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版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并序)》参考资料1.课文解读⑴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的小序,为徐陵所加。据小序所记,这首诗写成于汉末建安年间(196——219)。后来宋朝郭茂倩收进《乐府诗集》,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又取诗歌的首句,题为《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属于乐府歌辞。乐府,原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这些采集得来的歌辞,称为“乐府歌辞”、“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属于古体诗中的一种。⑵基本解读这是一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它长达353句,1785字,被清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称为“长诗之圣”。这首诗叙述和描写了东汉末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诗篇对这对年轻夫妻的不幸遭遇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对刘兰芝的反抗精神给予了热情的赞扬,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诗歌的末尾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以民歌的幻想形式,表现了人民对于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诗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通俗朴素,结构严谨,在叙述和描写中充满浓厚的抒情色彩。这首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古代民间叙事诗中的著名诗篇,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高峰。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明代胡应麟称之为“百代而下,当无继者”的“古今绝唱”,对后世的诗文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成诗的经过,序中的“遣”、“逼”两字,集中地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遣”、“逼”两字展开故事情节。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两句既是起兴,以孔雀飞离时徘徊眷恋的情景,引出故事;又为全诗定下了悲剧的基调,形成了缠绵凄楚的气氛。汉代一些描写夫妇离散的作品,常用双鸟分飞作为起兴。如汉乐府《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下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这是全诗的开端,是刘兰芝对其夫焦仲卿的诉说。通过诉说展开矛盾:兰芝婚后夫妻分离,与仲卿“相见常日稀”;兰芝勤于劳作,“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尽管如此,仍被焦母故意刁难:“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既然不为婆婆所容,只好自请离去,“及时相遣归”。第二部分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这是全诗的发展,写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依依不舍,仲卿发誓要接兰芝回来。这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府吏得闻之”到“慎勿违吾语”:写仲卿为挽留兰芝而向母求情,他认为婚后才“共事二三年”,而且“女行无偏斜”,请求母亲收回成命,留下兰芝;但遭到拒绝。焦母以“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为名,要仲卿立即休妻:“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当仲卿跪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时,遭到母亲的训斥:“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仲卿无可奈何,只好说服兰芝回娘家暂住:“卿但暂还家”,但仍盼望日后夫妻能再次团聚:“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第二层从“新妇谓府吏”到“涕落百余行”:写兰芝的个性、神态和动作,显示出她坚决、镇静,忍痛与婆婆、小姑话别。兰芝为人很有个性,她深知被婆婆休弃,以后不可能重回:“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她与仲卿也“于今无会因”。她离开婆家前,“新妇起严妆”,郑重打扮,形态庄重;她忍受被休弃的通苦,“上堂拜阿母”,与婆婆告别,临走还“念母劳家里”。可见她是一个知书达礼、体贴婆婆的好媳妇。兰芝又与小姑话别:“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嘱咐小姑尽心赡养婆婆。第三层从“府吏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被遣回家,夫妻告别,依依不舍。途中两人盟誓,永远忠于爱情。仲卿表白“誓天不相负”,兰芝表明“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
:这仍是全诗的发展,写兰芝回到娘家后的遭遇。这部分也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入门上家堂”到“老姥岂敢言”:母亲开始不谅解女儿,“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对兰芝被遣归很不理解;后来听了女儿的叙述,才体谅女儿的处境。当县令和太守遣媒来刘家求婚时,母亲以“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而婉言谢绝。第二层从“阿兄得闻之”到“便可作婚姻”:阿兄见利忘义,逼妹改嫁。阿兄趋炎附势,认为兰芝“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逼兰芝改嫁给太守之子。在“处分适兄意”的情况下,兰芝“那得自任专”,只好违心地“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第三层从“媒人下床去”到“郁郁登郡门”:媒人得到答复,回去禀报府君。府君“心中大欢喜”,于是选定良辰吉日,为婚事大肆铺张。以“络绎如浮云”、“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等热闹情景来反衬兰芝的悲惨命运。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这是全诗的高潮。写兰芝、仲卿以死抗争,双双殉情。兰芝为兄所逼,即将改嫁。她悲愤欲绝,“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她与仲卿约定,两人“黄泉下相见”。到了成婚之夜,她“举身赴清池”,投水而死。仲卿也“故作不良计”,“自挂东南枝”,自缢于庭树。两人以死殉情,对扼杀他们的封建家长制作出了强烈的控诉。第五部分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这是全诗的结尾,描绘了他倆合葬和化鸟的情况。他们生前为封建家长所逼而分离,死后得以合葬,墓地上的松柏和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又化作鸳鸯双飞,相向而鸣,情意缠绵。这表达了作者对这对不幸夫妻的深切同情和良好祝愿。⑶精华鉴赏①故事情节完整紧凑,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全诗紧紧围绕兰芝被“休遣”和被“逼婚”
来展开情节。情节完整紧凑:首先是兰芝自诉,自请遣归;仲卿求情,遭母训斥;兰芝辞别,夫妻分手。其次是兰芝回到娘家,阿兄逼嫁;兰芝仲卿相约,誓同赴死;最后是双双殉情,化鸟双飞。全诗经过精心剪裁,有简有繁,详略安排得当。例如:诗的开头兰芝自叙身世,从十三岁说起,一年一年进行排比铺陈,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她无辜被逐作了铺垫。又如兰芝离开焦家时,细致描写其妆束,衣履佩饰,姿态容颜,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极为详尽,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而写兰芝回到娘家,刘母对她“不迎而自归”感到万分惊诧时,兰芝只用“儿实无罪过”一句,就将自己的满腹委曲表现出来了。②人物个性鲜明,形象刻画生动。这首诗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成功地塑造了几个典型人物的形象,各有特色,性格鲜明。其中对兰芝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成功。这首诗通过兰芝的自诉以及后来与婆婆、小姑告别,离开焦家时的装束等情节,表现了她的聪明能干、热爱劳动、看重感情、知书达礼等美德。“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中的“故”字,既显示出焦母的故意挑剔,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这几句,反映了兰芝自尊、不屈的性格,表明兰芝不是甘愿逆来顺受的弱女子,而是外柔内刚的坚强女性。自遣请归,一则因不堪焦母凌虐,再则因深知遣归之势不能挽回。“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这句句表明了兰芝有礼有节,举止得体。兰芝回到娘家后,“人事不可量”,“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面对阿兄的逼嫁,她忠于爱情,不为权贵和金钱所动,表现了人格的尊严。最后,她知道无法与仲卿活着团圆,就向仲卿提出一同自杀的约誓:“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她为爱情而死,在这出悲剧中谱写了一曲悲壮之歌。以“举身赴清池”的行动,以死殉情。③首尾呼应。这首诗开头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托物起兴,结尾以浪漫主义手法,用鸳鸯双飞寄托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诗中以鸳鸯照应开头的孔雀,以一鸟独飞开始,以双鸟和鸣终结,诗意浓郁。⑷参考译文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自己发誓不再改嫁。她娘家的人逼迫她,她于是投水而死。仲卿听到这个消息。自己也在庭院里的树上吊死了。当时的人哀伤他们的不幸,就写了这首诗。孔雀向东南方飞行,每飞五里就徘徊一阵。“我十三岁能织出精美的白绢,十四岁学会了裁衣。十五岁能弹奏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心中常常痛苦悲伤。你已做了庐江府的官吏,遵守府里的规则专心不移。我独自留守空房,夫妻相见的日子非常稀少。我每天雄鸡一啼就上机织绢,每天晚上都不能休息。三天织成五匹,婆婆还故意嫌我织的慢。不是我织的动作慢,而是你家的媳妇实在难当。我不能胜任你家的驱使,白白地留下也没有什么用处。你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仲卿听了妻子的诉说,就到堂上禀告母亲:“我本来就没有高官厚禄的福相,幸亏娶得了这个好媳妇。成年后结为夫妻,死后在黄泉也要相依为伴。我们共同生活才两三年,刚开始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没有不端正的地方,哪里料到会招致您不喜欢呢?”焦母对仲卿说:“你为什么这样见识短浅!这个媳妇没有礼节,她的行为举动自作主张。我的心里久已怀有怨气,你哪能由自己作主!东家有个聪明贤慧的女子,名字叫做秦罗敷。她的体态可爱无比,做娘的替你去求婚。你赶快休了这个媳妇,打发她立刻走,千万不要挽留。”仲卿伸直身子跪着说:“母亲请听我禀告,今天如果休弃了这个媳妇,我一辈子也不再娶妻!”母亲听了这些话,捶打着坐床勃然大怒:“你这小子胆大包天,怎么胆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早已恩义断绝,当然不会依从你!”仲卿默默无言,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开口对妻子说话,哽哽咽咽地说不出声:“我本来不休弃你,只是母亲逼迫我这样做。你只管暂且回到娘家去,我现在也暂且回到官府去办事。不久我会回家,回来后必定接你回来。为了这件事,你就受些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的话。”兰芝对仲卿说:“
不必再添麻烦吧。当年冬末春初的时候,我辞别娘家嫁到贵府上。行事都顺着婆婆的心意,一举一动哪敢自作主张?白天黑夜辛勤劳作,孤零零地受尽折磨。总以为没有什么罪过,可以终生供养婆婆以报答大恩。但是仍然被赶回娘家,还说什么再回来呢!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绣的花纷繁美丽焕发光彩。还有红色绫罗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满香袋。衣箱和梳妆用的匣子有六七十个,都用碧绿的青丝绳捆着。各种各样的物品都不一样,每种东西都在里边。我人很卑贱,我的东西也不值钱了,不配用来送给后来的新娘。就留着作为赠别的纪念吧,从今以后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这些物品时时给你安慰,永远不要忘记我。”雄鸡叫了,外面快天亮了,兰芝起身郑重地梳妆打扮。穿上我的绣花夹裙,每件事都要做四五次。脚下穿上丝绸做的鞋子,头上戴的玳瑁首饰闪闪发光。腰间束的白绸裙带像水一样轻盈流动,耳朵上戴着闪光的耳坠。手指像削尖的葱白那样细嫩,嘴唇像含着朱砂那样红润。轻巧地迈着细小的步子,姿态美妙举世无双。兰芝走上堂前拜别婆婆,婆婆怒气未消。兰芝说:“我以前在娘家做女儿的时候,从小生长在乡间。本来就没有好的教养,更有愧于同您家少爷结婚。接受了婆婆的很多彩礼,嫁过来却不能胜任婆婆的驱使。今天我要回到娘家去了,惦念着婆婆在家里操劳。”从堂上退下来和小姑告别,眼泪像连串的珠子一样落下来。“我当初嫁来的时候,小姑才扶着床学走路。今天我被赶回娘家,小姑已经长的和我一样高了。你要尽心奉养老人,好好地照料自己。每年的七夕和每月的十九,你在嬉戏的时候不要忘记我。”说完就出门登上车子离去,眼泪像雨一样流淌。仲卿骑马走在前面,兰芝乘车走在后边。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声音,一起在大道口相会。仲卿下马走进车中,低着头同兰芝附着耳朵小声说话:“我发誓不同你分离,你暂且回到娘家去。我现在也暂且到府里去办公,不久将接你回来,我对天发誓决不背弃你。”兰芝对仲卿说:“感谢你的一片诚挚情怀!你既然这样记住我,我不久就盼望你到来。你应当做磐石,我应当做蒲苇。蒲苇像丝一样柔韧,磐石不会转动迁移。我娘家有个同胞的哥哥,性情和行为暴躁如雷。恐怕他不会顺从我的心意,想到将来我心如油煎。”挥手告别两人怅惘若失,双方同样依依不舍。
兰芝走进娘家走上厅堂,进退都感到脸上无光。母亲拍着手大吃一惊,想不到你会自己回来。“我十三岁教你织布,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学会弹奏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规矩,十七岁打发你出嫁,总以为不会有什么过失。你今天犯了什么过错,娘家不接你就自己回来呢?”兰芝惭愧地回答母亲:“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母亲听了十分悲伤。兰芝回家才十几日,县令就派遣媒人来说亲。媒人说县令有个三少爷,容貌体态美好举世无双。年纪才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多才能。母亲对女儿说:“你可以自己去应付他。”女儿含着眼泪回答:“兰芝当初回家时,仲卿再三嘱咐我,我们立誓永不分离。今日如果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不妥当。还是回绝来做媒的人吧,以后慢慢再谈这件事。”母亲告诉媒人说:“我们贫贱人家有这个女儿,刚出嫁就被休弃回到娘家。不能做小官吏的媳妇,哪里配得上贵公子呢?希望你多方面去打听,我们不能答应你。”媒人离去几天以后,县令随即派去向太守请示工作的县丞回来了。县丞说有位兰家姑娘,她家里承继先人的仕籍有人做官。又说太守有位五少爷,娇美文雅尚未结婚。太守派遣县丞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的话。(县丞来到刘家)直截了当地说,太守家里有这样一位好郎君,已经想和你家结亲,所以派遣我来贵府做媒。母亲谢绝媒人:“我的女儿早先已有不改嫁的誓言,我老太婆还敢说什么话!”兰芝的哥哥听到了这件事,很不痛快心中烦恼。开口告诉妹妹说:“你拿主意为什么不仔细考虑!你先嫁的只是一个小府吏,再嫁的却是太守的公子。运气的好坏有如天地之别,足够你荣耀一辈子了。你不嫁给这样的好郎君,往后打算怎么办呢?”兰芝抬起头来回答说:“道理确实像哥哥所说的那样。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没想到半路上又回到哥哥家里。如何处置应当依照哥哥的主意,我哪能自作主张!虽然同府吏已有誓约,但是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缘了。立即答应他们这门亲事吧,就可以结成婚姻。”媒人走下座位离开,还连声说:“是,是,就怎么办,就怎么办。”
他回到太守府禀报太守:“下官我奉您的命令(去说媒),谈得十分有缘分。”太守听了这个消息,心中非常高兴。连忙翻开历书观看,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适宜,因为“六合”正好相应。良辰吉日是三十日,今天已是二十七了,你可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大家互相传话赶快收拾,人来人往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结连不断。画着青雀和白天鹅的船,船的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帜,轻轻地随风飘动。金色的车子,配上白玉镶的车轮,青骢马在缓慢地前进,镂刻着金饰的马鞍四周垂着彩缨。赠送的聘金就有三百万,都用青丝穿起来。各色的绸缎有三百匹,还有从交州、广州买来的山珍海味。迎亲的随从人员有四五百个,热热闹闹地来到郡府门前。母亲对女儿说:“刚才接到太守的婚书,明天就要来迎娶你。为什么还不做出嫁的衣裳?不要让喜事办不成。”兰芝默不作声,用手巾掩着口啼哭,眼泪落下来就像流水一样倾泻。她移动自己的琉璃榻,搬出来放在前边窗口之下。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早上做成了绣花的夹层裙子,晚上制成了单层的罗纺短衫。天色昏暗就要黑了,兰芝满腹愁思走出家门啼哭。仲卿听到这个变故,就请假暂时回家。到兰芝家还有二三里路,仲卿伤心,马也悲鸣。兰芝熟悉仲卿的马的叫声,就轻步快走去迎接仲卿。她怀着怅惘的心情远远望着,知道是仲卿来了。兰芝举手拍着马鞍,哀声长叹使人伤心:“自从你离别我以后,人世间的事情不能预料。果然不能如我们原先所希望的那样,事情又不是你所能详细知道的。我有亲生母亲,还有个哥哥一起逼迫我。已把我许配给别人,你回来又有什么指望!”仲卿对兰芝说:“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块磐石方正又厚实,可以存在上千年;你这蒲苇只是一时坚韧,只能保持短暂的时间。你将会一天比一天高贵,我却要独自走向黄泉!”兰芝对仲卿说“没想到你竟说出这样的话!我们同是被人逼迫,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我们在黄泉之下再相见吧,不要违背今日的誓言!”两人拉手告别,各自回到家中。活着的人却作死的诀别,抱恨不已哪可说得尽呢?想着要与人世长辞,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了!仲卿回到家里,走上厅堂拜见母亲:“
今天大风大寒,寒风吹折树木。浓霜凝结在庭前的兰花上。孩儿今天就如日落西山,使得母亲以后很孤单。我是故意作出这不好的打算,你不要埋怨鬼神!祝您寿比南山,身体健康腰板硬朗。焦母听了儿子的这些话,如雨一般的眼泪随着说话声落下:“你是大户人家的子弟,又在大的官府任职。千万不要为一个妇人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弃她怎能算是薄情呢!东家有位贤慧的女子,美丽在城内城外都出了名。做娘的替你去求婚,早晚间就有答复。”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退回,独自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声叹息,(自杀的)打算就这样决定了。他转头向房内望去,越来越被忧愁所煎熬逼迫。(太守迎亲)那天牛叫马嘶,兰芝走进了举行婚礼的用青布搭成的篷帐。在阴暗的“黄昏”以后,在静悄悄的“人定”之初,(兰芝心里想着):“我的生命在今天断绝,魂魄离去尸体长留!”于是撩起裙子脱下丝鞋,纵身跳入清冷的水池里。仲卿听到这件时,心里明白这是永远的离别了。他在庭院的树下徘徊了一阵,就自己吊死在东南方向的树枝上。焦、刘两家要求把仲卿和兰芝合葬在一个坟墓里,于是合葬在华山的旁边。坟墓的东西两边种上了松柏树,左右两边种上了梧桐树。条条树枝交相覆压遮盖,片片树叶互相交错连接。树丛中有一对双双飞翔的鸟儿,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抬着头互相对着鸣叫,每夜都叫到五更时分。过路的人停下脚步来听,寡妇听了便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多多劝告后世的人,要把这个悲剧作为鉴戒千万不要忘记!2.习题解说⑴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了解这首叙事长诗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安排故事情节的,以便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整体认识。参考答案:这首诗安排故事情节的线索是:托物孔雀起兴——兰芝自请遣归——仲卿为妻求情——焦母怒而不许——兰芝辞别婆姑——夫妻路口分手——兰芝回家见母——阿兄逼妹改嫁——兰芝仲卿相约同死——两人双双殉情——合葬化鸟双飞⑵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比较刘兰芝与《氓》诗女主人公对爱情悲剧的态度,从而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参考答案:刘兰芝与《氓》诗女主人公对爱情悲剧态度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刘兰芝被婆婆休弃回娘家后,仍然忠于爱情,她与仲卿“结誓不别离”;当县令遣媒说亲时,她以“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而回绝;后来阿兄逼其改嫁,她与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到了成亲之日,她以“举身赴清池”的殉情行动,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对封建家长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控诉。《氓》诗中的女主人公被负心郎遗弃回到娘家,遭到兄弟的讥笑,“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她静下心来思考,“躬自悼矣”,独自伤心;她对负心郎不抱任何幻想,决然了断这场令其心碎的婚姻,“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刘兰芝温柔多情,在遭到爱情悲剧的打击后,以死殉情。《氓》诗中的女主人公性格刚烈,在遭到负心郎的遗弃后,与负心郎断然决绝。⑶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本题的命题意图,是以南宋陆游的《钗头凤》词与《孔雀东南飞》作比较阅读,理解古代妇女的爱情悲剧。参考答案: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钗头凤》词是陆游早年(31岁)的作品,描述了陆游怀念前妻唐琬的深挚感情,反映出封建社会婚姻不自由的悲惨现实。陆游与唐琬的婚姻是一出爱情悲剧。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感情很好。但唐琬不为婆婆所容,被婆婆休弃。后来陆游另娶,唐琬也另嫁他人。有一次陆游春日出游,在绍兴的沈园与唐琬相遇。唐琬以酒肴殷勤款待。陆游非常伤感,在园壁上题了这首《钗头凤》。词中的“东风恶,欢情薄”等句,对破坏美满婚姻的制度表示了强烈的抗议。相传唐琬看见之后,和了一首词,其中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不久,唐琬就抑郁而死。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发生于公元二世纪初的东汉末年,以仲卿自缢、兰芝投水自尽告终。在时隔将近千年以后的南宋,又重演了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恩爱夫妻被迫分离。唐琬抑郁而亡。两出爱情悲剧,都由媳妇不为婆婆所容而起。可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家长制的专横不知拆散了多少恩爱夫妻。其中的受害者,以妇女的遭遇最为悲惨。她们在婚姻大事上毫无自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了她们的婚事;一旦不为婆婆所容,即遭休弃。所以,封建家长制是无数爱情悲剧的导演者。争取婚姻自由,也成为反封建的一项重要内容。附:陆游《钗头凤》词注释:1)红酥手:红润而白嫩的手。2)黄滕(téng)酒:酒名。3)宫墙柳:以柳喻唐琬。她已另嫁他人,有如宫禁里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即。4)离索:离散,分居。5)泪痕红浥鲛绡透:沾染着脸上胭脂的红泪,把手帕都湿透了。鲛绡,丝绸制的手帕。6)山盟:盟誓如山不可移易,所以称为“山盟”。7)锦书难托:书信难寄。锦书,指书信。唐琬已被陆游之母休弃,而且另有丈夫,按照道义,不能在通书信。8)莫莫莫:表示绝望,只好作罢。相关资料:四十年后,陆游旧地重游,感慨不已,又写了两首《沈园》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棕一泫然。”⑷第四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理解和辨析文言实词的意义。分为两小题。参考答案:第1小题理解和辨析偏义复词的意义。①作息:劳作。意义偏指“作”,“息”只作陪衬。“勤作息”,意思是“辛勤劳作”。②公姥:婆婆。意义偏指“姥”,“公”只作陪衬。“白公姥”,意思是“禀告婆婆”。③父母:母亲。意义偏指“母”,“父”只作陪衬。④弟兄;哥哥。意义偏指“兄”,“弟”只作陪衬。第2小题理解和辨析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古今意义。①床:古义——诗句中指“坐具”。供人坐在上面。今义——
睡具。供人睡卧所用。②信:古义——使者,诗句中指媒人。今义——其中一个常用意义是“书信”。③谢:古义——诗句中的意义是“告诉”。今义——其中一个常用意义是“感谢”。3.相关资料(1)难句解释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这几句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无法解释清楚。有一种解释认为,这四句写的是县令遣人来说媒,被刘兰芝拒绝之后的事。每句的解释如下:“媒人去数日”:指县令遣发的媒人离去后的几日。“寻遣丞请还”:不久县令派去(向太守)请示工作的县丞回到县里。“请”和“还”的主语都是“丞”,“寻遣丞请”是兼语结构,“遣”的宾语“丞”是“请”的主语,“丞请还”是连动结构。“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说”的主语是县丞,“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是县丞说话的内容。联系课文内容,此处“媒人去数日”的“媒人”,不同于下文“遣丞为媒人”的“媒人”。前者受县令之命,为县令的三儿子说媒,遭到了拒绝。后者就是县丞。县丞因请示工作去了太守家,太守的主簿转达了太守的意见,要县丞为太守的五少爷说媒。明白了这些关系,就可知道“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以后的几句话都是县丞来到刘兰芝家后,对刘兰芝的母亲说的。“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是县丞向刘兰芝的母亲说他已在太守面前说了兰芝的好话,夸耀兰芝出身于名门。紧跟着的“云有第五郎”等几句话,是县丞向兰芝之母说明求婚的缘由。有人认为,“兰家女”是指刘兰芝。闻人侠《古诗笺》:“兰字或是刘字之讹。”此说可供参考。(2)“相”字的用法及区别。“相”是一个会意字,《说文》:“相,省视也。从目,从木。”本意是用“目”
看“木”,即“察看”。后来引申出其他一些意义。本课文中“相”字出现过19处,大致可分为三类:1)相(xi?ng)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他”、“它”等等。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还必相迎取(代“你”)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嬉戏莫相忘(代“我”)⑥誓天不相负(代“你”)⑦不得便相许(代“你”)⑧登即相许和(代“它”)⑨蹑履相逢迎(代“他”)⑩怅然遥相望(代“他”)⑾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2)相(xi?ng)表示互相,彼此。如: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③六合正相应④叶叶相交通⑤枝枝相覆盖⑥仰头相向鸣⑦黄泉下相见3)(xiàng)名词,相貌。如:①儿已薄禄相总之;“相”字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是很普遍的,用法也很多。只要结合语言环境,就不难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