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夯基我达标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好修姱(hǎokuà) 鸷鸟(zhì)兰皋(gāo)圜(yuán)B.相道不察(xiàng)侘傺(chàchì)谣诼(zhuó)忳(tún)C.芰荷(qì)蕙纕(huìxiāng)岌岌(jíjí)揽茝(chǎi)D.謇朝谇而夕(jiǎnsuì)溘死(hè)延伫(zhù)朕(zhèn)解析:A项,“好”应读为hào,“姱”应读为kuā;C项,“芰”应读为jì;D项,“溘”应读为kè。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聪明而有远见的人,指屈原自己。)B.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喻指楚王周围众多的奸邪小人。)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逢迎苟合以取悦于人,以此达到固荣争宠的目的。)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即肢解,是古代的一种酷刑。)解析:A项,“灵修”的意思是神明而有远见的人,指楚王。答案:A3.下列句子与课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B.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C.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D.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解析:C项,“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下一句应是“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这道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熟悉程度。答案:C4.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C.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D.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解析:B项中“错”通“措”;C项中“章”通“彰”;D项中“圜”通“圆”。答案:A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即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就是指《离骚》。B.《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内容极其丰富。它结合诗人大半生经历,抒发复杂沉痛的感情,展开了楚国政治状况和政治斗争的广阔画面,表现了对崇高理想和道德情操的热烈追求,反映出作者热爱楚国的一片赤子之心。C.屈原,名平,字原,春秋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与楚王同姓,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D.屈原开创了一种新诗体——-5-用心爱心专心
楚辞。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物,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解析:C项,屈原应该是战国时期楚国人。答案:C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上文中类似的诗句还有一些,试把它们找出来。再以它们为线索,说说诗里写了哪些内容。解析:此题的设题意图是为了让大家学会抓住关键语句,较为深入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参考答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写小人们种种丑态、伎俩,自己不为所动,宁死也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写自己与小人们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调和的,自己愿意为正道而死。)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写自己虽然遭到贬抑,但仍要一如既往地修身洁行,而不论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认识真理的主要障碍不是谬误,而是似是而非的真理。——列夫·托尔斯泰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重申自己始终以“好修”为乐,即使为此遭受极刑也决不改变。)7.《离骚》的句式长短不一,又多用对偶手法,呈现出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请具体说说下列诗句是如何构成对偶的。(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4)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解析:通过这首诗句式上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什么叫对偶以及对偶的几种形式。参考答案:(1)一个完整诗句里上、下句构成对偶。(2)两个完整诗句的上、下句分别构成对偶,这种对偶形式也叫错综对。(3)一个完整诗句里上、下句构成对偶。(4)上、下句内部各自构成对偶,上、下句之间也构成对偶。(5)一个完整诗句里上、下句构成对偶。8.《离骚》多用比兴手法,正如东汉王逸所说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请从诗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解析:屈原善于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丽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通过此题可初步了解此诗在创作手法上的这个很重要的特点。参考答案:“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意是神仙,这里指君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蛾眉”(即美貌)比拟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指鹰、雕一类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这里分别比拟诗人自己和周围群小。-5-用心爱心专心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所写的衣着佩饰都比拟诗人的美德。“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比拟诗人的品德更加高洁。9.本篇的赋既用于叙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实而易于接受。请各举一例说明。解析:通过此题要学会品味“赋”这种表现手法及其所涵盖的丰富内涵。参考答案:如用于抒情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如用于叙事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丐,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10.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2)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解析:应注意关键字的解释,译文做到信、达、雅。(1)佯,假装。去,离开。厚币委质,厚币,是指丰厚的礼物;币,礼物。委质,前人研究是指另再呈献信物,古代别国重臣投靠新主,必先书名于策(竹简),委死之质于君,然后为臣,示必死节也;委,呈献;质通“贽”,但作信物解。这种信物,不是礼物所能代替的。(2)以,介词,用、凭的意思。当,抵得上。往,去。如楚,到楚国去。参考答案:(1)惠王认为齐楚交好对自己来说是一个祸害,所以命令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到楚国去,并且奉上丰厚的礼物借以投靠到楚国。(2)张仪听说了这件事,便说:“-5-用心爱心专心
凭我一个张仪就可抵换汉中地,请让我离开秦国,到楚国去。”11.第一段首先介绍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解析:此题在理解全文后即可得到答案,此处分析一下“王甚任之”的原因: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参考答案:王甚任之:“为楚怀王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12.怀王开始对屈原“甚任之”,而后又为什么怒而疏屈原?解析:“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此句补述了一个上官大夫陷害屈原的导火线。“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译作:“上官大夫看见了想抢过去(看),屈原不给。”“因谗之曰:‘……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参考答案: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源在于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13.这篇史传与我们以前学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人物传记有些不同。前面几篇是“寓论断于叙事”,情节曲折、戏剧性强、人物性格鲜明。而本文则“以议论行叙事”,没有离奇完整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和人物的细致刻画,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或边传边议,或传中寓评,所以有人称它是“太史公之变调”,亦即史传中的“变体”,其原因是什么呢?解析:此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只要能够简要叙述出一两个原因即可。这篇文章的基本写作特点,是以粗笔写“形”,以工笔写“心”,研读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特点。如通过文首叙述屈原踌躇满志却遭忌恨这个简单的概括,屈原的个性品质、政治见解等只能给人以大概的印象,单凭此寥寥几笔无法使形象丰满,所以第三段用大量笔墨评议屈原为文的根由,从而展示了屈原在忠奸、公私、正邪斗争中的鲜明立场和敢于抨击黑暗的斗争精神。司马迁还通过评“文”来展现屈原“方正”不屈的性格。如此这般,屈原的形象就会更深入人心。参考答案:其一,先秦史籍皆不传屈原生平事迹,有关屈原的史料太少(可能与秦始皇焚书有关),单靠叙事不容易写出屈原光辉的一生。其二,屈原史料虽少,但其作品犹在,通过作品感其精神是最好的办法,而将阅读所得见诸笔端就离不开“评议”。其三,司马迁写此传也意在抒写个人幽愤,所以“评”就显得尤其重要。二、语言运用14.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诠释或补充前面的诗句,使内容更丰富。生活是海,融汇百态人生;人生是船,____________;奋斗是桨,_____________;理想是帆,_______________。生活不是观赏海边的日出,生活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考查语言运用能力。请注意上下句子在结构、字数和意思上的一致性。答案示例:海中沉浮奋斗/划桨尚需扬帆/乘风破浪前进/拾取沙滩的贝壳/戏弄脚下的浪花读书做人-5-用心爱心专心
楚顷襄王即位后,仍被奸臣迷惑,整天在宫中吃喝玩乐,不理政事。国家的处境越来越危急,屈原忧心如焚,多次上书劝谏楚王,但是奏章都落在了奸臣手中,更激起了奸臣的怒意。于是他们在楚王面前歪曲陷害屈原。楚王听信谗言,撤掉屈原的官职,把他流放到荒蛮之地。即使这样,屈原仍希望楚王能回心转意,召他回都,挽救国家。一年一年过去了,屈原整天和山民在一起劳动,缺吃少穿,生活艰难。多年的流放生活,使他在精神上受尽折磨,但他却决不向邪恶势力屈服。一次,一个渔夫问他为何不随波逐流,他说,宁愿跳江喂鱼也不愿和奸臣一道糟践楚国。在这段时间内,屈原写了《九歌》《九章》等反映人民疾苦和爱国的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国再次攻打楚国,占领了郢都。屈原不愿看到楚国沦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享年62岁。一代忠魂带着他对现实的无限失望自沉于江底,而留给后人的是永远的沉痛的追念。如果屈原不是采取“投江而死”的方式以示精忠,那么后人对他的敬重还能达到今天这样的程度吗?“死”对于古今英烈的完节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是道德形象的更加完善还是无所谓的举动?-5-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