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节节虫》教学案例高玲玲沁园路小学高玲玲 教材分析: 《节节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册第7课的内容。教材利用大量的版面展示了学生优秀作品,同时还提供了制作方法步骤图, 为学 生制作提供了参考。本课重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分析的基础上,了解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启发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种废旧材料,通过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大胆创新,制作新颖有趣的节节虫,让他们在淋漓尽致地展现内心世界过程中得到新的领悟与发展,是一节很有趣味性的工艺设计课。学生在学习和旧物再设计的制作中,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创新意识,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情趣,易于接受。 一、教学目标 1.显形内容和目标 应知: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 应会: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2.隐性内容与目标 让学生了解利用废旧物进行再设计的方法,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全过程,进行富有个性地创造,让学生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充分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节节虫的基本结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制作。 难点:大胆联想,进行巧妙的设计与构思,制作出新颖有趣的节节虫作品。 三、教学准备: 教师:节节虫范品、多媒体课件 学生:各种生活废旧用品、剪刀、胶水、细绳、小饰物等。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激趣欣赏: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位大家熟悉的客人。它是谁呢?点击小虫虫图片。 小虫虫真可爱!那大家喜欢它们吗?我们来点击“虫虫家族”,欣赏一下更多的虫儿,好吗? (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并和同组的同学小声交流。)2、引导思考: ① 问:欣赏完了,你发现这些小虫都有一个什幺共同的特点? (它们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分头、胸、尾三部分。)② 问:除了这个特点,你还发现什幺其他的特点吗? (它们的颜色很鲜艳,身体是由粗变细的,有触角和小脚……) 3、明确课题: 这些一节一节的小虫子真是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怎样做好一只新颖有趣的节节虫。板书:节节虫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蚕宝宝为节节虫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参与意识,驱动学生欣赏后思考、分析出其基本结构。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刺激他们的视觉和思维,使他们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也为下一步进行作品装饰打好了基础。] (一)亲身体验,探究方法 1、 玩 你们看,老师这儿也有几只节节虫。(出示范作)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吗? (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边玩边欣赏边交流。) 2、 拆 快乐虫虫要考考小朋友们,我们是用什幺方法做的?每节间是怎样连接的?想不明白的时候,大家还可以把我们拆下来仔细研究。 (学生自主探究, 分析出方法和步骤。) 3、思通过刚才两个小游戏,你得到了什幺启发?除了这些,你还能想出哪些方法和材料? (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想象。如:用乒乓球、酸奶盒、毛线球等做节节虫。用针线、双面胶,夹子、图钉等方法来连接。) 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幺多的好办法! 4、赏 大家想不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点击“快乐虫虫”边看边想:你觉得他们的作品美丽吗?美在哪里? (学生边欣赏边交流。如:我觉得这些作品颜色都特别鲜艳。我觉得这个用图钉的作品最美,它的材料用得很巧妙……) [设计意图:学习是满足学生需求, 学习活动化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充分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通过玩、拆两个小游戏,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探究制作材料和表现方法,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让他们学得有趣、轻松、主动。思、赏两环节能促进学生对作品装饰方面得到创新的激发,发表自己的感悟、认识与见解,在交流中学到别人的优点,凸现自己的审美观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的能力。 (三)愉快表现,合作创作 1、作业要求:今天,我们就用废旧的材料、多种的方法来制作一只新颖的节节虫。你可以选择与人合作,也可以单独制作,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谁做得妙,谁做得美,将被评为优秀设计师。现在大家就可以动手了。 2、学生在音乐声中进行愉快的创作。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用材料和用具,巧妙利用生活中的 费旧物制作节节虫。 3、教师巡视辅导。 设计构思新颖;灵活巧妙使用材料;制作精美细致。 4、早完成的小组在不影响别人创作的前提下到其他组欣赏,在心里面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 [设计意图: 创作中的小组合作,集思广益,设计变得简单。在本环节中,以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创设一个发挥集体智慧的空间,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自我, 增加了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 四)组织展示,教学评价 采用自评、小组评、互评的方法,使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展示。 1、请组长来展示。 (学生拿作品上前,介绍自己组作品,并告诉大家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现的。) 2、说一说:你认为他们的作品哪里最有意思?你最喜欢哪个作品? (学生进行发言,评选“快乐虫虫”和优秀设计师。)
(五) 、课后拓展 学生自编自演《节节虫找妈妈》 ( 六) 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自己的小巧手把这些废物宝贝变成了一条条可爱的节节虫,看来废旧的东西还可以再发挥自己的作用。小朋友们也都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回家后,我们还可以再想想,还可以用哪些废旧的材料制作美丽的艺术品? [设计意图: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自由表达审美观点,感受成功和乐趣,同时也让他们学会评价自己,获得了良好的自我认知。教师抓住其中具有生成意义的情感与思想火花,引导他们由此出发进行拓展性的延续思考,让他们在淋漓尽致地展现内心世界过程中得到新的领悟与发展。] 实践与反思 《节节虫》一课的设计,在认真研读“主题构建”一书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教材体系后,通过对生活中学生喜欢的小动物的观察了解,赋予毛毛虫以生命感,经过欣赏、探究、体验与表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建构,在活动中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合理运用教材。 本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补充,力求优化教学内容。首先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请小朋友欣赏蚕宝宝和“虫虫家族”,一下子就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专注地融入美术课堂中去体验。其次灵活转换组织形式,小组合作与自主表现相结合,既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合作化,又使个人劳动量得以有效落实。再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层层感悟,深化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②、活动体验与意义构建的统一。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习内容间的关系乃是一种对话的关系。本课的设计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学生一直在一条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的明确主线提领下,时时都置身于情境体验之中,其思维与情感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活动状态。如:在欣赏节节虫图片中,学生轻而易举地总结出节节虫基本结构;在亲身实践中,学生自主探究出节节虫制作的材料、方法与表现要领;这些都是层层铺垫,慢慢深入的。能使学生产生有效的信息耦合。此外,学生的合作表现、自主评价,教师适时的引导和小结等环节,使活动的愉悦性与认识的发展性得到了统一。 ③、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我们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理所当然的中心时,教师的首要责任就在于为他们提供一个能促使其有效学习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态珍视学生的“话语权”,让孩子用“心”说话。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让学生感到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并抓住其中具有生成意义的情感与思想火花,引导他们由此出发进行拓展性的延续思考,让他们 能充分发挥想象,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生命张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