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氓采薇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诗经两首氓采薇教案

ID:1155826

大小:40.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2-06-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诗经两首氓采薇教案篇一: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氓》教案(一)《氓》[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比兴的手法。2、探究解决《氓》一文的疑问二、《诗经》开创比、兴手法《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三、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和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和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四、这场失败的婚姻中,“我”承担了哪些痛苦?最后有怎样的选择?丈夫变心的痛苦,娘家人讥笑的痛苦。决绝。五、思考:“我”与丈夫离异后会不会有幸福生活?悲剧一生,“女子耽矣,不可说矣” 六、自学《采薇》诵读《采薇》,然后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采薇》[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采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诵读至背诵,深入理解《采薇》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学习过程]一、检查学生预习《采薇》情况。尤其是重点字词,文章大体翻译。(一)重点词句1.通假字(1)岁亦莫止()(2)彼尔维何()(3)维常之华()(4)(xian)狁孔棘()2.词类活用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下、落。名词活用为动词)3.古今异义(1)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4.一词多义 (1)作: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2)曰: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3)止:①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4)载:助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如:载饥载渴(5)靡:无,没有。如:靡室靡家(6)烈:①火势猛。引申为猛烈。如:忧心烈烈(7)阳:温暖。如:春日载阳。(8)孔:很,甚。如:忧心孔疚。(9)华:①同“花”。如:维常之化(10)思:助词,无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11)戒:①防备,警戒。如:岂日不戒。(12)雨: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雨雪霏霏二、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讨论:《采薇》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三、理清思路,把握内容。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 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四、明确特点,熟读成诵。从艺术上讲这首诗很有特点。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附:相关资料】1、《诗经》的语言特点《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 “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篇二:诗经两首优秀最新教案课题:诗经两首主稿:喻聪知识与技能:审核:日期:年月日星期1、了解有关《诗经》的知识(地位、内容、手法)。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学习诗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生动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筛选信息,抓重点、抓关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疾苦,珍惜今天和平的生活。教学重点:1、了解《氓》中赋、比兴的手法,《采薇》中的重章叠唱的手法。教学难点2、学习《氓》,把握主人公情感变化及人物形象;赏析两首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关于《诗经》备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作品。通常称为《诗》,或《诗三百》,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艺术性上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面目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图景。所谓的“风骚”是指《诗经》中的“风(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乃至文学的代称。文学地位:而楚辞则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宗庙乐歌和舞歌。其中《国风》大部分和《小雅》少部分从思想性和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是“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另外,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章叠唱的章法也是其显著特点。第1页/共10页《诗经》的语言特点《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导入:几千年前的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了这么一句话,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怨”这个字可以解释为讽谏时政、批判社会,也可以从小处解释为抒发悲怨。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氓》 看看抒情女主人公在文中到底抒发了什么样的悲怨。关于《诗经》一、预习检查二、自主学习1、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怨”的句子。提示:“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原想同你(“你”是谁?——氓)白头偕老,但白头到老的心愿让我怨恨。作者在这里提到了“怨恨”,很多就是弄明白这个怨到底起于何时、源于何事、归于何处出诗句证明。提示:?他俩感情原来很好(让我们齐读一二段,看看他们感情好在专家学者在研究时也将这篇文章定义为了“怨妇诗”(板书)有句话说,2、他俩感情原来怎么样?.作者对氓的怨恨产生于何时吗?请在文中找什么地方)文章开始时女子很年轻。书中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都提到了一种植物——桑树,写桑树的叶子由新鲜润泽到枯黄陨落的变化。我们联系一下上节课讲过的诗经六艺中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赋——铺陈其事,比——以彼物比此物,简单说就是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简单理解为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一个明显的比兴,它喻的是女子年轻貌美。比和兴在诗歌中常常同时使用,例如,贺敬之的《回延安》中有这么几句:“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第2页/共10页?女子年轻貌美的时候,氓对她的态度是追求——相恋——约定婚期——成婚,两个人由相知到相许,因此我们可以说,最初这段感情是什么样的——甜蜜美好的。在我们刚才读的这两小节中,抒情女主人公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了两人由恋爱到成婚的过程,这里主要使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文章开头用桑之未落起兴比喻女子年轻貌美,用赋大量笔墨一转,怨开始出现了。3.抒情女主人公的怨源于何事?发生了哪些事情让她感到怨呢?(尽量结合原文回答)提示:?婚后生活:男子: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行为: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得。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铺陈叙述描写了爱情初期的甜蜜。但是这样的甜蜜是短暂的,文章接着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它指的是(女子年老色衰)。用桑叶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很容易让人想到女子的年轻漂亮,“ 桑让人伤感的。?勤劳却被家暴、娘家人的嘲笑。姻,女主人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由此可以看出女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诗句,并根据诗句概括人物性格特征。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也许美貌不在,爱情就衰弛。这是4、这一系列的行为深深伤害了抒情女主人公,面对如此不堪的婚提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决绝离开。(“亦已焉哉”那就算了吧)古人说,诗言情,怨是一种感情通过对怨的分析,我们理清了文章的感情线索,明白了女主人公从相爱到怨恨再到决绝的情感历程。?痴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美丽、勤劳、善良、坚强独立(决绝离开)。三、课堂探究1、《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诗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提示:句子:“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作用:结构上,?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第3页/共10页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所插入的比兴句子在内容上又 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思到女子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起比兴过渡作(转载自:www.BdfQy.Com千叶帆文摘:诗经两首氓采薇教案)用。内容上:?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并相应推测出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用女子很熟悉的桑叶作比,于女主人公劳动人民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四、拓展延伸读一读“郑风”——《遵大路》,同样写女子被抛弃,比较一下她们的选择表现了各自不同的什么性格特征?“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沿着大路走啊,拉着你的衣袖。“无我恶兮”——不要嫌我不好。“不寁故也”——难道你不念我们的旧情吗?“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沿着大路走啊,拉着你的手。“无我魗兮”——不要嫌我丑。“不寁好也”——难道你不念我的好吗?中的女子更在心里感叹和钦慕。她不是一个感情的乞讨者,有一种“宁为玉碎”的自尊,绝不苟且,这决绝的选择让人觉得可贵,可敬。延展到现实生活中,正确的婚恋感情观应该是怎么样的—— 平等独立,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才是正确的感情观。五、结语《氓》中的女主人公,命运多舛,但是最后敢于勇敢地选择自己的命运,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和她类似的女性形象,我的女子刘兰芝,再往后到了现代,有鲁迅先生笔下追求自由和幸福,追第4页/共10页“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提示:所谓“遵大路”,就是“沿着大路走”。(朗读,边朗读边讲解)两相比较,《氓》中的女主人公的选择表现出她有什么的一面?这就们都知道哪些呢?在后世,再往后推大约一千年,有《孔雀东南飞》中求婚姻自主的青年女性子君,还有巴金笔下《寒夜》中的曾树生。这些勇敢追求自身幸福的女子让我们理解感情的真谛,学会生活的智慧,她们的美存在于字里行间,永不消散!六、课后作业:熟读背诵本文第二课时一、【预习检测】1、正音数民族名。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王事靡盬(gǔ ):没有止尽。我行不来(lài):无人慰问。彼路(lù)斯何:路,通辂。四牡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小人所腓(féi):隐蔽,掩护。雨(yù)雪霏霏:下雪。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岁亦莫(mù)止:莫,同暮。猃狁(xiǎnyǔn)之故:古代北方少弭(mǐ):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鱼服,鱼皮制的箭袋。棘(jí):急。孔棘,很紧急。不来(lài)孔疚(jiù)寰宇(huán)神裔(yì)肴馔(yáozhuàn)宅邸(dǐ)逃遁(dùn)整饬(chì)2.字形辨析:靡(靡费)聘(聘请)霏(烟霏)遁(遁词)睽(众目睽睽)糜(糜烂)骋(驰骋)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遑(不遑)戍(戍守)戎(戎装)弥(弥漫)饬(整饬)徨(彷徨)戌(戊戌)戒(戒严)弭(消弭)伤(伤感二、整体感知(自主学习)1、阅读《采薇》,整体把握。这首诗表现了什么主题?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提示:《采薇》是《诗经》战争诗中的代表作,《小雅·采薇》是一位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赋之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前三章的许多诗句都表现了了这种情感,最后一章又加以强化。由于意识到是严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家靡家”“不遑起居”,因此,他对种感情在第四、五章里有所表现。第5页/共10页严狁的战斗中充满同仇敌忾之气,对自己的阵营也怀有一种自豪感。这篇三:诗经两首氓采薇《诗经》两首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源头在哪里?诗的源头在《诗经》。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儒家“五经”“六艺”之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经,一起来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的辉煌吧。关于诗经:《诗经》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和许多人的增删、改定而成。早期的《诗经》毁于秦火,至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国辕固、鲁国申培、燕国韩婴、赵国毛苌四家,我们现在所说的《诗经》指的就是“毛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描写劳动和生产的农事诗;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 反映社会黑暗腐朽的政治讽刺诗;讽喻时政和忧国伤时的诗篇;古老的祭歌和颂扬祖先创业功绩的史诗。《诗经》是“五经”和“六艺”之首,按乐曲及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指音乐曲调,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包括15国风,共160篇。“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共105篇。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共40篇。颂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诗人所要歌咏的内容,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这三种表现手法在诗歌的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赋运用的十分广泛普遍,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书写感情。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基础。 《诗经》善于通过运用章句的重叠来表达思想感情,使诗歌在音律上和修辞上都收到美的效果。重叠便于记忆和咏唱,是民歌的特色之一,回旋反复,可以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能够更充分地抒发情怀。《诗经》中还运用了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段的大量运用,不仅增加了诗的音乐美,而且能够表达出细微曲折的思想感情,描摹出事物的特征和属性。一、导入:一提到中国古代的男女婚姻,同学们一定会想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词,可是远古时代的先民们是不是真的一定要遵从“父母之命”风·氓》就形象的反映了古人的婚姻恋爱情况。二、诵读:了解诗意理清情节诵读节奏二二三、根据注释翻译整理思路,概括每节诗的内容1、男子求婚,女子许婚2、男女恋人相思、结婚——恋爱3、劝诫女子不要痴情4、控告男子移情别恋5、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婚变6、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决绝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1)从女主人公的回忆看,二人是自由恋爱,自主婚姻所以此时的她的心情?送子过淇,至于顿丘。(沉醉爱河)——热情、幸福2)第三节里将女主人公比作“鸠”为了说明什么?明确:说明女性容易动情,且难以自拔,就如鸠一样贪吃嫩桑叶会致醉昏迷 。同时抒写了内心的痛苦,告诫他人不要轻易涉入感情。第四节中把“我”喻为“桑”又表明什么?明确:形象描绘女子因经历苦难、悲惨的生活而失去了青春的光华。第三节第一、二句和第四节第一句起兴分别有何作用?明确:⑴第三节以“鸠食桑叶”起兴类比说明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为后文起铺垫作用。⑵第四节以桑叶的“黄而陨”起兴烘托女子年长色衰女主人公用抒情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此时心情?抒情议论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心如帷湿)——怨恨、沉痛3)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在这一章做出了选择,什么样的选择?“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有体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回头是岸)——清醒、刚烈这样的情感变化用的是什么写法?对比(昔日信誓旦旦与今日的结局)诗中三处写淇水有何意味?送子过淇,至于顿丘——是恋爱史两情依依的甜美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是婚变后形单影只的凄楚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是被弃后撕心裂肺的哭诉 同样是一条河,映衬出的事不同处境中同一人物的不同心境。四、综观全文,你认为男、女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女婚前:生活幸福——热情、温柔、纯真婚后:受尽屈辱——刚烈,认识清醒男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心情急切、热烈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用情不专、暴虐没有责任心男女主人公结婚前后形成了的对比。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这样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一起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自由讨论:应如何看待诗中的爱情悲剧?一、导入:《诗经》中有甜美苦涩的爱情,有温馨宁静的家园生活,但人类历史的发展也常常是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的。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为了保家卫国,多少优秀儿女为之浴血奋战。《诗经小雅》中的《采薇》就是这么一首戍边之歌。从中我们将体味到古代戍边战士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深深的怀乡情绪。二、疏通文意划分结构(一)、思归(1—3章)1、悲伤,厌战,仇恨2、军旅之苦(二)、战事(4—5章)车马之盛,戍卒辛劳(三)、归途(6章)通定思痛 三、问题探究1、前三章第一句“采薇采薇”作用是什么?前三节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章法。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处换几个字。采薇采薇的重复,让人觉得士兵总是在采摘薇菜,足见军粮不足,生活艰苦。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更加深刻地表达戍边战士远离家乡,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这种手法在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音节和谐,体现了是个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2、第二部分写思归之情了吗?透过字面还写出了戍卒的怎样一种情绪?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3、第三部分是全诗抒情味最浓的一章,它是如何抒情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以“起兴”的手法。以“薇”的从“作”到“柔”到“刚”的生长过程,暗示的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4、本诗的主题是什么?《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四、写作特色1、细节描写(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不直接写厮杀,而是写战车战马、象弭鱼服,劳累奔波)2、情景交融(最后一章)3、一唱三叹,音节和谐(开头三章)4、起兴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