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曹操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白脸代表坏人),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
作为政治家(丞相)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作为军事家(统帅)的曹操: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指挥“官渡之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作为文学家(诗歌领袖)的曹操:“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作品集《曹操集》、代表作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
《短歌行》魏·曹操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指依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为“短歌”。“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一读度全是:正音、断句
把握诗歌的情感主线二读读第一段,并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从诗中寻找线索,试用一个字概括出来。
忧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是怎样触发的?请读出原句作者究竟忧什么?(感情)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的?(手法)情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面对着美酒应当放声高歌,人生的岁月能有几多?人生好比早晨的露水,逝去的时光苦于太多。慷慨激昂地高声歌唱,心中的忧思令人难忘。用什么东西能排解忧愁?只有美酒相伴。
第一层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慨?再读第一层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有限,生命易尽这个自然现象的无限感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那些青衣领的学子,使我心中思慕之情连绵不断。只是为了您的缘故,令我沉思低吟至今。群鹿呦呦鸣叫,呼唤同伴共食苹草。我如果得到了嘉宾,定当奏乐设宴隆重款待。第一段第二层是什么含义?请读第二层
第二层借诗经表达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作者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思想感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短歌行》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诸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3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皎洁在天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停止运行?我的忧愁来自心中,至今不能断绝。客人远道来访,屈驾前来探望。久别重逢畅谈心怀,心中惦念着往日情谊。第二段也可以分为两层,请读第二段,分开两个层次
你能否读出这一层表达的情感有哪些?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乃是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鹊展翅向南飞翔。绕树低飞好几圈,但哪里有高枝可以栖息?山不辞土石越来越高,海不辞众水越聚越深。周公礼待贤士一饭三吐哺,天下英才衷心归顺。一饭三吐哺指一顿饭之间,多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能否以最快的速度背下第二层?
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关切之情。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表明自己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本层中“月明……可依”句有何深层含义?后四句表明作者的什么愿望?
你如何看待诗人的“忧”情?诗人的情感到底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明确这种忧思,正是源于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因此,这是远大理想还没实现时产生的“忧”,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
先引《子衿》,写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后引《鹿鸣》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一、引用《诗经》
二、运用比喻的手法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人才难得,这里写求贤不得。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高而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深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三、用典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作者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假如诗人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种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实现时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