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旁鹜、亵渎、强聒不舍、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字词的读音和含义。2、掌握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3、能够记忆文中引用的古典格言,并理解其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概括归纳作者引用的格言和故事,学习两种基本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2、针对文章观点,结合时代发展和自身体会,展开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梁启超提出的“敬业、乐业”的生活原则,感悟人生价值。2、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反思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3、通过合作交流,认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职业观乃至生活观的影响。教学重点1、全面掌握文章引用的古典格言,了解文中提到的典籍和历史人物。2、结合文章题目,掌握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以及每个分论点的论证过程。3、领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所阐释的“敬业、乐业”的观念。2、结合自己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客观地审视这个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介绍作者
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做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梁启超先生字卓如,别号有任公、沧江、中国之新民及饮冰室主人等。广东省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注意者,著名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的文章被成为“新文体”。文编《饮冰室合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1、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1)这是一篇讲演稿,是梁启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但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立足本职多作贡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大有帮助的。(2)总结议论文文体知识。(3)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者总括:9段文字,按议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文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段,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是2-8段,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是第9段,归结全文。四、布置作业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2、试着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学生读课文,概括段意:第1段,对题目作简单解释,然后提出中心论点。第2段,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第3段,从反面论述,说明无业的害处。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反面论述。第5段,作者具体论述有业之必要。第6段,开门见山提出第二分论点“要敬业”。第7段,以设问方式把“要敬业”的论述引向深入。第8段,论述“要乐业”。第9段,归结全文。
第二课时一、粗读全文,然后提问1、本文是如何做到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的统一的?2、要求学生能根据论据找出论点,根据论点找出论据,从而认识课文中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课文第二部分共分三层第一层(第2-5段),提出有业之必要。这是确立全文论点的基础。第2段,共3句话,第1句和第2句是转折关系,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这是提出本层的分论点,第3句和1、2两句是因果关系,说出先谈“有业”的原因。第3段,说明无业的害处,这是先从反面论述。课文先引两句孔子的话作理论论据,然后再简单评述。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正面论述,与第3段形成对照。这一段主要引用一位唐代僧人的格言和做法,属事实论据。第5段是作者的具体论述。有了第3、4两段的对照,本段作者的说理就显得十分自然。文中的两个“简直”以及“彻底”“万不能”等词语,都表现出作者鲜明的态度,具有不容置辩的力量。本段结尾处限定论述范围,转得自然。既避免了泛泛而论,又不致使人误解。第二层(第6-7段),论述“要敬业”。第6段,先开门见山提出本层中心,显得眉目清楚。然后分三层展开论述:①先解“敬”字含义,引朱子的话来解释。②再讲为什么可敬,以设问方式展开论述。课文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例子,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为进一步论证“敬业”打下基础。③赞美敬业的人。第7段,以设问的方式把论述引向深入,指出只有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这里作者既有自己的论述,也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等的论述,尤其是引一位法国学者的著述,以英国人和法国人不同的行为,把“敬业”解释得十分形象具体。第三层(第8段),论述“要乐业”。这一层先从反驳“做工好苦”入手,扣住“苦”与“乐”的不同态度展开论述。论述了怎样理解“苦”,指出应当从“苦”中找出“乐”,批评了“无业游民”和“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自然推出“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再具体分析原因,指出“趣味”在于“身入其中”,“奋斗前去”,“比较骈进”,“省却烦闷”,引导青年人确立“乐业”思想,鼓励青年人去过有价值的生活。三、结合本文总结
启发学生思考本文各部分论证思路列表分析。四、总结归纳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多几种论证方法课文论据丰富多样,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事实论据,包括所引的各种事例,有的详细叙述,有的简略提及,最简的甚至只有一句话。哪些该详,哪些该略,全看论证的需要而定。这类论据是使论点令人信服的基本依据,所以必须真实可信,充分确凿。第二类是理论论据,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言论、俗语格言等,因为提出言论的这些名人有一定的权威性,俗语格言被人们普遍认可,所以这类论据也就有比较强的说服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