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6课 孔雀东南飞 并序ppt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二章 第6课 孔雀东南飞 并序ppt课件

ID:1156548

大小:512.5 KB

页数:38页

时间:2022-06-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6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称之为“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塑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了叙事诗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诗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孔雀东南飞》这首叙事诗共350多句,1700多字,故事完整,语言朴素,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结构紧凑完整,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是汉乐府民歌的杰作。五四以来,被改编成各种剧本,搬上舞台。 1.字音识记yìmǔchuílínɡwēiwándàikōnɡhóupīnɡruímàocōnɡyǎoēnuópánhúfǔtiǎozhízhúfānɡfān 2.通假字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丁宁,通“叮咛”,嘱咐 3.古今异义在一起的日子自作主张 教养真情挚义 他结为亲家 迎接 4.一词多义推辞,谢绝告诉 看见,看到表示被动,相当于“被”休,即女子被夫家赶回家 施舍,赠送出嫁 wéi,动词,做,成为wéi,动词,算,算作wèi,介词,为了 5.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做官名词用作动词,买(1)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向东南(2)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从白天到黑夜从交州、广州 (3)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荣、荣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吉利 6.偏义复词劳作和休息,“息”无意义,偏指“作”父亲母亲,“父”无意义,偏指“母” 7.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汝是大家子②非为织作迟,君家难为妇(2)被动句①为仲卿母所遣(“为……所”表被动)②今日被驱遣(“被”表被动)③渐见愁煎迫(“见”表被动) (3)宾语前置句何言复来还(“何言”即“言何”)(4)状语后置句①仕宦于台阁②亦自缢于庭树③便复在旦夕④骆驿如浮云 全诗以_____为顺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全诗脉络如下: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封建家长制时间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鉴赏明确:这是一个比喻句。汉代诗常以鸿鹄徘徊起兴比喻夫妇离别,本诗开头引用这两句也有这个意思。用这两句话引起下文的故事,这在古代民歌中比较常见。这两句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形成哀怨缠绵的气氛。 2.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鉴赏明确:这几句诗从着装、佩饰、容颜、仪态等多个角度直接描写刘兰芝的美丽出众,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兰芝用自己的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向婆婆表示了她的无辜和坚强。 3.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鉴赏明确: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富个性。其中有质问:“作计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就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深刻而逼真。 4.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鉴赏明确:这几句诗运用互文手法,驰骋浪漫主义的想象,完成了故事的结局,在悲剧之外给人以无尽的感慨,是对上文现实主义手法的补充,也暗示了作者对焦刘二人的另一种美好祝愿。这种结尾跟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梁祝的合葬化蝶、窦娥的鬼魂复仇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1.刘兰芝离开焦家时为什么要精心打扮一番?她为什么不在焦母面前掉眼泪,而在小姑子面前才“泪落连珠子”?思考。分析明确:刘兰芝一大早就起来开始梳妆打扮,揣摩其中原因,一方面她是要把自己最美好的形象展现给焦仲卿,让他记住自己,如同给他们婚姻生活的一个纪念;一方面她不愿意向焦母示弱,精心打扮自己,似乎在向焦母表明她始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诗里写她打扮时“事事四五通”,多多少少透露了她内心的杂乱情绪。刘兰芝向焦母辞别时没有流眼泪,而是不卑不亢地说了一番合乎事实且略带不满的话;面对小姑子才泪流涟涟,这表现出她的坚强与理智。倾心点拨:抓住刘兰芝的性格特点和她的感情发展脉络来 2.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倾心点拨:这两次比喻分别出自刘兰芝和焦仲卿之口,找出两人当时说话的情境、说话时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再考虑对情节的发展是否有推动作用。分析明确:这个比喻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明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两人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3.“夫妻誓别”这一情节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倾心点拨:某情节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有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等。分析明确:有两个作用:首先,它再次强调了这对夫妇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们的分别,非是己愿,而是被迫,这就为后面写他们的殉情奠下了基石。其次,在分别之时,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如我意”,这就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因此从情节发展来看,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段落。 4.这首诗许多地方都注意到了前后照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显得真实自然,整首诗的结构也非常紧凑。哪些地方是前后照应的?倾心点拨:精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明确:(1)故事一开头刘兰芝向焦仲卿自陈时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七为君妇……”,她被遣回娘家,刘母大感震惊,说道:“……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七遣汝嫁……”这样不避重复地用一串铺排句,既与前面相呼应,表明此前刘兰芝所言非虚,也再次强调了刘兰芝的无辜与委屈。后来写刘兰芝做嫁衣时,这样写道:“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这几句突出了她心灵手巧,照应了“十四学裁衣”一句。 (2)故事开头焦仲卿向焦母求情时,焦母说:“……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结尾处焦仲卿自尽前拜别焦母时,焦母说:“……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3)刘兰芝离开焦家时,诗歌不厌其烦且用充满赞叹的语气描绘她的装扮、容颜、体态,这为下文刘兰芝回到娘家后,官宦人家纷纷来求亲作了铺垫。(4)焦仲卿送刘兰芝回家,两人作别时,刘兰芝说:“君当作磐石……磐石无转移。”后来焦仲卿误以为刘兰芝攀高枝时重提誓言,说:“磐石方且厚……便作旦夕间。” 1.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焦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却又怯于母亲威逼而较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 2.全诗结构完整、紧凑、细密。(1)诗歌情节的组织,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在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之间展开。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焦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焦仲卿的较弱。刘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映了焦母和刘兰芝的斗争。刘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刘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刘兰芝富贵不能淫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焦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阿母的顽固与焦仲卿的守约。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主角刘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焦仲卿的态度与斗争。 (2)结构上的细密还表现在呼应映衬上。篇中如十三织素云云、吾今且赴府云云、磐石蒲苇云云及鸡鸣之于牛马嘶,前后两默无声,皆是照应法。诗歌在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也加强了阅读这篇作品时浑然一体的感觉。此外,刘兰芝别焦仲卿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美女”的引诱,也在诗中有暗伏与照应,显示了结构上的精细和思维的缜密。 3.比兴、排比手法的运用极具特色。从序曲和尾声来看,开头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比喻两情难舍难分,情调凄恻悲怆,暗示了故事的悲剧结局。结尾用美丽而富有神话色彩的“鸳鸯对鸣”作结,前后照应,给人以联想和回味。排比铺陈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如刘兰芝离开焦家的一节中,从装束、衣饰、姿态、容颜多处铺叙,极写刘兰芝的“精妙”动人,从容镇定。句式整齐,词藻华丽,不但构成了声调和色彩可感的画面,而且对塑造人物、表达情感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即学即用】选取生活中的素材,留心身边人物生活中的对话,并写成一篇小文章。要求写作时注意人物的身份特征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楼主刘兰芝聪明、美丽、勤劳、善良,按理说应当得到婆婆的喜爱,为什么刘母不但不喜欢这个儿媳,反而横加指责,甚至决绝地逼迫焦仲卿休妻?应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第1楼刘兰芝没有给焦家生下儿子。在封建社会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从课文中“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看,虽在时间上有些夸张之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刘兰芝嫁到焦家已有几年时间,但却没有生下子嗣。焦家只有焦仲卿这一个儿子,焦家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所以从焦母决绝的态度也可以体会到,她要驱遣刘兰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解读主题】刘兰芝被休的原因 第2楼刘兰芝和焦仲卿感情很深,以致双双殉情,显示了他们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他们这深厚的感情使焦母感到失落,引起了焦母的不满。从文中看,刘兰芝没有公公,也就是说焦母是寡妇,在那个社会里,孤儿寡母生活是艰难的,可以想象,焦母是怎样含辛茹苦地把焦仲卿拉扯大,是怎样把全部的感情、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这唯一的儿子身上。儿子结了婚,与妻子感情日笃,不自觉中焦母感到失落,觉得是媳妇夺走了儿子,于是迁怒于刘兰芝,把怨气都撒在刘兰芝身上。刘兰芝虽外表柔弱,但内心刚强,虽对婆婆表面顺从,内心是不屈服的,这一点从她的自请遣归完全可以看出来,刘兰芝的刚强更惹怒了焦母,因此焦母对刘兰芝态度之决绝也就可想而知了。第3楼(续表)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