲了什么故事呢?2、指名讲述,教师跟着讲述与学生演电视。3、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点拨揭题:演电视。(三)、学生合作画连环画,教师辅导(四)、布置下节课带纸盒。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通过做电视、画电视、演电视,来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和能力,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娱乐的同时各种能力也得到发展。2、了解电视的发展,简单知道有关电视片的拍摄过程。学习如何把一个复杂的故事概括成连环画。3、利用废旧物设计和制作电视机外壳,会画简单的连环画,会合作完成作品、表演作品。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电视机壳,学习连环画的基本绘画方法2、设计、勾画连环画的内容,合作协调,表演生动。三、教学准备:纸盒、纸、剪刀胶水等(一)、导入:1、放映电视短片、动画片、故事片、小品、新闻、娱乐节目……。2、组织学生记忆叙述一个片中的内容。组织小组活动,要求语言简练,故事完整。板书课题——演电视(2)(二)、教师展示。1、学生叙述连环画作品的故事内容,展示出不同的几幅。2、启发学生分析哪一幅面面内容简练、故事完整,说说理由。3、由此得出连环画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4、展示分析学生的连环画作品。5、教师将学生的连环画插进电视机壳之中(纸盒制作)。请两名同学前来与老师一起演电视给大家看。(三)、带领学生看书第13课。书中都介绍了什么?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四)、组织学生分析材料,发挥设计能力,巧用材料。(看课件)你想设计什么样的电视机?(五)、学生完成作业。(六)、小组表演故事。总结上课情况。 《小扇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2、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小扇子。 3、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作品体现出实用性、观赏性。二、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学习扇子的文化扇子的设计与制作。2、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三、教学准备:课件、具有典型特征的扇子、剪刀、胶水、纸及各种废弃物、彩笔、颜料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谜语:打开半个圆,收起一条线,手中轻摇摆,清风徐徐来?学生回答:扇子2、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探讨我们的民族文化——扇子文化。出示课题:小扇子(二)、新授:1、中国的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你想知道吗?你想了解扇子的哪些知识呢?学生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探讨。2、扇子的历史: 3000多年的历史。通过课件,欣赏古代绘画,找到扇子的最早用途。(用来遮阳、挡避风沙、以示威风……这时叫障扇——宫扇——合欢扇——团扇),汉朝以后,扇子被老百姓普遍使用。3、多种多样的扇子:你见过、使用过什么样的扇子?学生回答……木扇、纸扇、羽扇、塑料扇、竹扇、蒲扇、棕榈扇等等扇子的结构形式有几种?折扇和平扇(教师展示)使用时各有什么优点?4、扇子的其他作用: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答案:(实用性和观赏性)A、纳凉B、道具C、舞扇启发学生回忆见过的有特点的人物使用过的扇子:诸葛亮的羽扇——是一种身份和智慧的象征。羽扇轻摇、妙计横生。济公的扇子、铁扇公主的扇子等等,进行分析讨论。5、欣赏图片;说出扇子的名称:团扇、蒲扇、羽扇、折扇(各自的特点)6、出示扇面:说出扇子上的表现内容:人物、山水、花鸟、书法、脸谱……7、出示课件:分组讨论扇子的特点 巩固对扇子的认识。扇子有哪几部分组成?扇面和扇柄扇子的外形有什么不同?圆形、五边形、多边形……图案有什么不同?卡通、国画…… 构造有什么不同?一体、两部分的……什么材料做的?木、竹、纸……8、你喜欢小朋友手中的哪把扇子?你知道这些扇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你能说说它的步骤吗?点名叙述,对照课件中的操作,熟悉掌握。9、和这些扇子比一比,你打算怎么设计制作你的小扇子呢?10、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11、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装饰你的小扇子?扇坠等。(三)、小结:本课欣赏并学习了扇子文化,你都记住了哪些扇子?课题14   小扇子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不同的扇面形式。2、尝试作扇面绘制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扇面作画的特点及步骤。3、通过学习、欣赏,了解我国丰富的扇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验扇子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走近祖国传统扇文化,了解并掌握扇面的各种不同形式。2、扇面的构图与布局。3、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体会扇面画之美三、教学准备: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不同种类的扇子范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绕口令,咱们来一个比赛,看谁读得最顺畅。课件1出示绕口令:“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学生在小组间内展开读绕口令比赛。这段绕口令实际上是个谜语,你知道它说的是什么吗?(课件展示:扇子)虽然空调、电扇早已面世,可是扇子因其经济实用、小巧玲珑、携带方便,更因扇文化的历史悠久及扇面画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被人们所喜爱。咱们今天就一起来体会扇面画的魅力。(二)、讲授新课1、同学们,请将你自己带来的扇子拿出来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扇子的形状、材质等有什么不同?扇子还有什么作用?(课件展示:常见的扇面外形)我们常见的扇子有这么两种形状:(1)折叠扇面形(2)圆扇面形 师总结:我们常见的有以上两种。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后来的扇子取材广泛,有竹、木、纸、草编等等。随着时代的进步扇子的作用也扩大了除了扇风纳凉,还有装饰品、道具。(课件展示三种用途)2.(出示空白的和绘画的扇面)同学们,这两把扇子的大小、形状、材质完全一样,扇出的风也一样凉爽。如果要你选择,会要哪一把?为什么?哪把更好看?(学生回答)3、中国古代的文人、艺术家也喜欢在扇面上画画、写字,即用来美化、装饰,又可抒发自己的情感。有一个故事还与扇文化有关呢,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题扇桥》的故事:同学们知道王羲之吗?传说在王羲之家门前东边有条小河,河上有座石头砌的拱形小桥。这一天,天气很热。王羲之经过这座桥回家,看见有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抱着一大包扇子在桥上叫卖。走近一看,是一大包制作粗糙质量低下的纸扇。虽然便宜,但没人买。老婆婆站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满脸是汗,愁眉苦脸地叫着:“要扇子吗?买扇子吗?”王羲之见了很同情,问道:“老婆婆,你这扇子卖几文钱一把呀?”老婆婆说道:“三十文,少两文也卖给你。”王羲之听了,向旁边店家借来一支笔,就站在桥头,把扇子一把一把都题上字,说道:“老婆婆,这题上字的扇子,要八十文一把,少了你不要卖。”哪晓得这时桥上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大家一看王羲之题字的扇子,人人争着要,一下就卖光了。请问:为什么没有王羲之题字的扇子卖不出,而被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出高价都有人买呢?(说明扇面被赋予一定的艺术字迹或画面,就具有了一定的艺术收藏价值) 4、通过欣赏体会扇面画之美。不少的艺术家也在扇面上落下了精彩的一笔,咱们现在就来欣赏一下大师画的扇面作品。课件:展示四幅古代山水、花鸟扇面画。引导学生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今天欣赏了这么多的扇面画,你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把扇子?你想设计一把什么形状的,准备在扇子上画什么?(讨论汇报)5、在不同形状的扇面上,需要不同的构图。比如老师今天选择的是折扇,(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在构图上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示范在扇面上作画:看课件,欣赏多幅扇面画作品。并请学生点评这些作品的精彩之处。欣赏了这么多扇面画,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扇面好吗?(三)、作业要求:1、尝试设计扇面画。2、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四)、展评作业:各组推选出作品优秀学生自评。师评:选择一把在小组内就落选的扇子,为它提出修改建议。 拓展: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出了这么多漂亮的扇子,为我国的“扇子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设计元素。近年来也有许多的设计师将一些时尚的元素带入了扇子的设计中。 《会变的线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2、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3、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2、如何运用不同线表现美感。三、教学准备:黑色水笔、彩色纸、油画棒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教师画出一条线),他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教师板书——线条),这位朋友最会跳舞了,有谁能让他把身子扭动起来?(指名板演)这些线条在同学的笔下摆弄出这么优美的舞姿,想不到它有这么多千变万化的姿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5、会变的线条(教师板书15、会变的线条)(二)、讲授新课:1、欣赏这些奇特的线条就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欣赏生活中的线条:动物身上的线条、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建筑物上的线条,打开课本30页,我们来看看大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教师介绍其背景。(请你把看到的线条画下来,比一比哪位同学画出的线条最多、最漂亮。2、作品展示请同学把画的线条贴在黑板上的作品展区,并说说你画的线条叫什么线条?3、找一找同学们都观察的很认真,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两个建筑物中用到了哪些线条?4、解决问题我们要用线条画画,那怎样才能把它变化起来呢?看图回答有关问题。欣赏学生作品:我们要是用这些会变的线条画画一定很漂亮,我们来看看这里几个同学画的图画,(先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再欣赏课件中的学生作品。)(三)、学生作业   这些线条,人们可以用来做许多事,你说一说线条有什么用?(可以装饰我们的生活),刚才同学们看了这么多学生作品,你能画出这么多有变化又很漂亮的线条吗?这节课我请同学们当一回设计师,用会变的线条把各种形状进行装饰。(四)、作业展评1、学生自评、互评:哪一幅比较突出?为什么?哪一幅需要改进?自己作业和别人比怎么样?然后小组讨论。2、优秀学生作品展示。(五)、总结、下课 《刷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激发绘画兴趣,感受绘画乐趣。通过绘画练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2、体验刷牙的快乐,把刷牙时的有趣样子表现出来。3、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如何把刷牙时的有趣样子表现出来。2、注重表现人物动作。三、教学准备:课件、镜子。四、教学过程:(一)启发引导、体验感悟1、播放刷牙广告片,感悟广告词:“我的呀是什么颜色的?”“米色、珍珠色┅┅”,展露本课学习内容:刷牙。 2、引导学生了解刷牙的必要用具及其特点,出示实物感知其模样特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本课一开始,便运用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广告片导入新课。当那句精美的广告词:“我的呀是什么颜色的?”“米色、珍珠色┅┅”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这样导入课题,及时抓住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目的。)(二)、情景诱导,激活思维1、结合儿歌、音乐,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刷牙表演,让学生拿着自制的牙刷、杯子,一起表演刷牙歌,说一说刷牙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教师给予及时表扬。2、运用小组比赛形式试着引导学生互相观察,深刻感受刷牙时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欣赏刷牙的美感。3、通过一些蛀牙案例、扮牙医查蛀牙纠正刷牙动作,进行良好的卫生教育。(三)、欣赏感悟,想象创新1、教师出示柯达胶卷广告,说一说广告中的小朋友挤牙膏时的有趣情景,并启发大胆想象,引导观察、思考,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给予及时鼓励。2、引导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绘画作品,体验作品创作特色,启发鼓励学生像他们一样想象创作。 3、引导学生回忆刷牙时的趣事和有趣动作,教师给予及时的建议和肯定。4、学生根据个人喜好用画笔进行自由创作,同时播放儿童歌曲《刷牙歌》,激活创作思维。5、教师巡视,给予及时鼓励及改进建议、提示。(四)、评价促进,升华兴趣1、教师鼓励学生谁先画好,就把谁的作品贴到预先设置的展区。2、引导学生大胆介绍自己作品的有趣场面,教师及时点拨、鼓励和表扬。3、引导学生评一评同桌学生的作品,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的自信心。4、全课总结、课后延伸:请学生把作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欣赏,并对自己周围的亲戚朋友进行爱牙护牙宣传活动 《动物乐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初步了解动物外形和生活习性,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2、操作领域: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征,并用绘画、剪纸、泥塑等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把它表现出来。3、情感领域:激发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人类社会的关爱。二、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2、在创作时要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抽签桶,小奖牌,欣赏作品,投影仪等。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视频欣赏(1)小朋友们喜欢动物吗?(2)下面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到动物世界里去看一看。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物世界》视频片段,请学生边看边思考:在《动物世界》里你见到了哪些动物?它们都生活在哪里?(3)除了刚才在《动物世界》里出现的动物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2、游戏活动(1)教师出示一个抽签桶,桶里有五只签,每支签上写有一种动物的名称。(2)每组选一名学生代表上台,每人从抽签桶中抽出一只签,要求根据签上所写的动物名称模仿该动物的动作、神态和叫声。教师抽出余下一只签,并示范如何模仿。(3)四组学生猜一猜老师和学生代表分别模仿的什么动物。(4)教师颁发小奖品(动物小奖牌)鼓励学生,请全班学生根据自己奖牌上的动物图片来学一学这种动物的动作、神态和叫声。3、揭示课题:动物的世界是神奇的、有趣的,下面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走进动物王国,认识了解我们可爱的动物朋友,并学习用各种方式将它们表现出来。(二)、趣谈动物1、结合多媒体课件 简介动物发展史地球上有种类繁多的动物。从最原始的单细胞动物开始,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动物的种类由少而多,地球上终于出现了号称“万物之灵”的“智慧动物”——人类。2、结合多媒体课件简介动物分类动物的种类繁多,可分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我们人类属于哺乳动物中的一种。3、哺乳动物之最(课件出示图片)①最大最重的哺乳动物——蓝鲸②最强悍的哺乳动物——狮子③跑得最快的哺乳动物——猎豹④最聪明的哺乳动物——黑猩猩⑤ 最长寿的哺乳动物——大象4、请学生说说动物对人类的帮助(三)、学画动物1、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动物知识,欣赏了许多美丽的动物图片,大家想不想把可爱的动物画下来?2、下面请大家来看一看老师是如何来画动物的。老师比较喜欢动物中的大黄牛,因为它勤劳、踏实,我们就来画有画记忆中的大黄牛吧!大黄牛的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四肢、尾巴,头上还长有一对大角。教师进行演示:先用铅笔起稿,再用黑色勾线,最后用油画棒、水彩笔涂色。(四)、作品欣赏1、我们除了用水彩笔、油画棒来表现动物外,还可用什么办法呢?(用水粉、剪贴、泥塑……)2、教师出示用水粉、剪贴、剪纸、泥塑的方法来表现动物的相关作品。(五)、创作练习1、作业要求:选择一个你最喜欢,最熟悉的动物,抓住它的主要特征把它画出来。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六)、作业评价小组成员互相欣赏作品,每组选出3~4幅优秀作业,送到讲台上,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下,进行总评。(七)、课堂延伸1、播放课件《动物朋友给小朋友的一封信》,主要内容:由于人类的贪婪,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原本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许多珍稀动物遭到人类的猎杀,很多动物因此灭绝,动物朋友向我们善良的小朋友发出了求救信。2、请学生各抒己见:自己作为一名小学生,该怎样来帮助动物朋友们呢?3、呼吁大家都来关心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雕塑动物由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结、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2、技能目标: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3、情感目标:贯彻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稀动物,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2、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三、教学准备:彩泥、、剪刀、直尺等工具。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去动物园吗?放映录像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动物世界,观察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及特征。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动物世界。(二)、赏析探究。1、板书课题。2、教师出示一件用泥捏成的动物作品。3、你们来比较一下,泥捏的动物与真正的动物有什么区别?生:分析艺术作品中大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大象的区别;分析艺术作品中兔子、老鼠、长颈鹿等动物与现实生活中这些动物的区别。分析步骤:形状更夸张、更可爱;颜色更鲜艳;省略了动物的很多细节地方;抓住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4、观察老师制作:1)可以把动物的身体分成两大部分或整体制作身体;2)添加眼睛、耳朵、鼻子等细节部分。3)添加花纹,整理完成。。(三)、创作表现。1、首先来作个热身操,搓一搓、捏一捏,让泥又软又有韧性。2、分小组制作。3、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制作方法。4、找找你还有哪些更好的表现花纹的方法?   熟悉泥塑的基本方法。(四)、展示评价。1、全班同学收拾好桌面2、自由去参观同学们的作品。注意:用眼睛看、不用手摸。3、说说你最喜欢的作品。说出理由。4、小结:喜欢动物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爱护它们? 培养表达能力,锻炼交际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渗透环保意识。《节日的装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通过学习,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美。B.应会:学习描述节日不同的装饰,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的饰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地学习。(2)隐性内容与目标: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容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自己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2)难点:学习描绘节日装饰的造型、色彩。[教学时间]2课时[教具准备]有关节日及民俗的录像[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1.观看有关节日及民俗的录像。2.思考:节日,我们穿什么漂亮的衣服?不同民族有什么不同表现?人们都会进行什么样的庆祝活动?3.节日中的气氛都是由美丽的装饰渲染的。揭示课题:节日的装饰二、学生实践,教师指导。1.基本形定位,用铅笔轻轻画人物动态。要求:人的姿态表现出节日的快乐;服装色彩缤纷;各种装饰艳丽夺目。2.描画具象,用铅笔在人物姿态骨式上画出各部分结构:头(五官、发式、头饰);再整体形的局部位置用简单的直线、曲线装饰服装样式;画颈、四肢、手、足。各部分不要求规范和比例。3.勾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勾画人物的具体形象,细致生动的描写各部位。如:五官表情,头发样式、染黑头发,细致的刻画服饰纹样。人物服装组合图:4.添加背景:烟火、礼花、彩旗、彩灯以及各种装饰道具。三、展评作业:1.同桌互评。分别说说自己和对方的不足。2.教师选出构图合理,人物动态协调,背景丰富的作业进行表扬讲评。第二课时一、教师引导: 节日中最活跃的是人,人是节日中最美的风景线,而服装又使人变的更加美丽,服装的色彩首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节日中的服饰色彩一定要鲜艳夺目,再陪上其他美丽的装饰就更加烘托出节日的欢乐气氛了。二、学生作画,教师指导。1.染人物皮肤。用橙、浅橙、肉橙、粉色等平染裸露的四肢、手、脚和面部。用深色描画五官,有神采、有表情。2.描绘服饰。引导学生试着用一用深色和浅色。比如黑色可以协调任何色彩,黑色和其他鲜艳色相间,能产生对比,形成斑斓、并有跳跃的视觉效果。纹样色和服饰底色要互不干扰,形成整体效果美感。3.涂染背景。三、作业展示、讲评。1.布置“多彩的节日”展览会,请同学介绍节日民俗。2.选画面色彩浓郁的作业进行点评。课后记:结合着元旦庆祝会教室的布置,我带领学生从课本、课件中吸取精华,加上因地制宜的创造,用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过春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生活,了解春节的有关知识及各地不同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感。通过观察。回忆。想象、表现春节中有特色的生活情节,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绘画的技能,提高学生设计制作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的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B.应会: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场景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喜庆的气氛、热闹的场面。(2)隐性内容与目标:使学生简单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2)难点: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教学准备:电子课件、范作、各种绘制材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在《春节序曲》的乐声中,电子课件(拓展)、(让学生分组交流后回答感受)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行小结。   学生交流自己对我们民族的节日——春节的看法。谈一谈自己过春节的时候的见闻。二:欣赏范作,归纳绘画方法和技巧。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表现春节的各种艺术作品:绘画、雕塑、剪纸、泥塑、布玩具、农民画等。学生分析他们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教师出示范作,小组讨论范作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归纳总结:构图——繁密,色彩——鲜艳,笔触——欢快,造型——生动。三:探索实践。 在学生感受、欣赏、了解各种节日及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创作一幅作品,表现节日热闹、欢快的气氛,或是自己在节日里的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或是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鼓励学生采用诗配画,书法,手工等形式进行尝试,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完成,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并巡回指导。四:作业展评。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选择的材料、构思、构图及用色等方面进行评价,讨论改进方法,把所有作品贴在一起,构成各民族、各地区(学生个性奔放的节日联想画面)欢庆节日的盛大晚会,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五、教学拓展。学生回家后上网查找或通过翻阅课外书籍了解国内外的一些节日,他们分别以怎样的方式来庆祝的?课后记:   在洋节泛滥的今天,中国传统的节日却日益被学生们所遗忘。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渗透了民族节日的传统文化,促使学生产生了民族自豪感。附送:2019-2020年人美版美术二上《会变的小手套》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用手套包扎制作小玩具,开发学生艺术活动的空间,初步培养学生发现设想和所扎之形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进而训练“在限制中寻求自由”的适体造型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发现并利用材料的美,在选择被包扎物体时,联想到它与什么物体相似。[教学难点]:包扎前的计划性。[教具准备]:小手套、橡皮筋、碎布头、彩纸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二、讲授新课。(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几件手套包扎的小玩具,问小玩具里包着什么?变魔术般打开手套口,露出废纸团,让学生吃惊大笑。总结:废旧的东西经过包扎修饰变成了有趣的艺术品。板书课题——会变的小手套(二)包扎材料的选择。1、包裹材料:小手套。2、被包裹物:纸团、泥团、稍大一点的干果、各种形状的鹅卵石等。(三)制作方法1、构思。2、包扎。一头扎,两头扎,长扎,短扎,留穗扎,圆头扎,多节扎等。3、添加装饰。方法:剪贴与描绘。原则:包扎后的原形特点,突出事物形象特征,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做到画龙点睛。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小结:1、讲评保持原形特征、添加得当而生动的作品。并借此再重申突出事物的主体和特征。2、布置下节课所带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检查学习用具,安定学生情绪。二、复习前次知识。(一)提问回答:1、你认为适合做被包裹物的材料有那些?你选择了什么材料?2、你准备用小手套做什么物体?3、包扎的方法有那些? (二)教师概括小结。(三)布置作业:每人继续制作一个小玩具,形象与上节课不同,必须突出特征。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辅导要点:1、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可以多节包扎。2、启发学生根据物象特征选择好包扎方法。3、装饰要多样化。四、小结:1、分组欣赏作品。2、请几位优秀的小设计师叙述一下自己的构思、制作过程。3、教师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65页共65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