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作者及工作单位 朱小燕新密市第二初级中学 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单元选取的课文都是一些表现一代文化大师思想风采的文章。学习本单元,在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的同时,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辞。文章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心论点,阐明“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接着论述有业的必要,再转入论述主体,分别从敬业和乐业两方面逐一论述;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收束全文学习本文,应引导学生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累经典语句、格言,提高语言感悟力。2学习《敬业与乐业》可以正确认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并明白“业”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自己的学习。要专注于学习,并能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可以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并初步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学情分析1.九年级上册要重点学习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学生虽然对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并不陌生,但对相关知识点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因此在该课的教学前,先要有一个知识的准备,简介议论文的一些相关知识,学习议论文阅读的一般方法。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毕竟只有十四、五岁,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还非常有限。因此,既要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应尽量和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语。2.体会演讲辞的文体特点。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能力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2.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引导学生品位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2.建立快乐学习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二、检查字词预习三、整体感知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四、研读揣摩学生自读课文1-7段,思考下列问题 1.试解释中心论点的含义。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3.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五、质疑问难说论证思路六、拓展延伸(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引导学生读通、读懂,理解课文大意。面向全体学生,营造民主、和谐、有效地课堂氛围;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 读文后,说文章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时,学生容易把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弄混淆,(要引导他们区分引用名人名言和列举典型事例);另外在说论证思路时,学生语言组织不流畅,要引导学生说论证思路先划分层次,然后按论述的先后顺序逐一去说。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自己体会,自己感悟和生成新知。从学生自己的生活中开发资源,通过启发和感染,实现主流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感悟的统一,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水到渠成,完成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在反复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采取寻找格言、警句体会其作用,以及为文章在补充事例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自主学习时,以单个展示检测题为评价方式,学生以自我评价为主;合作交流的时候,以四人为一个小组,组内四人轮流发言,组长负责总结本组讨论结果,每组派一个代表在班级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在黑板上出示各小组展示得分情况。分值分配:语言表达1分,信息准确1分。 教学反思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合作研讨,质疑问难这个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的过程”。“体验反思”、“拓展延伸”“以读代写”等环节,教师在情境设置和问题提出方面,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组织课程资源,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自己体会,自己感悟和生成新知。从学生自己的生活中开发资源,通过启发和感染,实现主流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领悟的统一,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水到渠成,完成对学生的情感熏陶。2.对知识点的讲授目标明确、自然切入。在梳理文章结构时,采取小组讨论、全班质疑的方式,逐渐把议论文的知识点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在反复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采取寻找格言、警句体会其作用,以及为文章在补充事例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以生为本的理念主导课堂。注重答疑、引导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