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3(苏教版)2-3-1离骚(节选)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必修3(苏教版)2-3-1离骚(节选)

ID:1156350

大小:8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6-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板块三殉道者之歌主题导读从茹毛饮血到快餐文化,人类经历了无数的天灾人祸,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大地之时,总是有思想先驱把燃烧的心做为火炬,带领人们走出困境;路途上,总有许多平凡的人,以善良的心作为拐杖,帮助别人走完全程。如果我们能够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就能够领略到他们的善良、高尚。在人生的道路上,人格的魅力将永放光芒。第1课时离骚(节选)研习梳理【字词梳理】1.正音苗裔()庚寅()孟陬()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朝搴阰之木兰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来吾道夫先路()汩余若将不及兮()辟芷()乘骐骥()()答案:裔yì,庚ɡēnɡ寅yín,陬zōu,揆kuí,肇zhào,搴qiān阰pí,与yǔ,道dǎo,汩yù,芷zhǐ,骐qí骥jì。2.辨音时不我与()参与()答案:yǔ,yù。3.辨形驰()(chěnɡ)()情度理(kuí)()请(pìn)众目()()(kuí)伶()(pīnɡ)()取(shè)()婷(pīnɡ)威()(shè)()活(lǎn)联()(zhuì)钢()(lǎn)拾()(duō)橄()(lǎn)()学(chuò)()泣(chuò)答案:骋,聘,俜,娉;揆,睽;摄,慑;揽,缆,榄;缀,掇,辍,啜。【文言整理】1.通假字(1)肇锡余以嘉名(同)(2)来吾道夫先路(同)(3)扈江离与辟芷兮(同)答案:(1)“赐”。(2)“导”。(3)“僻”。2.词类活用(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答案:(1)名、字:名词作动词,取名、取字。(2)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3.特殊句式 (1)恐年岁之不吾与()(2)肇锡余以嘉名()答案:(1)宾语前置句。(2)介宾结构后置句。4.古今异义(1)朕皇考曰伯庸古义:今义: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2)纫秋兰以为佩古义:今义:认为。(3)春与秋其代序古义: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答案:(1)第一人称代词“我、我的”。(2)“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3)依次替代。5.一词多义(1)度何不改此度()皇览揆余初度兮()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2)修又重之以修能()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修守战之具(《过秦论》)()(3)之帝高阳之苗裔兮()又重之以修能()恐年岁之不吾与()(4)以惟庚寅吾以降()肇锡余以嘉名()乘骐骥以驰骋兮()答案:度:法度时节估计修:美好的修建长、高整治之:助词,的代词,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以:连词,不译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资料园地1.走近作者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中期,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名平,字原。《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据《屈原列传》所载,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证,主要有:内政方面赞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划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屈原为实现楚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了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大约此时郢都在庄跻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屈原学识渊博。他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的各大国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尤为精熟。在这广阔的领域里,他总结了许多治世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随处都表现有忧国忧民、忠君政治的思想感情。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2.探寻背景楚怀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00年)春,屈原被贬斥流放到汉北。此间他作了《离骚》,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373句2490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像,表达了作者鼎革图治的政治抱负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炽烈感情,是我国浪漫主义长诗的鼻祖。《离骚》二字的含义,历来解释纷纭。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离骚赞序》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而游国恩主编的《离骚纂义》则认为《离骚》是楚国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故“离骚”含有牢骚不平之意。因此,可以认为《离骚》是屈原遭谗被放逐后,仿楚曲《离骚》所作的诗,抒发自己心中的忧愁幽思。同时,解释“离骚”为遭忧之意,也有道理。课文节选了原诗的开头部分。作者写了自己的身世并表现了自己的志向与愿望。表达了自己献身国家的愿望以及诗人对国事的危机感、对国家前途的焦虑。3.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此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同时“楚辞”又代表了楚地独特的文化特点。春秋以来,楚国长期独立地发展,宗教、艺术、风俗、习惯等都有自己的特点。与此同时,楚国又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吸收了中原文化,也发展了它固有的文化。这一南北合流的文化传统成为“楚辞”发展的重要源泉。楚辞的特点(1)句子长短不一。全诗句式参差错落,四言、五言、七言、八言均有,形式灵活多样,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2)多用“兮”字。“兮”字的广泛运用,使诗歌的抒情性大大增强,使诗人的情感得以表露。4.《离骚》的艺术成就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的激荡的情感。明代诗人袁宏道指出:《离骚》“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正是“楚风”的特点。不仅如此,屈原赞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实袒露;咏唱神灵的恋爱,是热情洋溢、淋漓尽致;颂扬烈士的牺牲,是激昂慷慨、悲凉豪壮……总之,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他的诗篇,也喜欢大量铺陈华美的、色泽艳丽的辞藻。他还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诗歌的美质。大体上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重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在诗歌的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总之,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形成无穷的影响。而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南北文化的区别,楚辞较之《诗经》,已有显著的进步。因之它对后来文学的影响,更在《诗经》之上。5.屈原诗词名句选萃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涉江》)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涉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国殇》)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本文中的比喻?探究: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句的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由其自身深感时不我待,推广开来,言及国家的命运,恐君王年老迟暮,表达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进而提出“抚壮”“弃秽”的政治主张。节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国献身,一往无前。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胸怀大志,积极进取,理应得到重用。这就为下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及遭受忧愁埋下了伏笔。2.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探究:《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① 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高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都是香草,作者用服饰的高洁来象征自己的美德才能。虽未明说,但喻意自明。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明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③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美感。④较多地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对仗工整。3.在《离骚》中,诗人为什么不惜笔墨表明自己的身份高贵,强调自己的先天禀赋及“修能”?探究:屈原之所以强调自己的身份高贵、先天禀赋及“修能”,源于他“美政”的政治理想。“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自己是圣君的后裔,有做贤相的才能,是实现“美政”的人才。文苑小憩【美文欣赏】九章·橘颂①屈 原后皇嘉树,②你天地孕育的橘树哟,橘徕服兮。③生来就适应这方水土。受命不迁,禀受了再不迁徙的使命,生南国兮。便永远生在南楚。深固难徙,你扎根深固,难以迁移,更壹志兮。立志是多么专一。绿叶素荣,叶儿碧绿,花儿素洁,纷其可喜兮。意态又何其缤纷可喜。曾枝剡棘,④层层树叶间虽长有刺儿,圆果抟兮。⑤果实却结得如此圆美。青黄杂糅,⑥青的、黄的错杂相映,文章烂兮。⑦色彩哟简直灿若霞辉。精色内白,⑧你外色精纯、内瓤洁白,类可任兮。⑨正如堪托大任的君子。纷缊宜脩⑩气韵芬芳,仪度潇洒,姱而不丑兮。11显示着何其脱俗的美质。嗟尔幼志,我赞叹你南国的橘树哟,有以异兮。幼年立志就与众迥异。独立不迁,你独立于世、不肯迁移。岂不可喜兮。这志节岂不令人欣喜。深固难徙,你扎根深固,难以移徙,廓其无求兮。12开阔的胸怀无所欲求。 苏世独立,13你疏远浊世,超然自立,横而不流兮。14横耸而出决不俯从俗流。闭心自慎,你坚守着清心、谨慎自重,不终失过兮。何曾有什么罪愆或过失。秉德无私。15你那无私的品行哟,参天地兮。16恰可与天地比德。愿岁并谢,17我愿在众卉俱谢的岁寒,与长友兮。18与你长作坚贞的友人。淑离不淫,19你秉性善良,从不放纵,梗其有理兮。20坚挺的枝干纹理清纯。年岁虽少,即使你现在年岁还轻,可师长兮,却已可做我钦敬的师长。行比伯夷,21你的品行堪比伯夷,置以为像兮。22将永远是我立身的榜样。[赏析]①橘颂: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前人多以为此诗作于屈原青少年时代,也有人以为作于放逐江南时期,清姚鼐“疑此篇尚在怀王朝初被谗时所作”,似更符合诗中“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等句透露的诗人境遇。②后皇:皇天后土。嘉:美,或释为生育。③徕:同“来”。服:服习南国水土。④曾(cénɡ层):通“层”。曾枝,层层枝叶。剡(yǎn演)棘:尖刺。橘枝有刺。⑤圆果:指橘子。抟(tuán团):通“团”,指橘子长得圆美。⑥青黄杂糅:橘子皮色有青有黄,相互错杂。⑦文章:文采,此指橘子色彩。烂:灿烂。⑧精色:橘子外表颜色鲜明。内白:橘子内瓤洁白。⑨任:担当重任。⑩纷缊:同“氛氲”,香气盛貌。宜脩:美好。11姱(kuā夸):美好。12廓:空廓,此指胸怀开阔。13苏世:在世上保持清醒,或曰疏远俗世。14横:横立世上,或释为栏木,以喻自我约束。不流:不随从流俗。15秉:执,持。16参:合。参天地,上合天地无私之德。17岁:岁暮。并谢:百花一齐凋谢。18与长友:长与橘为朋友。橘树四季常青,不因岁寒而凋。19淑:美,善。离:通“丽”,附丽。淫:放荡。20梗:直。理:纹理。此以橘之干直而有纹理,喻人之坚守直道,符合正理。21比:比美。伯夷:商末孤竹君之子,周灭商,伯夷与弟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中。是后世称颂的有节之士。22置:植,立。像:榜样。【大家文坊】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鲍鹏山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民的精神家园。屈原的作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骚者,哭也!为时光哭,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 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屈原很执著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司马迁)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面对不公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而起。“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叩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不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不管怎么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但我总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选自《天纵圣贤》,有删改)[赏析]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本文以酣畅的笔墨为我们刻画了屈原坚忍的形象,不灭的精神。我们深信:屈公不朽,精神永存。课堂巩固训练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又重之以修能修能:美好的才能。B.日月忽其不淹兮日月:太阳和月亮。C.恐美人之迟暮迟暮:年老。D.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比喻贤智之臣。答案:B日月:时光。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皇览揆余初度兮(时节)肇锡余以嘉名(始)B.扈江离与辟芷兮(披)纫秋兰以为佩(联缀)C.恐年岁之不吾与(待)日月忽其不淹兮(停留) D.惟草木之零落兮(只)何不改此度(法度)答案:D惟:思。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日月忽其不淹兮晴空骤雨忽倾盆B.日月忽其不淹兮淹回水而凝滞C.扈江离与辟芷兮恐年岁之不吾与D.惟草木之零落兮惟庚寅吾以降答案:BB项两个“淹”均为“停留”之意。A第一个是“迅速的样子”;第二个是“突然、忽然”。C第一个是连词,是“和”的意思;第二个是“等待”的意思。D第一个是动词,“思量”的意思;第二个是发语词,无实义。4.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句是()A.又重之以修能B.肇锡余以嘉名C.恐年岁之不吾与D.忽奔走以先后兮答案:C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介宾结构后置句。5.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帝高阳之苗裔兮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③惟草木之零落兮④恐美人之迟暮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答案:C③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①结构助词,“的”;②宾语前置的标志。6.名句填写。(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纫秋兰以为佩。(2),春与秋其代序。(3),何不改此度?答案:(1)扈江离与辟芷兮(2)日月忽其不淹兮(3)不抚壮而弃秽兮课后强化作业课内挖潜一、阅读《离骚》(节选)部分,完成1~4题。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帝高阳之苗裔兮(后代子孙)朕皇考曰伯庸(死去的父亲)B.惟草木之零落兮(思)肇锡余以嘉名(通“赐”,赐给) C.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盛多的样子)扈江离与辟芷兮(生长在幽僻处的香草)D.乘骐骥以驰骋兮(骏马,比喻贤智之臣)不抚壮而弃秽兮(安抚、安慰)答案:D抚:握持。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比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纫秋兰以为佩(比喻美好的才能)B.汩余若将不及兮(比喻时光流逝得快)C.乘骐骥以驰骋兮(比喻一马当先的人)D.恐美人之迟暮(喻指君主,一说是自喻)答案:C骐骥:比喻贤智之臣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恐美人之迟暮B.乘骐骥以驰骋兮C.惟草木之零落兮D.恐年岁之不吾与答案:A美人:喻指君主。4.填空。(1)《离骚》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诗。(2)屈原在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以四言为主的《诗经》体的新诗体,因这种诗体的作品又以为最,故又称。(3)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以为代表的主义,“骚”指以为代表的主义。(4)诗歌开头追溯世系,详记生年和名字的由来,其用意是,也即下文提到的。(5)“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这句诗的诗意是。(6)屈原用两句诗表达了“时不我待”的思想,这两句诗是,。(7)《离骚》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篇,该部分浪漫主义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答案:(1)屈原抒情(2)楚辞体《离骚》骚体(3)《诗经》现实《离骚》浪漫(4)强调禀赋的纯美内美(5)以采摘坚贞芳香之草木,隐喻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6)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7)浪漫主义的特点集中体现在用“香草美人”比兴上5.翻译以下诗句。(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译文:(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译文:答案:(1)时光迅速地逝去,未尝稍停,新春与金秋相互交替,永无止境。(2)你应该乘骏马而奔驰啊,请来吧,我在前面给你带路。课外拓展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原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6.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害怕B.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聪:聪明C.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穷:贫穷D.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主旨、意图答案:DA害,作“患”讲,这里是嫉妒的意思;B聪:明;C穷:处境困难或不得志。7.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1)平伐其功。(2)皭然泥而不滓者也。A.(1)屈平就抹杀了别人的功劳。(2)就像是白色的泥土,它是不会变成渣滓的。B.(1)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2)仍保持高洁的品德,虽经污泥而未被污染。C.(1)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2)就像是白色的泥土,它是不会变成渣滓的。D.(1)屈平就抹杀了别人的功劳。(2)仍保持高洁的品德,虽经污泥而未被污染。答案:B伐:自夸,炫耀。皭:洁白。滓:污黑。8.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2)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4)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答案:(1)反问(2)排比(3)比喻(4)夸张9.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1)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是。(2)“离骚”的含义是。(3)司马迁以排比句式高度概括屈原的文辞品行特点的一句是。答案:(1)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或“盖自怨生也”。(2)离忧。(3)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10.概括本文第三段的段意。答: 答案:本段文字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作《离骚》的原因,二是对《离骚》作了高度的评价。11.阅读下面这则消息,请在横线处补写出专家的观点。不超过40个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举办论坛,直面当前是否应该恢复繁体字的社会思潮,专家认为`。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董琨通过对汉字演变历史的简要介绍,认为无论从字体还是字形结构来看,简化是汉字演变的主要倾向。任何一种文字符号系统,都要取得简易度与区别度的最佳协调。董琨认为,目前社会上存在“复繁”和“进一步简化”两种思潮,都有些偏颇,均不可取。基于中文信息处理的需要、两岸四地来往交流的现状以及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目标,他提出可以借鉴八十年代新加坡教育部确定的“识繁用简”原则,在中小学学生的语文课本后边附上繁简字对照表,让学生对两种文字都能有所了解和掌握。答:答案:恢复繁体字不可取,简化是汉字演变的主要倾向,建议以“识繁用简”作为学习原则。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句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可增删个别词语)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日子都很精彩,①有时有些平淡,苍白有时伴随着,有时或者有些灰暗。但只要我们心中充满阳光,就能“每天拭亮一个太阳”。②黑暗代替了明亮,用七色代替苍白,用新奇代替平淡。(1)(2)答案:(1)有时有些平淡,有时有些苍白,有时有些灰暗。(2)用新奇代替平淡,用七色代替苍白,用明亮代替黑暗。13.(2010·重庆卷)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坚持的理由要有针对性;(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老师婉拒说:学生坚持说:答案:(示例)一个行囊,已足够你背的了,况且我的行囊里东西不多。 我年轻力壮,再背一个又何妨?14.(2010·黄山联考)仿照下列句子,从“善良”“高贵”中选择一个话题,写一句话。例句:看到今天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唯一目标,看到许多人的全部生活由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我为人们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丰富。 答:答案:(示例):(1)看到医院拒收付不起昂贵医疗费的危急病人,看到商人出售假药和伪劣食品,我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善良。(2)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毫无廉耻,看到有些人为了得到权力和地位卑躬屈膝,我为这些人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高贵。(任选其一即可)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