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官员演员医生教师军人律师修鞋匠清洁工你会选择?为什么?
1.把握本文的主要观点以及思路;2.初步学习举例论证以及道理论证这两种论证的方法;3.体会语言表达的通俗浅显、准确绉密、生动有力的特点。学习目标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作者简介
背景资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
要求:认清对象,确立主旨思路清晰,节奏明快感情充沛,说理充分演讲: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的基本知识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本论)(引论)(结论)议论文常识简介:
旁骛()佝偻()承蜩()亵渎()骈进()强聒()qiǎngguōtiáopiángōulóuxièdúwù字词检测
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理至易明:心无旁骛:亵渎:骈进:强聒不舍: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心中没有正业以外的任何追求。硬要啰唆个不停。聒,喧扰。轻慢,不尊重。并进,一起前进。道理极容易明白。词语掌握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3.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有业;敬业;乐业。2.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敬业乐业人生法门《礼记》:敬业乐群《老子》:安其居,乐其业
敬业与乐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2—8)(9)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敬业与乐业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总分总4.依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划分文章结构。
1.作者为何提出“有业之必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明?因为有业是敬业的基础。阐述:(1)无业是不可教诲的。引用孔子的话做道理论据(道理论证)(2)有业是做人之本。举出百丈禅师做事实论据(事实论证)反面论证正面论证再读课文,分析论证方法:
2.作者在论述“敬业”的必要性时,逐层提出了哪些问题?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1)什么叫敬业?(2)为什么要敬业?(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引用做论据。列举作论据。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论据。道理道理事实朱子的话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庄子、曾文正、孔子和法国学者的论述
3、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在论证如何做到“乐业”这一点上,作者同样是运用引用和举例的方法,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专心把职业做下去,身入其中看他的变化、进展,自觉亲切有味;第二,从奋斗、刻苦中增加快乐;第三,与同业竞胜而得到快感;第四,专心工作,可把游思、妄想杜绝,省却烦闷。这样便是做到了“乐业”。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课堂小结
探究课文论证过程引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与“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引用儒家经典《礼记》、道家经典《老子》中格言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一层:论述“有业”的必要引用孔子的话,举两种人的事例(第2、3段)“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之人反面举例论证举百丈禅师的故事(第4段)正面举例论证讲道理,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第5段)正反(有业、无业)道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强调“有业”的必要性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这一层为下文论述作铺垫。
1、什么是“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 --朱熹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第二部分第二层:论述“敬业”的重要性引用论证敬业:专心致志、心无旁骛2、为什么要“敬业”?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可敬的”的道理(正面举“当大总统”、“当车夫”的事例)
第二部分3、怎样“敬业”庄子名言曾文正名言孔子名言引用论证木匠政治家挑粪工军人正面举例论证强调论证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从反面说理
第二部分第二层:论述“乐业”的重要性。1、阐述人生苦乐缘由正面说理论证2、两种人生表现无业游民,日子难过厌恶本业,逃脱不得反面举例论证强调要“乐业”的原因:“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3、怎样“乐业”从四个方面阐述论证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道理。(引用论证)第三部分得出结论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在于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课文小结这篇演讲词针对听讲者(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引名言,举事例,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作者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其次,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忠实地把它做好。再次,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但也有人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你赞同哪一个说法?为什么?合作探究
参考意见: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充实。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立场不同,建议不同。
梁启超先生在演讲结尾说道:“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结合自身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认为怎样才能“合理的生活”?拓展延伸
有业—敬业—乐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谋生职业,它同样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认真的做好,并在做事中发现乐趣,而不是一味地发牢骚。业:
湖南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兵农民朋友就是我的兄弟五星级的擦鞋店
阅读下面的文章,谈谈“敬业”与“乐业”。
卡车司机的理想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一次与观众互动交流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一次,他在美国录制节目,看到一辆大卡车停在路边。他发现这辆卡车很大、很漂亮,车上还挂着许多小装饰,可以看出主人对这辆卡车十分珍爱。凭着一种职业的敏感和好奇,崔永元走了上去。卡车司机大约40岁,当他听说崔永元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时,显得非常高兴。他说,我先带你参观一下我的大家伙。
崔永元进了这辆大卡车,一下露出惊讶的神色。只见这辆卡车里面就像一个卧室,驾驶室后面有一个书桌,书桌上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和几本书,车壁上有书柜和液晶电视,这里还有电冰箱、沙发。不可思议的是,这里面还有卫生间和淋浴房。 崔永元羡慕地说,你这辆卡车太漂亮了,简直就像一个流动的家。卡车司机说,你说得很对,它就是我流动的家,开着这辆大卡车,我快走遍全美洲了。
崔永元被这位卡车司机的热情和开朗所感染,他问道,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萌发想开卡车的愿望? 卡车司机笑道,在我6岁的时候,一天,爸爸给我买了一辆玩具卡车。那辆卡车很气派,又大又长,开关一开,它就快速地跑了起来,还会爬坡、拐弯。我将这辆玩具卡车紧紧地抱在怀里,对爸爸说,等我长大了,要开着卡车跑遍全国。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树立了将来要开大卡车的理想。爸爸给我买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大卡车,我自己拆卸、自己安装。亲朋、左邻右舍,还有学校的老师们,听说我的愿望后,纷纷夸奖我,还要同学们向我学习。
他又继续说,中学毕业后,我报考了汽车职业学校,系统地学习了汽车的制造、修理、驾驶等技术,毕业后,我顺利地进了一家汽车运输公司,我终于开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卡车。 这位卡车司机小时没有梦想上哈佛,没有当科学家、艺术家的理想,而只有想开卡车的愿望。这种愿望在家人和老师们看来,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志向。他在家人和亲朋的支持与鼓励下,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崔永元不无感慨地说,理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将卫星送上天的人,会受到人们尊重,能将自己开的大卡车装扮成一个流动的家,同样受到人们的尊重,这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生动体现。
行行出状元。人与人的不同,不在于做何职业,而在于怀着怎样的心态去做。这位卡车司机,无疑是乐业的。有这样的心境,他便在这个行业中得到最大的快乐。
本文用了许多经典名句,请把它们汇集在一起,再化为“身内之物”。敬业乐群。《礼记》安其居,乐其业。《老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百丈禅师)品味语言
6.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梁启超)7.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8.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国藩)9.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10.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引用这些经典名句,起什么作用?使文章精练、典雅;增强说服力,因为经典名句是世人公认的真理。
语言特色内容论证方面:(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演讲语言方面: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增强说服力;口语特色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孔子、朱熹、曾国藩。
体会演讲的特色,以为话题准备演讲稿。布置作业“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