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15《离骚(节选)》教案 粤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4.15《离骚(节选)》教案 粤教版必修1

ID:1156421

大小:73.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6-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高中语文4.15《离骚(节选)》教案粤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2.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教学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疏通语句,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屈原的精神表现和诗人讴歌、追求的政治理想。    2.文言词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有关资料    1.屈原生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据《史记 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 ,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屈原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3.《离骚》    《离骚》是《楚辞》篇名,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   二、朗读    1.教师领读,总结: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2、学生自由诵读。参照注释,疏通文义,划分朗读节奏。   三、从“帝高阳”到“曰灵均”八句为第一段。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    1. 自述家世、出生时辰。    高阳,苗裔,朕(秦始皇后成皇帝专称),皇考(如丧考妣),摄提,贞,孟陬。   从远古帝颛顼帝说起,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    2.皇考为作者命名。 览揆,初度,正则:公正而有法则(平),灵均:善良而又平均(原)    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诗人以为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器度非凡,又获嘉名,诗人认为这正是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之所在。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 四、从“纷吾既有”到“先路也”为第二段。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    3.作者内美且修能。    纷,修能,扈:披,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 作者身披各种香草(比喻良好的品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希望有所作为。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4.早搴夕揽惜时修德。 搴,阰,宿莽    早起登山,夕入洲泽,所采的都是芳香坚固耐久的植物,比喻自己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长久之道。    5.时不我待,担心美人迟暮。    由其自身深感时不我待,推广开来,言及天时运转,春秋轮转,草木零落,年岁将尽,担心君王如不能及时举贤用能,则将无所成就,表达积极进取、忠君忧国的生活态度。    6.弃秽改度用贤才。    提出“抚壮”“弃秽”和任用贤才的政治主张。节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积极进取,而且胸怀大志,愿为国家效力,按理应得到楚王的了解和信任,这就为下文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诗人所遭遇的挫折作了铺垫。        第二课时  一、 从“昔三后”到“而改路”为第三段。诗人先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前八句),而后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诉自己的謇謇忠心和事君不合的悲惨遭遇(后十四句)。    7.赞颂三后之纯粹。    诗人赞颂先古三王的美好品行,重用各种贤才,希望楚王能向古圣先王学习。    8.尧舜和桀纣的对比。    耿介,昌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放不羁。捷径:喻政治上的邪道。    帝王不同的政治作为,委婉的告诉楚王要向先圣王学习,遵循治国之道,任用贤才。    9.党人和自己的对比。    党人只图享乐,结果祸国殃民,既表示对党人的痛恨又替君王国家担忧,告诉楚王要远小人,任用真正的贤才,委婉地劝告怀王莫蹈昏君亡国的覆辙。    10.自己忠而被谤的遭遇。    踵:脚后跟,武:足迹,荃:香草名,喻楚怀王 。   他希望楚王仿效明王圣君,而怀王却被小人包围,听信谗言,致使诗人忠而被谤,信而见疑。    11.最后又以婚约失败为喻,表达了变法革新所遇的挫折,委婉地发出对楚王昏庸无能、反复无常的痛心。    总结:课文节选部分的诗句,突出表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纯洁德行、心忧天下和嫉恶如仇的品性。这些情感具有深远宏大、剧烈动荡的特点。在写法上,以抒情为主,描写和叙事为辅,但抒情又不空洞苍白或呐喊狂叫,而是用美丽的想像和诗化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三课时   一、艺术欣赏    1.《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 ,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明确: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    用众芳、椒、桂、蕙等比喻群贤,用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    2.在诗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如:古代明君用群贤与昏庸君王狂放不羁“路幽昧以险隘”的对比,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的对比。    3.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具体体现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上,在诗中,诗人尽情地发挥他那神奇的想象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声,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表现了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的精神,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二、语法总结    1.通假字    辟:通“僻”,幽僻 。道:通“导”,向导。 正:通“证”,作证,为证 。   2.古今异义    朕:第一人称代词“我” /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 认为 。   代序:依次替代 / 把与本书相关的文章放在书前来代替序言的文章 。   纯粹:美德,完美 / ①不搀杂别的成分 ②副词,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   捷径:邪出的小路 / 近路。   党人:结党营私的小人 / 同一个党派的人。   武:足迹 / 关于军事的。   3.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   4.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肇锡余以嘉名    介词结构后置 。   5.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三、讨论面对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请大家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论文,阐明自己的观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