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习题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禅师 心荒意乱 淘神费力 这山望着那山高B.旁骛 理至易明 强聒不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和霭 罪不容赦 安居乐业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D.妄想 自命得意 闲游浪荡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答案 B解析 A项心荒意乱—心慌意乱。C项和霭—和蔼,前世不忘—前事不忘。D项自命得意—自鸣得意。2.下列引文的出处有误的一项是( )A.“安其居,乐其业。”——《老子》B.“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论语》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D.“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答案 B解析 出自《礼记·中庸》。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很多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可能失败。说话先有准备,________;________,就不会遭遇困难;行为先有定夺,________;________,就不会行不通。①就不会出毛病 ②做事先有准备 ③就不会理由站不住 ④做人的道理先有定则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④①②D.①②③④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正是雄心勃勃锐意进取的年华,每每都是心无旁骛开创事业、言行相顾注意形象。B.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C.中国书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在我国很早就跟绘画并驾齐驱,书法家的优秀作品一直被人们当做珍贵的艺术品来收藏。D.王勃为《滕王阁诗》作序,文不加点,一蹴而就,举府皆惊,至今仍传为文坛佳话。答案 D解析 D项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此处应为“一挥而就”。A项心无旁骛: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B项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C项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到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答案 C解析 A项“不但……还……”联结的内容无关联性且这组关联词一般表递进关系,而本例中“还”后面的内容与“他在英语国家工作”无直接关系。B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应为“酝酿、出台、执行”。不合逻辑。D项“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与“就业压力”无关联。二、一法一练——对比论证的作用对比论证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对比论证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因为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很多,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都适合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和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可对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了。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运用纵向对比的论证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逻辑的静态判断的层面上,否则,有时会显得说服力不够。
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负的事,达观的人看来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法逃躲啊!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用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躲避?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就永远不能解除了。(选自《饮冰室全集》)6.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找出一处,并体会它的好处。答: 答案 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进行了对比论证。“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照应了前面“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运用对比手法,将正面与反面相互对照,充分论证了尽责任才得快乐,人人都应尽责任的观点。
三、拓展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论东西朱自清中国读书人向来不大在乎东西。“家徒四壁”不失为书生本色,做了官得“两袖清风”才算好官;爱积聚东西的只是俗人和贪吏,大家是看不起的。这种不在乎东西可以叫作清德。至于像《世说新语》里记的: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作人无长物”也是不在乎东西,不过这却是达观了。后来人常说“身外之物,何足计较!”一类话,也是这种达观的表现,只是在另一角度下。不为物累,才是自由人,“清”是从道德方面看,“达”是从哲学方面看,清是不浊,达是不俗,是雅。读书人也有在乎东西的时候,他们有的有收藏癖。收藏的可只是书籍,字画,古玩,邮票之类。这些人爱逛逛书店,逛逛旧货铺,地摊儿,积少也可成多,但是不能成为大收藏家。大收藏家总得沾点官气或商气才成。大收藏家可认真的在乎东西,书生的爱美的收藏家多少带点儿游戏三昧。——他们随时将收藏的东西公诸同好,有时也送给知音的人,并不严封密裹,留着“子孙永宝用”。这些东西都不是实用品,这些爱美的收藏家也还不失为雅癖。日常的实用品,读书人是向来不在乎也不屑在乎的。事实上他们倒也短不了什么,一般的说,吃的穿的总有的。吃的穿的有了,别的短点儿也就没什么了。这些人可老是舍不得添置日用品,因此常跟太太们闹别扭。而在搬家或上路的时候,太太们老是要多带东西,他们老是要多丢东西,更会大费唇舌——虽然事实上是太太胜利的多。现在读书人可也认真的在乎东西了,而且连实用品都一视同仁了。这两年东西实在涨得太快,电兔儿都追不上,一般读书人吃的穿的渐渐没把握;他们虽然还在勉力保持清德,但是那种达观却只好暂时搁在一边儿了。于是乎谈烟,谈酒,更开始谈柴米油盐布。这儿是第一回,先生们和太太们谈到一路上去了。酒不喝了,烟越抽越坏,越抽越少,而且在打主意戒了——将来收藏起烟斗烟嘴儿当古玩看。柴米油盐布老在想法子多收藏点儿,少消费点儿。什么都爱惜着,真做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这些人不但不再是痴聋的阿家翁,而且简直变成克家的令子了。那爱美的雅癖,不用说也得暂时的撂在一边儿。这些人除了职业的努力以外,就只在柴米油盐布里兜圈子,好像可怜见儿的。其实倒也不然。他们有那一把清骨头,够自己骄傲的。再说柴米油盐布里也未尝没趣味,特别是在现在这时候。例如今天忽然知道了油盐有公卖处,便宜那么多;今天知道了王老板家的花生油比张老板的每斤少五毛钱;今天知道柴涨了,幸而昨天买了三百斤收藏着。这些消息都可以教人带着胜利的微笑回家。这是挣扎,可也是消遣不是?能够在柴米油盐布里找着消遣的是有福的。在另一角度下,这也是达观或雅癖哪。读书人大概不乐意也没本事改行,他们很少会摇身一变成为囤积居奇的买卖人的。他们现在虽然也爱惜东西,可是更爱惜自己;他们爱惜东西,其实也只能爱惜自己的。他们不用说爱惜自己需要的柴米油盐布,还有就只是自己箱儿笼儿里一些旧东西,书籍呀,衣服呀,什么的。这些东西跟着他们在自己的中国里流转了好多地方,几个年头,可是他们本人一向也许并不怎样在意这些旧东西,更不会跟它们亲热过一下子。可是东西越来越贵了,而且有的越来越少了,他们这才打开自己的箱笼细看,嘿!多么可爱呀,还存着这么多东西哪!于是乎一样样拿起来端详,越端详越有意思,越有劲儿,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似的,不知道怎样亲热才好。有了这些,得闲儿就去摩挲一番,尽抵得上逛旧货铺,地摊儿,也尽抵得上喝一回好酒,抽几支好烟的。再说自己看自己原也跟别人看自己一般,压根儿是穷光蛋一个;这一来且不管别人如何,自己确是觉得富有了。瞧,寄售所,拍卖行,有的是,暴发户的买主有的是,今天拿去卖点儿,明天拿去卖点儿,总该可以贴补点儿吃的穿的。等卖光了,抗战胜利的日子也就到了,那时候这些读书人该是老脾气了,那时候他们会这样想,“一些身外之物算什么哪,又都是破烂儿!咱们还是等着逛书店,旧货铺,地摊儿罢。”(原载1942年《抗战文艺》)7.根据文意回答:中国读书人为什么“不大在乎东西”?又为什么“在乎东西?”答: 答案 “不大在乎东西”,是因为他们要保持自己清廉的节操和达观的人生态度。“在乎东西”,是因为:①有些人有喜爱收藏的雅癖;②时局动荡使他们生计艰难,不得不计粟而食。8.解释下列句子的含意。(1)而在搬家或上路的时候,太太们老是要多带东西,他们老是要多丢东西,更会大费唇舌——虽然事实上是太太胜利的多。答: (2)他们现在虽然也爱惜东西,可是更爱惜自己。答:
答案 (1)以幽默的笔调表现了读书人不善于料理生计的特点。(2)读书人在艰难的环境里,虽然要为生活而奔波,但决不会因为物质利益而改变自己高尚的节操。9.文章最后一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请举例进行简要赏析。答: 答案 本段以幽默的笔调和比喻、反语、对比等手法表现了文人们面对艰难时局的辛酸和无奈。例如:“嘿!多么可爱呀,还存着这么多东西哪!”写文人们的惊喜,实则表现的是他们欲哭无泪的辛酸和苦中作乐的心态。再如:“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似的,不知道怎样亲热才好”,将过去不屑一顾的东西比作“老朋友”,而且“不知道怎样亲热才好”,足见对这些东西的喜爱,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手法正确,言之成理即可)10.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 答案 本文通过读书人对东西(物质利益)的不同态度的论述,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不满和在艰难困苦中坚守高尚节操的信念。四、语言运用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合乎逻辑。(字数不得增减)必须协调人与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适度地汲取西方人文精神的合理因素,发扬我国原有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才能培育出全新的人文精神。答: 答案 必须发扬我国原有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适度地汲取西方人文精神的合理因素,协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12.仿照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子,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与示例相同。人的思维情感与看似没有生命的山水有时是相连的,尼亚加拉瀑布,我对你作种种猜测:是不是像高山断崖间悬空的匹练,飞流直下三千尺,让人怀疑来自九天?答: 答案 (示例)是不是像静谧幽深的山林里垂落的珠帘,大珠小珠落玉盘,让人疑惑发自冰泉?是不是像悠然飘忽变幻的月里嫦娥的披肩,落霞与孤鹜齐飞,让人恍如来自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