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6课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见”,与“均既若见录”中的“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相见常日稀.B.公将战,曹刿请见.C.府吏见丁宁.D.英雄所见略同.【答案】C【解析】A.动词,看见,看到。B.动词,拜见,谒见。C.与例句均为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D.名词,见解,见识。2.对下面句子中“书”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十六诵诗书②视历复开书③适得府君书④人多以书假余⑤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⑥军书十二卷A.①②同B.③④同C.⑤⑥同D.都不同【答案】D【解析】①经书;②历书;③书信;④书籍;⑤写;⑥文书,公文。3.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仍更被驱遣B.汝是大家子C.为仲卿母所遣D.渐见愁煎迫
【答案】B【解析】B项是判断句。A、C、D三项是被动句。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适得府君书(刚才)..B.故作不良计(故意)大人故嫌迟(特地)..C.幸可广问讯(幸亏)幸复得此妇(希望)..D.徒留无所施(用处)留待作遗施(施舍)..【答案】A【解析】B.后句“故”:仍旧。C.前句“幸”:希望;后句“幸”:幸而,幸好。D.后句“施”:赠送。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今且报府四体康且直..B.阿母为汝求为击破沛公军..C.君既若见录腰若流纨素..D.于今无会因因求假暂归..【答案】B【解析】B.均为介词,替。A.副词,暂且/连词,并且。C.代词,如此/动词,像。D.名词,机会/连词,于是。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终老不复取②伏惟启阿母③箱帘六七十④摧藏马悲哀⑤幸复得此妇⑥泪落便如泻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⑤⑥D.②⑤⑥【答案】D【解析】①“取”通“娶”;③“帘”通“奁”;④“藏”通“脏”。7.填空。(1)足下蹑丝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当作磐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举手长劳劳,______________。
(4)磐石方且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生人作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2)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3)二情同依依(4)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5)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节选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8.本诗开头两句(第一段)游离于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能删。这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孔雀失偶喻指夫妻离散,一方面营造了哀怨缠绵的情调,另一方面又统摄全篇,引起下文。9.第二段中画线的诗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艺术手法?突出了女主人公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艺术手法:铺陈。突出了刘兰芝多才多艺,知书达理,很有教养。]10.第三段仲卿、兰芝二人凄楚话别时,兰芝为什么要赠物于仲卿?请作具体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遗物为念,赠物之美,衬托了兰芝的才德,也表现其对仲卿的挚爱之情。(意对即可)11.从上述刘兰芝的“自白”中,可以看出她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勤劳善良、孝顺婆婆、忠于爱情(注重感情)等优秀品质。(意对即可)12.刘兰芝所说的“人贱物亦鄙”有何深刻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人的地位对物质价值的重要影响,揭露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意对即可)三、类文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13.下列对这首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的开头三句是作者叙述,第四句是女主人公——一个被丈夫休了的女子的发问。后四句是故夫的回答,“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是女主人公的话,后六句是故夫的话。B.女主人公见了休了自己的故夫,不但未埋怨、责难,还长跪在地,关心地询问新妇的情况,可见她恋情不断,欲借此机会重续前缘。C.“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两句含意丰富,表达的感情复杂:一是对故夫说故人好于新人的委婉驳斥,表达自己不完全相信;二是借此抒发自己被无情休弃的痛苦、哀怨;三是委婉地讽刺故夫当时喜新厌旧的行为。D.张琦曾评此诗:“巧拙既殊,钝捷亦异,而爱憎取舍,一切反之。”巧、捷是言弃妇,拙、钝是说新人;“爱憎取舍,一切反之”,说的是故夫。这种反常的爱憎取舍以“新人不如故”作结,不仅批判了薄情无义的行为,而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E.《上山采蘼芜》悲痛哀绝,抒情强烈鲜明;《孔雀东南飞》哀而不伤,伤而不怨,其情隐而不发。【答案】B【解析】B.并无“恋情不断,欲借此机会重续前缘”之意。E.《上山采蘼芜》女主人公并
未“悲痛哀绝”,而是较委婉。14.比较《上山采蘼芜》《氓》和《孔雀东南飞》的三位女性形象,简要说明她们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相同点:都美丽、勤劳,但都被抛弃。不同点:①《氓》中的女子表现决绝,刘兰芝表现勇敢,并且具有反抗精神,而本诗中的女子缺少这些精神。②《氓》中的女子是被“二三其德”的丈夫抛弃,刘兰芝是被婆婆驱遣,这个女子是被喜新厌旧的丈夫抛弃。(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双白鹄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妻卒染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踌躇顾群侣,泪落纵横随。1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和对话的形式,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夫妻别离的悲剧。B.本诗与《孔雀东南飞》都采用了以美禽起兴的艺术手法。C.通过本诗与《孔雀东南飞》的对比,我们能够认识到《孔雀东南飞》的起兴不是与下文情节全无关系,而是有一定的暗示性的。D.“十十将五五”一句是以白鹄们结伴而飞,反衬出一对白鹄因雌鸟疲病而不得不分离的悲剧画面。【答案】B【解析】《孔雀东南飞》记叙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故事,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双白鹄》所叙就是两只白鹄的生离死别的场景,并未用起兴手法。16.诗歌中用“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的形象描写出了什么样的生活现状?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描写出了妻猝然染病,不能比翼齐飞,美好生活不再有的生活现状。作用:在全诗中奠定了雌雄离散的凄凉基调。(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西北有高楼①无名氏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注】①《西北有高楼》是产生于汉末的一首文人五言诗,为《古诗十九首》之一。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描摹眼前所见实景,高楼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云缥缈,呈现出一种奇幻的景象。虽然高峻,却给人以孤清之感。B.“商”声清切而“多伤”,当其随风飘发之时,多么凄凉!奏到“中曲”,徐徐迟回,叹息声声,追着消散而逝的琴韵回旋。C.诗人着力描摹琴声,全从听者耳中写出,但读者从琴韵和叹息声中,可以隐隐约约看见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堕泪的“绝代佳人”。D.全诗融情于景,语言形象生动,风格朴素浑厚,从高楼写起,以高飞作结,当中交错描画弦歌之声及听者感受,写得缥缈空灵。【答案】A【解析】“前四句描摹眼前所见实景”错误。18.试分析这首诗的主旨。【答案】此诗运用典故以及比喻、寄托等手法,借不遇佳人“知音”之悲,抒写了自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反映了一种被压抑的苦闷、悲伤与期待,表现了东汉末年一部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生活中彷徨的知识分子的悲凉和迷茫。四、语言运用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答案】(1)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双增加,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2)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听书这种阅读方式因为更加便捷,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却会产生阅读浅表化问题。20.下图是有机食品认证标志,请写出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有机食品标志采用人手和叶片为创意元素。整个标志由人手、叶片组成。我们
可以感觉到两种景象:其一是一只手向上持着一片绿叶,寓意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渴望;其二是两只手一上一下握在一起,将绿叶拟人化为自然的手,寓意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呵护,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美好的生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