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
2、关于《诗经》的编集孔子编纂说采诗说
雅大雅小雅颂周颂商颂鲁颂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分成:风: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有15国风,共160篇。雅:宫廷宴会或朝会时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句式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诗经“六义”
氓
淇水今河南鹤壁市淇县。《诗经》中采自淇河一带的诗歌有39篇之多。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1、概括从恋爱到结婚“氓”和“我”各有怎样的表现。2、这些表现反映了各自怎样的情感或性格?
结构章节:第一二章情节:感情:恋爱、结婚热情、幸福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这两节诗的开头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内容上有什么比喻意义?2、“氓”变心的原因是什么?
结构章节:第一二章情节:感情:恋爱、结婚热情、幸福-→第三四章-→ 婚姻生活、婚变-→怨恨、沉痛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请简单描述“我”的婚后生活?2、“我”对于这个薄情的丈夫的态度是什么?反映出“我”的性格是怎样的?
结构章节:第一二章情节:感情:恋爱、结婚热情、幸福-→第三四章-→ 婚变-→怨恨、沉痛-→第五六章-→ 决绝-→清醒、刚烈
人物形象“我”:氓:纯真、痴情、温柔体贴、聪明、勤劳、刚强、理智。狡猾、暴躁易怒、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拓展阅读《诗经》中的“爱情”!推荐篇目——《河边的爱情》作者:李书磊
今天读来,《诗经》真正活下来的诗是那些爱情诗。人生实际上是一种时间现象,你可以战胜一切却不可能战胜时间。因而河流昭示着人们最关心也最恐惧的真理,流水的声音宣示着人们生命的密码。对河流的惶恐定是人类代代相传的一种原始记忆:日常的生活中你可以逃遁于有意无意的麻木,而面对河流你却无法回避那痛苦的觉悟。面对河流你会想起你已经失去和必将失去的一切,想起在这永恒的消逝中生命的短暂与渺小,会有一种无法安慰的绝望攫住你的心,你感到一种无限凄凉的脆弱与感伤。——也正是这个时候爱情就产生了。人们面对河流即是面对命运,河边的爱情即是人类对命运的反抗。——李书磊《河边的爱情》
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注释]1.男女相爱,互相赠答。一说卫人思报齐桓公复国厚恩而作。2.琼:赤色玉。亦泛指美玉。3.琚(jū):佩玉。4.匪:非。5.瑶:美玉。一说似玉的美石。6.玖:浅黑色玉石。
鄘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dàn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配偶)。之死矢靡慝(tè变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通“薆”隐藏)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luán年轻美丽),贻我彤管。彤管有炜(鲜艳美丽),说怿女美。自牧归(通“馈”)荑,洵(实在)美且异。匪女(通“汝”,指“荑”)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谷风习s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行道迟迟,中心有违(恨)。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泾以渭浊,湜湜其沂沚。宴尔新昏,不我悄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之,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鞠,及尔颠复。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我有旨蓄,本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墍(xì爱)。
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3、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暮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诵读正音岁亦莫(暮)(mù)止猃狁(xiǎnyǔn)之故猃狁孔棘(急)(jí)载(zài)饥载渴王事靡盬(gǔ)我行不来(lái)彼路(lù)斯何四牡騤騤(kuí)小人所腓(féi)象弭(mǐ)鱼服雨(yù)雪霏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暮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这位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军旅生活是那么艰苦,驻守地转移不定,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还得采薇充饥。对此,难免怨嗟,产生渴望返回故乡之情,但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为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与保卫疆土的矛盾。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边防将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将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自豪感。接下来对战车以及弓箭的描写,显示出将士们装备的精良和高度警惕的精神状态,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末章忆昔伤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两句以乐景写哀,“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以哀景写乐。然而在九死一生归来之际,庆幸之余,难免痛定思痛;加之归途艰难,又饥又渴,怎不悲从中来呢!
这是一位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赋之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前三章分析薇菜的变化: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
时令的变化:岁亦莫止岁亦阳止心情的变化: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
四、五章分析:以棠棣之花起兴,喻军威盛大。以四牡为喻,比纪律严整,卒伍精强。岂敢定居、岂不日戒,赋写敌人之凶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小雅·采薇》篇里的句子,不仅富有节奏音律之美,而且开创了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垂柳枝条千万条,软柔下垂,随风飞扬,婀娜多姿,为文人墨客喜爱,多见于具有雅趣意境的诗画中。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
一、“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
二、“灞陵柳”。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
三、“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
四、“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
五、“沈园柳”。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难诉。
六、“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女。
七、“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
八、“金雪柳”。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