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精品文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一、导入在正式上课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假如同学们在毕业后,人生只剩下两个选择,一个是从仕做官,得名得利,一个是回乡当农民,平平淡淡,同学们会做哪个选择呢?噢,我看到大部分同学都是选择的做官这条路,看来同学们立志不小,都有一腔为国为民的抱负情怀。的确,如果做官的话,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水平上还是社会身份地位上,都比农民要高得多,但是同学们知道吗?在一千多年前,有这样一个人,他寒窗苦读数十载,三仕而三隐,却最终在自己正值壮年(41岁)的时候选择了弃官归隐,那么这个人是谁呢?没错,他就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放着好好的官不做,却带着一大家子人跑回家去种田,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做出这样的选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来寻找其中的真正答案。
二、诵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面对一个文本,只有通过不断地诵读,才能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精髓和神韵,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首诗歌,在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注释,利用你们手里的工具书,联系诗歌的上下文,来读准字音、疏通文意,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先做个标记。下面同学们开始吧!好,我看同学们都读得差不多了。刚刚我下台转了一下,发现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几个地方读得不是很准确:一个是“守拙归园田”,这里的“拙”读作第一声(zhuō),没有第二声的读法;一个是“榆柳荫后檐”,这里的“荫”读作第四声(yìn),名词作动词用,这两个字音需要格外注意一下。关于字音的辨析我们就暂时先告一段落,若还有疑问的,在后面的“文本分析”模块中会进一步攻克。
三、背景简介
古人说,读其文,不能不知其人、论其世,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看陶渊明其人和当时社会的基本情况。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自称“五柳先生”,后人称为“靖节先生”。他幼年时家道衰落,家境贫寒;青年时曾有建功立业的志向,但不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之时,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仕途充满风险,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仕而又辞、辞而又仕,最终在41岁时于彭泽县令位置上隐退(他最后一次出仕在职时间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辞官,结束了自己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归去后,作《归园田居》组诗五首,从不同侧面描绘了田园风光和隐居生活,课文所选乃第一首)。在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上,陶渊明的诗情感真实,语言清新,风格平淡自然,充满了醇厚诗味;其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一方面表现了农村风物和劳动生活,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个人的高尚情操;其代表作主要有《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与此同时,陶渊明还开创了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田园诗”,农耕、农家景象第一次被写入诗中,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至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山水诗人”:南朝谢灵运),到唐代就已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
四、题目
回到课文中来,刚刚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诗歌的全文,我们可以看到诗歌的题目叫作“归园田居”,从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嗯,同学们说得不错,第一个信息,题目具体内涵是“归向田园生活”的意思;同学们们还有其他看法吗?嗯,后面那位男生举手了,请你来回答一下,噢,他说题目的题眼为一个“归”字,这位同学非常细心,说得非常准确,请坐下!那么这个“归”字究竟包涵哪些层面呢?请同学们以“归”字为核心,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思考一下,作者究竟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后如何?等学完全文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五、再次默读+提问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读的过程中,思考一下屏幕PPT上的两个问题。第一,诗歌的结构脉络是怎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什么艺术手法描写的?这个问题可以先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一下。同学们开始吧!……我看同学们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相信同学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哪位同学能主动分享一下你的意见?
第一部分(1-6句):写作者的个性和遭遇,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田园生活向往、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7-18句):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具体景象和田园生活的情趣。
第三部分(19-20句):回答人们的疑问,收束全文。(为何对如此平凡的田园生活津津乐道呢?)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人村、墟里烟、狗吠、鸡鸣、桑树等,作者通过这些平凡而平常的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美似桃源的自然田园,字里行间,既表现出陶渊明对自由生活、美丽田园生活的向往,也让今天的我们,这些疲惫终日、营营苟且的“羁鸟”们生出无限向往。白描手法被作者运用得炉火纯青,在景物的选择上极为平凡、描写上极为简练,既没有雕饰,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用最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出自然田园的美,不愧为“百世田园之主”,不愧为后世田园一派无法逾越的高峰。
六、文本分析
有了前面这些内容的铺垫后,接下来我们进行文本细读,从诗歌的某一句、某个词乃至某个字入手,探看作者的内心世界。
适俗:反对官场生活的机巧圆滑。误落:悔恨。尘网:厌恶。三十年:痛苦之深。羁鸟、池鱼:向往田园、厌恶官场。恋、思: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尘杂:恬静、优雅、空阔而简陋的居住环境。
有远有近、有动有静(以动衬静)、有图有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七、主旨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精神上独立自由的执着追求。
八、艺术特色
1.白描手法。
2.情景交融。祥和安宁(动静、远近)之景—由厌到喜之情。
3.比喻形象生动。
4.语言朴素自然。
5.抒情方式多样。叙事抒情、写景抒情、言志抒情。
九、思维拓展
我们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消极:放弃救济苍生的理想,归隐避世。
积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陶渊明坚持高洁的情操,不与时同流合污,这本身就是对黑暗的反叛。
十、作业
根据诗歌内容,画一幅你所认为的归园田居画。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