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丽的大公鸡》教学案例宝鸡市陈仓区实验小学赵月萍一、案例背景:《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二、案例描述:1、了解暖色与冷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彩对比带给人们艳丽、热烈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使画面产生的特别艺术效果。2、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丰富学生对色彩的感受。一、情境导入(一)展示课件(百花会照片)师:咱们一起来看一张照片,照片拍摄的是什么内容呢?生:是五颜六色的花。师:这些图案运用了哪些颜色?生:红、黄、蓝、绿、紫、橙······(二)展示课件:(色相环)师:同学们看到的红色、黄色、橙色,这些颜色有什么感受?让你联想到什么?生:温暖、明亮、热烈、兴奋、热情、活泼。我联想到阳光、火。
师:说得很好,老师和你们的感受一样。这些颜色被称为暖色。看到蓝色、绿色、紫色,这些颜色你们又有怎样的感受,联想到什么?生:凉爽、寒冷、神秘、安静、庄重。我联想到海水、天空、原野、冰雪、大树。师:是的,这些看起来有清爽、宁静感觉的色被称为冷色。(三)展示课件:(暖色画和冷色画以及色彩构成作品和百花会照片)师:这是一幅什么画?这一幅呢?生:暖色画面;冷色画面。师:那么如果把冷暖两种色调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中,大家想想会是什么效果呢?生:颜色应该很漂亮。师:是的,冷暖色对比,组合画面艳丽、明快、醒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冷暖色搭配的方法表现一只艳丽的大公鸡。板书:艳丽的大公鸡二、示范启智(一)回顾历史,启发谈话师:大家对公鸡熟悉吗?生:不太熟悉,因为很少见。师:那我们先来说说我们宝鸡这个地名的由来。宝鸡是华夏始祖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市区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
生:那我们宝鸡和公鸡有很大的关系了。生:我在市民中心看到一只大公鸡的雕塑。师:所以,我们今天要好好观察一下公鸡的相貌了。(二)观察讨论1、老师带来了一只大公鸡的标本,咱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谁能按顺序说说公鸡由哪几部分组成?生:公鸡由头、颈、身体、翅膀、尾巴、腿爪子等部分组成,其中头由眼睛、嘴、鸡冠、肉垂儿等组成。启发学生在观察的基础按顺序说出公鸡的结构。2、结合生活中你见过的大公鸡和大公鸡的标本,你们能不能从色彩上说说大公鸡美在哪儿?生:身上的羽毛最漂亮,能展翅、尾巴长、能翘起来。(三)欣赏作品看看教材中哪些作品有规律运用了冷暖色,哪些画随意用色?课件:①教师与学生的作品②教材中的作品同桌之间交流:从色彩上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幅作品。(四)启发谈话,提出质疑欣赏了这么多艳丽的大公鸡,你想如何创作完成一幅艳丽的大公鸡呢?画的时候要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生:可以先画出公鸡的结构,再把各部分涂上色,特别是身上的羽毛用冷暖色涂得丰富一些、艳丽一些;创作要求:应注意构图饱满、大方;冷暖搭配、色彩丰富;色彩艳丽、明快。
师:很好,你们的作品如果做到以上几点,你画的大公鸡一定十分艳丽和完美。三、自主创作作业要求:可以通过你的想象,发挥你的创造力,夸张地表现大公鸡的艳丽。学生作画,教师辅导。放音乐。四、审美提高1、展示所有作品。2、请几名学生对展示的作品作以评价。3、全班同学评价。看黑板上的作品,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学生发表见解。4、教师小结同学们亲自动手创作的这些大公鸡作品都很出色。色彩非常艳丽、丰富,冷暖色搭配很好,虽然有的作品的色彩不是很艳丽,对比不强烈,但老师相信,下一次用冷暖色搭配的方法画其他作品时,你们一定会画得更完美。五、拓展延伸欣赏生活中冷暖色色彩的美,同学们试着用冷暖色搭配的方法表现其他内容。六、案例反思:
具调查,人获得信息的途径有80%来自视觉。所以形象丰富、生动的图象是美术课堂导入环节的主要来源,通过对色彩的感受、形态的体验、情景的触动,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进入有效地学习状态。本堂课经过色彩对比的感受,以及讲解宝鸡地名的由来,让学生有一种表现的欲望,促使他们去创作。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情感”是和谐教育的动力,导入方式的最优化设计又是课堂教学的排头兵,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源。本堂课的导入实现了优化教学,为学生作画做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