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离骚》中屈原的人格美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浅谈《离骚》中屈原的人格美

ID:1156224

大小:61.9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6-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坚守精品文档主页地址:http://www.docin.com/afeidoc81浅谈《离骚》中屈原的人格美《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全诗273句,2477字,规模宏大,思绪繁杂,内容丰富,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然而''不有屈原,岂有《离骚》?”(《文心雕龙?辨骚》),无论从思想品格上,还是艺术水准和特色上,《离骚》都堪称屈原作品的最杰出的代表作,屈原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这篇作品之中,《离骚》表现了他的为人、他的个性和他的气质,面对黑暗势力的各种打击迫害,始终保持坚贞的节操和正直光明的人格。西汉淮南王刘安曾作《离骚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嚼然泥而不滓。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也引用了这一段话,这评价,对屈原高尚人格而言,是比较恰切的。下面根据《离骚》从三方面简析屈原的人格美:一、实现美政,上下求索。《离骚》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长诗中抒写了他的美政理想,整首诗都围绕着楚国的出路何在,自己的出路何在这两个重大问题来写的,屈原为这两个问题不断寻求着合理的答案,而这两个问题又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那就是要实现美政。为实现这一理想, 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对美政理想求索表现在他寻古探今的思索上。诗人的美政理想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两方面。一方面,在诗人“修明法度”的思索上,他引述了古代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汤禹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这是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境界,也是他提倡修明法度的历史经验;他南渡沅湘,向帝舜倾诉时,征引夏后耽于享乐,羿醉心田猎,浇恃力纵欲,桀违背正道,纣残杀贤良,这五个暴君纵欲享乐,不能“遵道而得路”,结果国破身亡,这是历史教训。通过这些经验和教训,他提出了具体治国策略:“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说明修明法度才能使国家振兴。另一方面,诗人对举贤授能的思索,他列举了傅说、吕望、宁戚等人历史故事:“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恒闻以该辅。”这三人都从低贱地位被举为国家宰辅,成就国家大事,表明诗人讲的''举贤授能"的具体含义,是不分出身贵贱,唯贤是举,改革弊政,取消贵族垄断政治的特权。屈原为了实行美政,实现他的'‘举贤授能的治国策略,他积极培植和选拔贤德人才,“余既滋兰之九喘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 衡与芳芷。”但是腐朽的楚国积弊太深,诗人用自己的心血培养起来的芳草竟退化变质了,“虽萎绝其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这时的楚王也“悔遁而有他”,诗人非常失望。从我们今天来看,屈原的美政理想,在当时是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的,战国末期,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富强,而楚国贵族奴隶主仍是束缚生产发展的桎梏,屈原是一个具有远见的政治家,他清楚看到只有打破奴隶制生产关系,选用新兴势力执政,才能使楚国兴盛,也就是在楚国实行政治改革,但是他的主张和措施,严重地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一再遭到他们的嫉恨和抵制。这不光是屈原的悲剧,楚国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2.对美政理想的求索表现在他上天入地的想象上、去国怀乡的徘徊上。屈原的美政理想在群小包围的昏庸的楚王时期无法实现,于是诗人求索于另一个世界:“驷玉虬以乘鹫兮,渣埃风余上征。朝发轲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诗人乘上白龙、金凤,不顾日暮途远,在太空开始漫游,诗人令羲合弭节,望舒前驱,飞廉后属,发韌苍梧,夕至县圃,饮马咸池,总辔扶桑,鸾皇、雷师、凤鸟随从左右,他这样上下求索,追求理想,不料只因一个小小的帝阍不给开门,令他对理想的探求落空;诗人又济白水,登间风,游春宫,折琼枝,令丰隆乘云,蹇修为理,去求见宓妃,但是宓妃态度暧昧无礼,诗人只得“违弃而改求”;诗人改求简狄,但由于 鸩鸠这样的奸险小人,导致诗人“欲远集而无所止”;求有虞之二姚,媒人嘴拙又没有成功。最后诗人不由得发出深深的慨叹:"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诗人在神境中一系列求女过程是他对君臣遇合的企盼与求索的象征,他求女的失败表现了他的政治悲剧,无论在天上或地上,都找不到实现理想的机会,得不到支持的慰藉。灵氛劝勉他远离楚国,巫咸也劝告诗人趁着年轻,去施展自己的抱负,后来他决心去国远游,去实现“美政”理想,他兴致勃勃地出发了,转昆仑,过天津,行流沙,涉赤水,“扬云霓之淹蔼兮,鸣玉鸾之啾啾。”“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软而并驰。”''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始乐。”他起驾神游太空,千乘车辆并驾齐驱,八条飞龙蜿蜿游动,这是一个丰富新奇的世界,诗人在这既真实又离奇的世界中进行理想的探求。但是在晨曦中看到他的故乡,因眷恋故乡而不肯再走了。这上天入地的想象,去国怀乡的徘徊,每一次都以希望始,以失望终,在这希望与失望交织的旋涡中,诗人不断地求索着。屈原不是一个屈从于命运的弱者,他不断寻求探索,想要扭转楚国江河日下的局面。他发现了真理,看到了光明,但既得不到君主的信任,也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他手中的真理,他指出的光明,都不能用来拯救自己的祖国,他只能眼看着祖国一天天沦亡下去。虽然如此,屈原这种上下求索的精神,以及体现这种精神之中的人格美,仍然十分可贵的。二、坚持正义,好修为常。 屈原把自己的政治理想称为"美政”,把理想中的君王称为“美人”,把理想中的贤才称为“众芳”,诗人为实现自己的美政理想,他坚持正义、洁身自好、习以为常,这种对美的追求用诗中句子,就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1•树立自己美好的情操。《离骚》一开始作者叙述自己的世系是“帝高阳之苗裔”,出生年月“摄提贞于孟諏兮,惟庚寅吾以降。”名字是“正则”和"灵均”,这些都表明自己的才能和修养,洋溢着热爱族国的自豪感,是屈原追求进步理想,''恐皇舆之败绩”的理想基础。接着诗人叙述自己怎样培养"内美”"修能”的德行和才干:“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就是美好的才能,内美与修能统一,是屈原追求的目标。诗人用“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表示博采众长,多方吸取营养;用“朝搴卩比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表示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诗人一心报国,却不断被嫉妒、谄害,然而诗人非但没有放弃理想,反而更注意自己美好品质的修养:“筆木根以结苗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纟丽纟丽。”最后诗人事君虽不合,但仍坚持“好修”品质,'‘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芟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髙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木根、菌桂是一种香木,奩、薜荔、胡绳都是芳草,这里诗人集众芳于一身,表达了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些香草服饰也衬托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象征着屈原时刻修炼自己的完美人格的理想。与此同时,对于有些芳 草的蜕变诗人指出它们是不好修的缘故,“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诗人认为要实现他美政理想,首先应注重树立自己美好的情操。2.为了修养自己的人格,他经常展开内心的斗争。如女娶的责备,“众人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这是诗人好修为常与随波逐流的内心斗争,后终于选择了'‘依前圣而节中”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灵氛的吉占中说“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巫咸也劝告诗人去国怀乡,这些都曾引起他思想上的矛盾和斗争。对这些内心斗争,诗人最终还是好修为常战胜了消极思想,如"余虽好修婷以輟羁兮,骞朝i卒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緩兮,又申之以揽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知道“好修”如同给自己加给自己的機羁,又招来嫉妒与诽谤,但最终宁死不肯改变。三、爱国深情,独立不迁。《离骚》表白了屈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他在国家危难关头,表现出他坚持节操,反对奸邪的“独立不迁”的人格美,“独立不迁”具体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另一方面,对养育自己的祖国的热爱和依恋。1.屈原的“独立不迁”的人格美表现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屈原希望"及前王之踵武”使楚国中兴,完成统一中原的宏伟&nb [1][2]下一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