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教案07332
加入VIP免费下载

《离骚》教案07332

ID:1156438

大小:6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6-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离骚》教案一、教学对象:高一学生二、学情分析:1、知识能力储备: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还需注重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旬式,理解并掌握词类活用,为进一步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但阅读不止如此,还需着重培养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文学文化知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2、个性心理特征: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抽彖逻辑思维逐步加强,学生渐渐地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高一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且竟争意识不断加强。教师应加强理论指导,引导学牛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加强师牛、生生的协作交流。学法:口主学习;协作式学习。三、教材分析: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教学重点是在熟读巧诵的阜础上,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怙:;了解赋比兴、重章叠句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了解四言诗、骊体诗、五言诗的节奏。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屮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屮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二)、能力目标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悄,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策略:课堂纽织策略:采用渐进分化式,捉出问题,逐层展开,分层次教学。学生控制策略:及时让学牛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完成任务,掌握获取知识的于•段和途径,正确控制自主学习,达到认知的意义建构为目的。(―)教法:谈话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牛围绕自身的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中明确研究方向,和 互学习,集思广益。活动法: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活动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及时巩固书本知识,从而更好地分析课文内容。六、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二)、教学难点1、引导淫生对诗作屮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了的理解。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七、教学方法: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怙: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八、教学用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毛泽东在《沁园春.雪》小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犬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人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來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2)、解题1)、简介“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惣地的歌谣,汲収民间文学特别是处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矩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示的一次诗体人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2)、屈原及《离骚》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屮,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少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Z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其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楮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Z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煤恻的情绪。《离骚》是屈原一牛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 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耍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耍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來概括《诗经》,用“骚”來概括《楚辞》。《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Z思的作品,本课便是选于其屮的20-32节。(第二部分让学牛结合《示范课堂》白己阅读便可以了,老师简明扼要地捉一下要点即可)(3)、诵读课文1)、指名学生朗读,指正生字的读音及5了的节奏。2)、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扌n,随文切分。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z多艰。余/虽/好修娉/以機羁兮,密/朝详/而夕替。并结合思考练习三,明确《离骚》诗中运用“兮”及它的对偶手法。3)、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4)、整体把握课文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2)、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明确:第-•段写作者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表现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5)、重、难点解决过程先找到笫一段中抒情的句子,再以它为线索说说诗里写了哪些内容。明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Z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溢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口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1)、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从文屮用原话找到“所善”、“此态”、“前世之所厚”之具体所指的旬了。)2)、提问:第一节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牛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牛活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犬下之忧而忧,后犬卜•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3)、提问:屈原一生Z“所善”是“好修妗以機羁継兮”,却为什么“審朝评而夕替”?冇哪三个原因?明确:小人投机(“众女”“谣涿”);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4)、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溢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口以死直兮,固前世Z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惣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6)、板书: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短、施美政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心’忐:屈心抑憑、九死未悔(7)、重点赏析: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涿谓以善淫。 评析: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口我形彖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了。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來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冇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悄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运用:(翻译)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淫乱。2):亦余心Z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评析: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乂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口,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鹫鸟,孤傲、侨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处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英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口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运用:(翻译)只要是我心屮所向往喜欢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会示悔。(8)、小结:笫一部分口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9)、作业:背诵课文第一段。(二)、第二课时1、检查淫生背诵第一段。多形式地熟读第二段。2、课堂训练。A、区别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哀民生Z多艰(主谓间)高余冠之岌岌兮(定语后置标志)以长太息以掩涕兮(相当于“而”,文中大多数既替余以蕙纔兮(因为)竟周容以为度(介词:后省去“Z”,把)固固时俗之工巧兮(本來)自前世而固然(本来)B、指出下列句了的句式特点。不吾知其亦已兮。(否定词引出的宾语前置)长余佩之陆离。(“之”字的定语后置)3、诗中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据此,有人认为:血対强大的敌人,丿用原妥协了。请同学们朗读后讨论。明确:(板书)退隐的闪念:回车复路、退修初服爱国的决心:好修为常、体解未变4、赏析:民生各冇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Z可惩。评析:这儿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白知之明、白谋之熟、白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Z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悄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來了.继之乂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运用:(翻译)我生各冇各的喜好,我独爱美,并R习以为常。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败的吗?5、疑难指津1)、《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彖?解析:《离骚》为我们犁造了屈原这一高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冇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Z岌岌兮,长余佩Z陆离。”“制芟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Z多艰”“怨灵修Z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了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梢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Jjfio2)、《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本文用花草禽1%來比喻自己美好的詁德。还用打比方来说理。如用〃岛之不群兮〃来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比喻君了与小人不同流合污。〃価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白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芟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芟荷”、“芙蓉”而來,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乂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彖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乂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最麻,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芟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Z岌岌兮,氏余佩Z陆离”等,将“兮”字去掉,对偶Z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6、布置作业课后讨论:屈原的和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他的精神影响到哪些后来人?你怎样看待这种精神?请将你的看法写成短文。本文诗人用花草禽鸟來比喻白己美好的品徳,还用打比方來说理。如用〃鸟之不群兮〃来说明口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圜Z能周兮?夫孰界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为小人不同流合污。〃価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芟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笫|川句中的“芳”口然由“芟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川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冇用“如”、“似”、“若”Z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而的比较抽象 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