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梁启超)》教学设计(杜村中学 闫慧英)一. 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2.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3. 初步学习“摆事实”( 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4. 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5.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三. 教学准备: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2. 教学录音及设备。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四. 教学安排: 四课时五. 教法与学法:1. 朗读法。2. 品悟法。六. 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三课时】复习上节课的议论文知识导入。(论点,论据,论证)(一) 赏析第二层:仔细朗读(6—7段)1. 假设是你,你打算怎样来证明“要敬业”这一观点?(学生讨论)2. 本文作者梁启超先生又是怎样证明的呢?他提供了哪些依据?
(1) 朱子的话;(2) 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3) 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4) 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5) 曾文正,庄子,孔子的话。3. 思考:这些依据有什么特点?可以大致分成几类? 明确:第一类(1)和(5)都是名人名言;第二类(2)(3)(4)都是实际的事例。(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明白论据的两种类型: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 再次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证明这一论点的?明确:(1) 什么是“敬” ----主一无适便是敬↓↓(2) 为什么要“敬”----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3) 怎样“敬”----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三) 拓展延伸我们常说,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假如把“学业”当成是你的“业”,那么,学习了本节课后,你认为该怎样“敬业”?(学生讨论)(四) 课时小结1. 本节课时着重研讨作者论证“敬业”的过程。2. 引导学生明白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基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