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课件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敬业与乐业》课件2

ID:1151395

大小:1.11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2-06-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2课 敬业与乐业 写作素材积累美文佳作欣赏第2课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诗海探珠 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又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诗海探珠 【赏析】这首诗的头两句写舟行之险,三四两句以重笔渲染风浪的威势,五六两句表明险境之来,如此突然,难以拒抗。诗的末尾两句作者回想他二十多年以来,历尽人世的坎坷,饱尝行路艰难的滋味,此时此地,诉说不尽还家去国之情,深感进退都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思考】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基础自主学案 三、词语辨析(1)解剖·解释解剖:为了研究生物体的内部构造或探寻伤病原因而将其剖开;比喻对事物进行深入观察分析。解释:分析阐明,讲解说明;说明理由,分辩。例:①作为历史还不长的巡视制度,为了防止走偏,真正起到作用,不妨抓住秭归“巡视组的账单”契机,好好________一下这只麻雀。②瑞士国家银行________称,当前瑞郎被过度高估,这将给瑞士经济带来严重的威胁,并且可能会引发通货紧缩的风险。解剖解释 (2)羡慕·仰慕二者都有向往之意,都是动词。羡慕:看见别人具有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拥有。仰慕:内心因钦佩而思慕。例:①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说,自己所在的社区还没有这样的菜市场,不仅________,而且主张加快推进。②这些改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给读者和观众消遣、解闷,作品只要滑稽有趣就行,这也是日本人对这位中国的戏剧大师________倾倒的原因。羡慕仰慕 四、词语释义①断章取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理至易明:__________________③旁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不二法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道理极容易明白。不专心,在正业之外还追求其它东西。骛,追求。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者独一无二的方法。 ⑤强聒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敬业乐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饱食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力唠叨说个没完。强,勉强,硬(做)。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吃饱了饭,却整天什么事也不思考,什么事也不干。 五、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______,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代表作为《______________》。卓如饮冰室合集 2.资料链接演讲词,是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又叫__________。演讲词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力。内容要充实、鲜明,道理要说得精辟透彻;尽可能采用现身说法,以加强与听众感情上的交流,语言要明白晓畅、朴实自然,并适当采用设问、反问、比喻、引用等修辞方法。演讲稿 六、整体预知 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提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释家的精神贯穿始终,成为众多读书人生活处世的标准。梁启超在1922年向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即将毕业的学生演讲的这篇稿词中的第一句运用了儒家和道家的经典名句,并在第四段中运用了释家的百丈禅师的话,分别从儒、道、释三家阐明敬业的重要性。 他将《礼记》中“敬业乐群”的敬业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的“乐业”提出来,共同组成了本篇演讲稿的题目,故说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在此处应注意“业”除指事业,也应扩指我们平常所做的一些小事。2.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提示】第六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第七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当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3.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提示】作者在第八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接着,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4.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名师点拨】“有业之必要”的理由:一、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二、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三、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四、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五、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六、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5.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的意义。 【名师点拨】(1)文中“业”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2)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 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3)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楼主]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细剖·深析] [沙发]文章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板凳]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职业分工的确有“尊卑”之别,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重;这时候,还要让职业卑贱者“敬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既有等级秩序之嫌。拿破仑的话也有问题:在一支部队里,元帅只能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怀揣着元帅梦,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可怀疑。毕竟,社会所提供的“元帅”职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又当不成,人生岂不尽是一场失败? [三楼]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 写作素材积累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演讲词开头提出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主体部分分别论述时,用了序次语“第一”、“第二”,更加清楚地显示出演讲的层次。在证明自己论点的过程中,作者举了多种论据:技法借鉴 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的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彩运用,使演讲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尤其是引用的古代名言警句,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为有力。随堂练笔以“自信”为话题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注意论证的条理性,注意事例的处理要得当,100字左右。 1.课内素材开发敬业与乐业人生应该怎么过?七十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回答了我们,要“有业”“敬业”“乐业”。“有业”就是每个人都应该有正当职业,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劳动。然后要“敬业”,干一行爱一行,人要“为生活而劳动”,“为劳动而生活”。要“乐业”,对待工作要乐在其中,最终达到最高的境界。素材积累 “敬业”“乐业”是对工作的尊重,因为工作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样的话,干工作的人也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是要对工作负责,要对工作充满兴趣。[适用话题]这则材料可用于“人要敬业”、“要学会乐业”、“干一行爱一行”、“没有职业就没有人生”等有关话题写作中。 2.鲜活素材速递郭美美事件2011年6月20日,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起了众人瞩目。她在微博上展示了自己的生活照,从中能看到,她开玛莎拉蒂跑车、在别墅开生日会,皮包、手机、手表都是昂贵的奢侈品。而博主年仅20岁。 最引发人们强烈质疑的是她微博认证的身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一个年仅20岁的女孩就当上了总经理,并拥有名包、豪车,财产来源是否和“红十字会”有关?一时间,各种与郭美美、红十字会有关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真假难辨,真相不明。[适用话题]这则材料可用于“炫富的背后”、“公信力”、“公众信心伤不起”等有关话题写作中。 守望的角度周国平若干年前,我就想办一份杂志,刊名也起好了,叫《守望者》,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当然不是想往色彩缤纷的街头报摊上凑自己的一份热闹,也不是想在踌躇满志的文化精英中挤自己的一块地盘。美文佳作欣赏 正好相反,在我的想象中,这份杂志应该是很安静的,与世无争的,也因此而在普遍的热闹和竞争中有了存在的价值。我只想开一个小小的园地,可以让现代的帕斯卡尔们在这里发表他们的思想录。我很喜欢“守望者”这个名称,它使我想起守林人。守林人的心境总是非常宁静的,他长年与树木、松鼠、啄木鸟这样一些最单纯的生命为伴,他自己的生命也变得单纯了。他的全部生活就是守护森林,了望云天,这守望的生涯使他心明眼亮,不染尘嚣。 “守望者”的名称还使我想起守灯塔人。在奔流的江河中,守灯塔人日夜守护灯塔,了望潮汛,保护着船只的安全航行。当然,与都市人相比,守林人的生活未免冷清。与弄潮儿相比,守灯塔人的工作未免平凡。可是,你决不能说他们是人类中可有可无的一员。如果没有这些守望者的默默守望,森林消失,地球化为沙漠,都市人到哪里去寻欢作乐,灯塔熄灭,航道成为墓穴,弄潮儿如何还能大出风头?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它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呵叱风云,指点江山,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了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他们守的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超凡脱俗的精神之天。说到“守望者”,我总是想起塞林格的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大学生的时候,这部小说的中译本印着“内部发行”的字样,曾在小范围内悄悄流传,也在我手中停留过。“守望者”这个名称给我留下印象,最初就缘于这部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学校开除的中学生,他貌似玩世不恭,厌倦现存的平庸的一切,但他并非没有理想。 他想象悬崖边有一大块麦田,一大群孩子在麦田里玩,而他的理想就是站在悬崖边做一个守望者,专门捕捉朝悬崖边上乱跑的孩子,防止他们掉下悬崖。后来我发现,在英文原作中,被译为“守望者”的那个词是Catcher,直译应是“捕捉者”、“棒球接球手”。不过,我仍觉得译成“守望者”更传神,意思也好。今日的孩子们何尝不是在悬崖边的麦田里玩,麦田里有天真、童趣和自然,悬崖下是空虚和物欲的深渊。当此之时,我希望世上多几个志愿的守望者,他们能以智慧和爱心守护着麦田和孩子,守护着我们人类的未来。 【赏评】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围绕着“守望的角度”主要谈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守望”是人们对待历史进程的一种方式和态度;在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守望者;“守望”不同于其他角度但与其他角度一样有其存在的价值;“守望”是历史进程中应该有的寂寞的角度。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了“守望”的精神特质:与潮流保持着距离,但对于潮流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寂寞的怀有忧虑之心,但充满智慧和爱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