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课堂提问,优化《氓》的教学高二的文言文教学,鉴于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阅读基础,不妨先学后讲。教学《氓》时,我注意运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衔接学生的“先学”与教师的“后讲”,用提问把二者串联起来,很好地优化了教学效果。一、抓住兴趣点提问兴趣点,就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地方,学生读时能感受到的兴趣点可以提问,不能感受但也是很能激趣的地方,教师也可以“造势”提问。通过对兴趣点的问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增加探究文本的兴趣和能力。比如,文章阅读后,我提问:大家结合全文想一想,造成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一听,很感兴趣,赶紧翻阅课文,前后浏览,查找信息。不久,有同学说.•“‘将子无怒’表明这个男主人公性格不好,暴躁、爱发脾气,后文‘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两处照应,表明他很不尊重女主人公。二人分手,估计是性格不合。”又宥同学说:“女主人公反思自己婚姻悲剧时,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可能是在说当时二人恋爱主要考虑的是颜值,是长相,但外表的漂亮终究会随岁月消逝,当初浓烈的感情也就疏远了。”学生们感觉这两个观点非常有意思,查找课文后,纷纷点头。我说有人还从第一段发现了三个可能造成婚姻悲剧的因素,大家再想想。经我这么缩小范围之后,大家又幵始了认真的思考。“‘蚩蚩’是笑嘻嘻的样子,
是不是可以暗示男主人公不老实、不厚道、不庄重,靠不住!”“‘抱布贸丝’表明他是做生意的,‘无商不奸’,也许这里暗含男主人公重利益轻感情。”“对对,说他重利益轻感情,我同意!后面第二段说‘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表明这次结婚,男主人公看重的是‘贿’,是财物!不是真心喜欢女主人公的。”突然有个学生说:“我听你们发言,突然来了灵感,大家看行不?‘匪来贸丝’表明男主人公是做布匹换丝的生意的人,但这次不是真做生意,只是把生意当作借口。表明他很狡猾,很会编谎言,会骗人!”大家一听,笑声不断。二、抓住模糊处提问模糊处,就是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干扰性强、容易犯错的地方。我备课时预设“来即我谋”、“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是模糊点,学生自学后,我先提问一学生:“‘来即我谋’该如何翻译?”该生回答:“来了就和我商量。”学生们都认为这样翻译正确。我请大家把译文和原文逐一对应,大家发现“和我商量”与“我谋”有差距,有学生说是不是省略了介词,“(与)我谋”。我说尽量多就原文,能不加的尽量不加,一加可能就改变了原文结构。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结合资料交流、谈论,发现“来”、“即我”“谋”,很多资料解释为三个连动,来了一一靠近我一一商量,换言之,“我”与“即”搭配,而不是与“谋”搭配。这样,“即”就是动词,“靠近、走近”的意思。接着,我请大家默写文章最后两段,果然在“宴”与‘晏’两字的书写上很多人犹豫不决。于是我提问:“‘总角之宴’的‘宴’与‘言笑晏晏’
的‘晏’怎么区别,防止写错呢?”组织学生们关注注解,并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比较两字的意义与用法。学生们梳理出两个字的义项:宴,(1)安逸,享乐;(2)乐,快乐;(3)用酒?招待客人。//晏,(1)天青无云(2)鲜艳,华美;(3)平静,安定;(4)晚,迟;(5)“晏晏”,柔和,和悦,盛貌。有学生说,似乎“宴”字都是用于人的,与人有关,而“晏”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3)、(4)、(5)三义项与人有关,只要记住“日”字头,一是指时间,一是指太阳光不烈,柔和,就能记住这三个义项的含义,从而与“円”区别开来。大家感觉这还不错,能帮助他们记忆、区別。三、抓住重难点提问重点、难点,就是文章值得探究,有探究、思考价值的地方。一般是与文章中心有千丝万缕、隐隐约约的联系的材料或技巧。《氓》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但其中也有借景抒情的地方,值得玩味。前面通过抓住兴趣点的提问,学生基本能前后联动,整体思考了。基于此,我这时提问:“文中写桑、桑葚、淇、隰,冇什么作用?”学生似乎猝不及防,可见阅读时没有留意。于是我分解这一问题:它们有什么特点?写景是干什么的?(为感情服务的)这些景物的前后文是想说什么?景物与所想说的有什么相似性?将一个核心问题分解之后,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最终学生都很轻松地回答了问题。学生也在回答分解问题时学到瓜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冃前,高二的文言文教学,很少用串讲的方式,以讲促学,以学带讲,
是有效的途径,但是讲,讲什么呢?固然不能忽视教师的预设,但更要讲来自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因此,问是讲与学的黏合剂,提问是检验学生独立探讨、合作学习效果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高效讲解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