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视民不恌(tiǎo) 不稼不穑(sè)自我徂尔(cú)靡室劳矣(mǐ)B.不狩不猎(shòu)体无咎言(jiù)和乐且湛(zhàn)尔卜尔筮(shì)C.食野之芩(cén)呦呦鹿鸣(yōu)与子偕作(xié)其黄而陨(yǔn)D.送子涉淇(qí)夙兴夜寐(sù)脩我矛戟(jǐ)咥其笑矣(xì)解析:A项“恌”应读为tiāo;B项“湛”应读为dān;C项“芩”应读为qín。答案:D2.下列句子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叶一凋零,就会枯黄掉下。这里以桑叶黄落来比喻女子颜色衰老。B.与子同仇:我与你是仇敌。C.氓之蚩蚩:那个人老实忠厚。D.河水清且涟猗:河水清清纹儿像连环。解析:B项,“与子同仇”的意思应该是我与你的仇敌是共同的。答案:B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B.彼君子兮,不素餐兮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D.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解析:A项,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B项,君子:古义,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统称;今义,品行高尚的人。C项,三岁:古义,多年;今义:年龄是三岁。D项,古今义都是指尊贵的客人。答案:D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 载笑载言 言笑晏晏 靡室劳矣B.总角之宴士也无极脩我矛戟德音孔昭C.士贰其行咥其笑矣躬自悼矣不素飧兮D.承筐是将不稼不穑清且涟猗自我徂尔解析:B项,“士也无极”应为“士也罔极”。答案:B5.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C.王于兴师,脩我矛戟,与子偕作。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解析:A项中“寘”通“置”;B项中“说”通“脱”;C项中“脩”通“修”。答案:D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5用心爱心专心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B.《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雅》诗是宫廷宴会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C.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D.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解析:考查对文学常识记忆的准确程度,要求在平时的课内外阅读中,注意一些常见的知识类文学常识,加以分类记诵,由此拓宽视野,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标。A项,是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答案:A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氓》,完成7~9题。7.阅读《氓》,说说《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一章中运用了赋、比、兴哪些手法?还有哪些句子用了相同的手法?解析:比,朱熹说“以彼物比此物”就是以一种物体来比喻,比拟,借代另一种。“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靓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如女子的憔悴。从青青的桑叶的叶黄飘落也暗示着时间的推移。“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葚是甜的,鸠吃多了就会醉,用此来比喻爱情的甜蜜,如果人过多迷恋就会沉醉,但是男子沉溺于爱情还可以得到解脱,女子一旦堕入,则难以挣脱。参考答案:比。“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用的是何种手法?解析:朱熹对“赋”的解释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这几句诗直接叙述当初氓如何向女子求爱的情景。答案:赋。9.《氓》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你找出并加以分析。解析: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注意抓住本诗前后对比明显的关键词加以论说,如前后氓的行为变化的对比,女子心情的对比等。参考答案:本诗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抒情,并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其婚姻的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不仅辛苦而且得不到肯定;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甚至“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让女主人公在思想上有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于是她最后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二)阅读《伐檀》,完成10~11题。10.《伐檀》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至少说出两种?解析:本诗在各节之间句数上、句式上、字数上以及大部分词语的运用上都非常相似,只是更换了一些关键词,这种手法,叫做重章叠句,比如说诗中反复咏唱“坎坎伐檀兮”5用心爱心专心
;它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区别,一些人辛勤劳动却食不果腹,另一些人不种不猎却过着优裕的生活。参考答案:重章叠句、对比。11.《伐檀》一诗中哪一句明显地讽刺了统治者的不劳而获,表达出伐木工人们强烈的愤慨之情?解析:《伐檀》一诗用伐木工人劳动的艰辛来反衬统治者的不劳而获,他们“不稼不穑”“不狩不猎”却享有大量的劳动成果。最后以“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结尾,表现出伐木工人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讽刺和愤慨。参考答案:诗中以“彼君子兮,不素飧兮”来讽刺统治者的不劳而获。(三)对照注解,认真阅读《诗经·国风·郑风·遵大路》,完成12~13题。遵大路兮,掺①执子之祛②兮,无我恶③兮,不寁④故⑤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⑥兮,不寁好⑦也!注:①掺,shǎn,与“执”同义,拉着。②祛,qū,衣袖。③恶,wù,讨厌。④寁,zǎn,迅速地离开。⑤故,旧人,原来的人。⑥丑,认为丑而嫌弃。⑦好,相好的人。12.本诗和《氓》这两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有何异同,你更欣赏谁,为什么?解析:只要能够理解《遵大路》一诗主要描写的是一个女子跟在薄幸郎后面哀求他不要抛弃她的故事,就比较容易回答此题。对哪一位欣赏,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局限于《氓》中的女主人公上。参考答案:《氓》中的女主人公对薄幸郎是一种痛斥的态度,而《遵大路》也是一首弃妇诗,其中描写一个女子跟在薄幸郎后面,先是拉住他的衣袖,继而拉着他的手,苦苦哀求他,不要喜新厌旧,遗弃自己。相较而言,《氓》中的女主人公更让我欣赏,因为她看重自己的自尊,而且具有反抗精神。13.你觉得《遵大路》与《氓》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之处?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白赋、比、兴三种手法的不同点在何处,应该如何分辨。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参考答案:《遵大路》主要运用了赋的手法,直接叙述故事,而《氓》不仅运用了赋也运用了比的手法。(四)对照注解,认真阅读《诗经·邶风·静女》,完成14~15题。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①爱而不见,搔首踟蹰。②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③彤管有炜,说怿女美。④自牧归荑,洵美且异。⑤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注: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一说刺卫宣公纳媳。①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姝(shū):美好。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隐蔽处。②爱而:隐蔽的样子。踟蹰(chíchú):徘徊不定。③娈:面目姣好。贻(yí):赠。彤管: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④炜(wěi):盛明貌。说怿(yuèyì):喜悦。⑤牧:野外。归:借作“馈”,赠。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洵,实在,诚然。异,特殊。5用心爱心专心
14.《静女》一诗所描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解析:结合注释仔细阅读。《静女》一诗与《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静女》一诗写恋爱的美好,而《氓》描述婚后被弃的凄凉。参考答案: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15.诗中有一句诗采用了顶针的手法,请找出来,写在下面。解析:顶针,也称“顶真”“联珠”,是用前一句结尾字作后一句的起头,使相邻的句子首尾相连,从而产生上递下接的趣味。能收到流水行云的艺术效果,给人以一气呵成的美感。比如:李白有一首《送刘十六归山白云歌》云:楚山秦地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诗中除字顶针外,还有词“白云”“湘水”等也采用了顶针的手法。读之,能收到流水行云的艺术效果,给人以一气呵成的美感。参考答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中“彤管”顶针。二、语言运用16.请写出下列诗歌中运用了赋、比、兴哪种手法?(1)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解析:(1)“野有蔓草,零露溥兮”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的内在联系,清秀妩媚的少女,就像滴着点点露珠的绿草一样清新可爱。而绿意浓浓、生趣盎然的景色,和诗人邂逅相遇的喜悦心情,正好交相辉映。(2)起兴后再以赋法叙写。河滨芦苇的露水凝结为霜,触动了诗人思念“伊人”之情,而三章兴句写景物的细微变化,不仅点出了诗人追求“伊人”的时间地点,渲染出三幅深秋清晨河滨的图景,而且烘托了诗人由于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怀想“伊人”的心情。在铺叙中,诗人反复咏叹由于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可求而不可得的凄凉伤感心情,凄清的秋景与感伤的情绪浑然一体,构成了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参考答案:(1)兴;(2)赋、兴。17.(2006天津高考,23)请将下面的译文改写成三个短句。传统的现代派绘画——由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抽象艺术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解析:考查长句变短句的能力。重点是把长句中的修饰成分拿出再添加主语变成独立的单句,不要丢失主要信息,不改变原意,语句要通顺。参考答案:(1)传统的现代派绘画是抽象艺术。(2)它是由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方式发展起来的。(3)它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读书做人“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5用心爱心专心
这一段文字是说,从上古开始到孔子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诗大概是三千余篇,孔子重新编排和删减,最后选定三百零五篇编成《诗经》。这三百零五篇诗歌孔子弹着琴唱了一遍(因为古代的诗是可以唱的),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孔子说,他整理诗三百篇的宗旨在什么地方?“一言以蔽之”——一句话,“思无邪”。人不能没有思想,只要是思想不走歪曲的路,引导走上正路就好。孔夫子非常强调诗的教育,《论语》第一篇里记载,孔子对他的学生子贡说:“赐也,始可与言诗矣已,告诸往而知来者。”意思是说,子贡,现在可以跟你谈诗了。为什么把这一句放在《论语》的第一篇呢?这样编排的意思是说,要进入孔子学问的殿堂,要登堂入室,你不了解诗是不行的。中国古人,特别是儒家,修学道,往往是通过诗歌,通过诗歌来使自己的思想纯净下来,最终体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那么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古代的诗和现在我们习惯意义上的诗到底有没有区别,它们所起到的教化作用到底哪个更大一些?5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