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基本知识
议论文就是议论、分析问题,论述道理、阐述观点的文章(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则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其中,论点是议论文灵魂。
(2)把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审清题目。有的议论文,它的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有的议论文,它的题目虽然不是文章的论点,但是表明了文章的论题,提供了把握文章论点的线索。第二、找中心句。议论文往往在开头或结尾有作者对所论问题表明态度的语句,这语句就是文章的论点。有时,这类中心句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第三、提炼归纳。即弄清作者对论题的基本态度,然后据此进行概括。如果文章是对几个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述,那将就几个分论点适当地加以汇集,以一个完整、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
2.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议论文中论点和论据的关系非常密切。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阅读议论文,应该首先分析作者所提供的事实,从事实中看出道理,再检验它与文章的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的。
3.阅读议论文还要把握论证。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1)论证方式:立论、驳论。(2)论证方法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的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议论文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又可分为两大类:(1)一类是“横式”。以“横式”结构为主的有①“总论——分论——总论”②“总论——分论”③“分论——总论”三种。(2)以“纵式”结构为主的主要是层层深入式。
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
小结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的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 本论、 结论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学习目标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2、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3、“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4、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背景资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要求:认清对象,确立主旨思路清晰,节奏明快感情充沛,说理充分演讲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
字音:征引(zhēngyǐn)旁骛(pángwù)亵渎(xièdú)敬业乐群(jìngyèlèqún)断章取义(duànzhāngqǔyì)不二法门(búèrfǎmén)言行相顾(yánxíngxiānggù)强聒不舍(qiángguōbùshě)引用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轻慢,不敬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不舍:不停
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②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③主一无适便是敬。——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业。④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自知。——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只知道有蝉翼罢了。需要理解的“经典”
⑤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坐在这座山上,又想着那座山,结果一事无成。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⑦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外的事。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⑨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做人要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一:提出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1)二:论证论点: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2-8)三:总结论点:用“责任心”和“趣味”勉励人敬业乐业。(9)论述“有业”的重要性。(2-5)论述“敬业”的重要性。(6、7)论述“乐业”的重要性。(8)整体感知全文结构总--分--总
阅读课文第2--5段,(1)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段在文中的作用。(2)默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写了什么?怎样来论述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第二段强调“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第三段论述无业的危害,并引用孔子言论加以论证。第四自然段通过百丈禅师的例子正面论述,第五段作者指明了对无业懒人的态度:厌恶、鄙弃,进一步强调了有业的必要性。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道理论证(引证)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
先谈有业的原因:有业是敬业的基础无业的害处:用孔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反面论证)有业的重要:用百丈禅师做事实论据(正面论证)小结2-5段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敬业、乐业部分,分析作者是怎样来论述这两个分论点的呢并从论证思路、中心句、重点句、论据、论证方法去分析。
快速阅读(6--7段)这一部分,找出关键的提示性的句子。回答:1、敬业的论证思路?2、使用了哪些论据?3、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敬业的论证思路:什么是敬?——为什么该敬——怎么做到敬?1、敬业的论证思路?
作者所说的‘业’应该如何理解?这里的“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是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主一无适便是敬。”—朱熹“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即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1)凡是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2)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一、敬业的理由(正面论述)二、不敬业的危害(反面论述)(1)学理方面:亵渎了职业的神圣。(2)事实方面:把事情做糟。
忠实
2、使用了哪些论据?3、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据:引用:朱子、曾文正、孔子的话,举例子:拉黄包车与当大总统的,庄子中故事.事实论证,道理论证4、在第七段中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不好,因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如果去掉了一个,就少了一层意思,论证不严密。
5、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看大门的师傅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总是满怀热忱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分的事情,这种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阅读第8段(一) 学习乐业部分1乐业的论证思路?2使用了哪些论据?3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摆出错误观点——指出苦乐全在态度——进而批评两种人——得出结论——从四方面分析具体原因引用孔子的话道理论证1.发展中领略乐2.奋斗中感知乐3.竞争中体味乐4.专注中享受乐
学生齐读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的作用:归纳总结全文敬业即为责任心,乐业即为趣味。总结:“有业”是“敬业乐业”的条件,“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敬业乐业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有业之必要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敬业之可贵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乐业之趣味道理论证
研讨与练习:1、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该是怎样的?“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是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其次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作好;第三,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2、阅读课文第2--5段,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出几条理由。一、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二、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三、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四、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五、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六、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论证上的最大特点(1) 引用经典、格言论证自己的观点。如儒家的《礼记》、《论语》、《老子》、《庄子》等。(2) 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孔子、朱熹、曾国藩。
写作特点(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体味品读,课后作业1、品读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并背诵。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并说一说作用设问句的作用:把论述引向深入。
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