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案例昌吉州二中王莉娟本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而对人生苦短却i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Z以新鲜的现实内容一一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小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另一•方而,本课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首次接触篇幅较短的古典诗歌,在学习的过程屮我希望能够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喜爱古典诗歌的吟诵,通过反复吟诵体会并把握诗歌的内在情韵,教会学生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诗歌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下而是我的教学案例设计。一、导入小说家笔下的曹操同学们眼屮的曹操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回顾《杨修Z死》概括):小说屮的曹操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谓不忠;奸诈多疑,滥杀无辜,妒贤嫉能,可谓不仁;“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可谓无情无义。那真实的曹操真的诗这样一个人吗?教师引导:刘勰在《文心雕龙》小说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而,觇文辄见其心。”所以,读曹操本人的作品是最好的佐证。走入曹操自己的作品探查曹操的内心世界。二、朗读,初步感悟本诗—•读、齐读。引导学生找诗歌当小直接抒发情感的关键字词,把握诗歌的基本情感。(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自行翻译,体会全诗情感基调;忧)二读、点名学生读。如何读出“忧”情?明确:语速要慢、语调低沉,注意情感起伏。(慷慨激昂)教师范读。三读、学生自由读。体会诗人为何“忧”?明确:忧人生短暂;忧贤才难得;三优大业未成。四读、学生朗读展示。三、边读边鉴赏诗歌设计问题:曹公是如何抒发他的心头Z忧的呢?选择-•句你感兴趣的诗句朗读并鉴赏。
学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比喻形彖生动。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学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Z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翻译: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①教师引导赏析两处用典:“青青”《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屮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述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小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Z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②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曹操的忧愁Z情。学生:“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小来,不可断绝。教师引导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用这个问句来说明什么?明确:比喻,把明月比作贤士。贤士啊,你就像天上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何时方能来到我身边?在这里,“求贤不得”的思绪如潮水般地从心屮涌出,真是“忧从屮来,不可断绝”。③作者除了对人生短暂、求才不得忧Z外,述对什么优?大家看最后一节。学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①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如何理解?
明确:比喻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而下一时无所适从。曹操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学生“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明确: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天下贤士的重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四、(1)经过朗读与鉴赏,学生感受《短歌行》作品小曹操的形彖:《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而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而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Z上的“忧”,是对如何招揽天下贤士的“忧”。(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鉴赏一首诗歌的方法,不求全,但求一课一得:1、抓住直接抒情的字词,把握基本情感;2、了解主要意彖的基本含义,如“朝露”等。3、反复诵读,化解典故,比喻等手法。五、齐读,引导背诵。教学反思:由于古今有着千百年的时空距离,古代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均与现代汉语存在着明显差异;再加上对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情况缺乏了解,对文章小涉及的典故、制度、名物等不大熟悉,这些都会使我们的学生感到阅读文言文要比阅读现代文难一些,甚至因畏难望而却步。新课标要求我们从传统的字诂句训的束缚小解脱,寻找一种全新的互动式教与学的模式。要在教学过程屮让师生互动起来,学生必须要有兴趣。因为,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教学设计屮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在朗读上,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多诗歌加深理解。实践证明,经过几番朗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再细细品味诗句,也就是鉴赏诗歌。其实所谓“鉴”即鉴别,是分辨“好不好”的问题,要求我们读懂诗歌;所谓“赏”是说“为什么好”、“好在哪里”的问题,耍求我们会评价诗歌,如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
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应重引导,少讲解;重指点,少分析;让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小〃得到提升,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我在《短歌行》的教学小,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更加开放的问题,“曹公是如何抒发他的心头Z忧的呢?选择一•句你感兴趣的诗句朗读并鉴赏。”让圳读贯穿整堂课,不断的通过朗读去消除读者与作者Z间的隔阂。并且在学生的鉴赏过程屮,他可以不受限制,延展思维。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自由参与课堂。这节课,我发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挖掘这份潜力。我认为应从两方面做起:一要是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提供给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整节课我而带微笑,与他们平等交流,他们在老师的关怀、信任下,身心愉悦,思维敏捷,有很强的求知欲,因而想说、敢说。二要抓住时机,合理引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对文屮“我”的看法,这个问题就超出了我的预设,但我因势利导,并且让他们联系生活,树立大语文观,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因为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小,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我们的教学,它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它述是一种亲历,一种体验。一种对沉睡潜能的唤醒,一种对封锁记忆的激活,一种对幽闭心智的开启,一种对囚禁情愫的放飞……教师于其小可以起到向导作用,但决不能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阅读后,再经过他们的讨论探究,因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述让他们理解了父母的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