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案科目语文年级高一备课时间年月日课题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课时:2课时实施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面对FI月星辰,面对山川草木;面对家园和土地,而对人际和生活。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段酸甜苦辣的心路历程,一旦这样的心路被记录,不管多么平凡,不管经历几千年,当我们重读它,也依然心潮澎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卫风•氓》,去体验一个平凡的女主人公的那段人生追求的心路之旅。二、诗歌知识回顾1、诗歌起源:诗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头创作。据说,周王朝有一种“采诗”制度,朝廷派人采集民间歌谣和乐章,借以了解民间习俗和政治得失。另有公卿列士向朝廷“献诗”制度,表达贵族阶层对政事的歌颂和批评。这些诗歌汇集至朝廷乐官“太师”手中,经太师整理编纂成书。一般把编定于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的诗经,看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起点。2、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屮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木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么一。(儒家奉有“四书”
“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來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來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來的许多文学作品屮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木兰诗》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鞘。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例如《魏风•硕鼠》、《豳风・鸦鹃》,以硕鼠比剥削者,以鹘鸦比强暴者。《卫风•硕人》便是一例。这首诗形容那位大美人卫侯夫人庄姜:手如柔萸,肤如凝脂,领如姑蟒,齿如瓠犀,蟒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同样是形容白而且嫩,一连使用了四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而且无不恰当自然。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賛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天天,其叶薬薬。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以茂盛的桃花来兴起女子出嫁。桃花的美好当然是很容易和女子的艳丽联系在一起的。桃花结实,乂有多子的象征意义(后世常用石榴作彖征)。更何况阳春三月,新婚Z喜乂和明媚的春光融为一体。这种内在的意义上的联系是不难看出的。3、形式特点:八、多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多数为隔句用韵。B、多采用赋比兴手法。C、以四言诗为主,而又灵活多变。三、检查预习情况氓:mCng蚩:chiHI:fei愆:qian耳各:qiang载:z^i于:xii说:tub徂:cu汤:shang裳:chang靡:mi隰:xi泮:pan四、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字词匪通非,不是于通吁,于嗟,语气词说通脱,逃脱,脱身泮通畔,边岸二三其徳:时而二时而三,形容没有一定的主张。二三,没有定准。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寐,睡。白头偕老:夫妻共同生活到老。常用以称颂婚姻美满。偕老,一同到老。]总角之交:指儿时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古人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代指幼年。信誓旦旦:形容誓言极其诚挚可信。信誓,表示诚恳的誓言。旦旦,诚实的样子。五、[文本探究]1、同学通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那些人物,是以谁的口吻进行叙述的明确:氓和女主人公;以女主人公的口吻叙述。2、串读六节诗,看全诗按照怎样的线索叙事,表现了怎么样的情感?(过程中教师点拨重点字词)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笫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笫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3、根据以上回答,填写文章结构层次表恋爱(第一、二章)一一热情、幸福婚变(第三、四、五章)一一怨恨、沉痛决绝(第六章)一一清醒、刚烈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结合图例下组讨论,推选代表冋答)新新教案4、看文章第三四节内容,根据赋比兴的相关知识,找出诗中哪些地方是比兴句,并说说好处(小组合作进一步明确这一手法的含义及内涵)“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奁”及“桑之落矣,其黃而陨”。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内容上: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Z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5、除赋比兴手法外,文章当中还涉及到哪些?见新新教案6、文中三写淇水,有何作用?明确:一、彰显情节的发展和推进《诗经》里的爱情多半发生在水边,甚至可以说水边的爱情儿乎成了《诗经》爱情的一种模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泛彼柏舟,在彼中河”;“有狐绥绥,在彼淇梁”;“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四季奔腾的水流,也就成了爱情的见证、爱情的象征。《氓》诗中三次
提到淇水,显示了弃妇生活经历发展的三个阶段。首章言“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侧面透露了信息:氓可能就是在淇水旁“信誓旦旦”地向姑娘表白爱心和忠诚的,姑娘也是在此情况下决定答应氓的求爱而约定“秋以为期”的,亦即所谓情意结处。上古人发誓又常指河水为证,如公子重耳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重耳之亡》)。故四章言“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六章言“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都取淇水设喻,含有请淇水作证的意思。婚后氓家的生活很苦:“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姑娘“夙兴復寐,靡有朝矣”,竭尽全力操持家务,却无怨言,就像赶车过淇水,不管河水怎样浩荡,也不回头;不管水浸车幔怎样危险也不动摇,还一个劲地向前赶,可谓风雨无阻。但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徳”“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过河拆桥,转身变脸,姑娘心中的怨恨可想而知。然而无人理解,甚至亲人还要耻笑她自作自受。社会那样冷酷,家庭那样冷酷,向谁哭诉,谁能理解?只有淇水明白,所以又以淇水作比:“淇则有岸一一恨无岸,隰则有泮一一怨无泮!”这一腔怨恨,只有淇水可以作证。二、暗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三写淇水也为我们提示了主人公思绪的轨迹。淇水,是她那段以欢乐始,以悲伤终的生活的见证人。因而诗人很自然地从涉淇订约为中心开始初恋的冋顾:想当初,女主人公送氓涉水过河,淇水和缓,暗示了两人情意绵绵、依依惜别之情。而婚变时的“淇水汤汤”,暗示着女主人公心中无尽的悔恨甚至愤怒;“渐车帷裳”则暗示了女主人公暗自落泪,伤心断肠。由此可见,“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并不单单是岀于叙述回家的需要,它更是暗示了人物的感情。“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当所有的誓言成空,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唯有不再相信誓言,背负起责备与嘲笑,与爱情一刀两断!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的痴情也见证了她的悲哀,更以无声的浸润让她在撕裂的痛楚中走向决绝。三、显示构思的严密与巧妙这首诗以淇水为背景,中间、开头和结尾三次提到淇水,每一次提到都代表着女主人公爱情婚恋生活的某个阶段,正好对应了全文的“恋爱一一婚变一一决绝”的情节线索,以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结构链。这样就在结构上做到了前后关联照应,使诗歌显得更加紧凑。将一条淇水作为背景贯穿全诗,体现了《氓》在结构上的成熟,显示了构思的严密与巧妙。第一次“送子涉淇”,是他们幸福生活的开始;第二次“淇水汤汤”,写出了归途中弃妇内心的“汤汤”悲愤;第三次“淇则有岸”表明女主人公决绝的态度。三次写“淇水”,其实是暗示了
女主人公爱恨思绪的轨迹。睹景忆往事,乃人之常情,“淇水”就是女主人公那段以欢乐始而悲伤终的生活见证。6、称呼的变化探允提示:《鸿门宴》导学案中曾出现类似的习题。本文中女主人公对负心汉的称呼有“氓”、“子”“复关”“尔”“士”等,注意分析这儿各称呼一般使用的对象和感情的不同,然后再结合诗屮的情节体会称呼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的联系。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可以写给氓或女子)五、小结:全诗大致按事实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第一、二章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深情;第三、四章是全诗的主旨,写了主人公在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的生活教训,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宛如长歌当哭般的呼号;第五章前半部分继续回忆婚后的不幸,后四句则是回娘家后的情景,不禁伤心落泪;最后一章十句是一片如泣如咽之音,多百无聊赖,无复可言。诗屮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及对比的手法,将抒情、叙事、议论熔一炉而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是《诗经》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兴趣比较浓厚,兴致比较高涨,反应也比较热烈,并且不仅能够理解诗中主人公的情感,还有自己的看法。学生対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也有所体会,更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学生能从中学会主动思考,并从“兄弟不知,哇其笑矣”思考到女子的社会地位问题,认为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女子社会低下,是当时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而非单纯的一个男子的负心。整首诗的价值意义应体现在能让学生有所思考,从屮思考诗歌对现代女子的启示应是要坚强、独立、自尊自爱。这些学生都能有所体会,而不足的地方就是学生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和掌握得不是很深入和牢固,因此也很难感受到诗歌本身的美感,也就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li的。这归于我自身的能力局限,不能深入透彻地分析和引导,日后我应该注重增加自己的知识底蕴,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让自己教得踏实,学生学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