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杜归园田居(其一)目录新课导入知人论世教学目标整体感知互动课堂拓展延伸课堂练习布置作业结束语课堂小结广西桂平市金田中学教学重难点
世外桃源《桃花源记》
背诵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授课教师:姜杜
陶渊明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自称“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的赞美,因此有“隐逸诗人”的美称。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相关的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又被称为“田园诗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以“归”为线索,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2、培养质疑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3、背诵《归园田居(其一)》。过程与方法: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理解作者感情的读诗方法。2、把握诗歌意象,欣赏诗歌的意境,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2.理解作者不满现实,反抗黑暗,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2、理解作者不满现实,反抗黑暗,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1、把握诗歌意象,欣赏诗歌的意境,体会平中有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色。
1、提问:“归园田居”这个题目诗眼是哪个字?告诉我们哪些信息?题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2、朗读课文,讨论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②为何而归①从何而归③归向何处④归去如何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适:适应,迎合。韵:气质,本性。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羁鸟:笼中鸟。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拙:愚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荫:遮盖。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自然:指田园生活,又指自然本性。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和重点字、词。
官场——尘网、樊笼自比——羁鸟、池鱼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厌恶和不满从何而归
(用原文的诗句回答)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为何而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归向何处1、找出诗句中的句子?(田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诗人描绘了哪些优美的田园风光?作者笔下的田园风光具有怎样的特点?方宅、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有生活气息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
1、诗中除了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之外,还有什么表现手法?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互动课堂
白描的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与诗意合拍。2、请找出文中采用白描手法的句子以及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静景(视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动景(听觉)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动静结合的手法:
远人村墟里烟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给人一种怎么样的感觉?简朴、空阔恬静、幽静和谐、朦胧优美的田园作者向往、追求远近结合的手法:远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鸡鸣桑树颠近景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去如何体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用原文的诗句回答)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得自由和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拓展延伸: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陶渊明的归隐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他选择归隐田园,远离污浊官场、独善其身,始终保持自身纯洁,是他人生中最勇敢、最高尚、最痛苦也是最无悔的选择。观点一:
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有其消极的一面,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观点二:
A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B表现了作者摆脱黑暗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C一些平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优美,清谈朴素的田园图画。D全诗写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退出官场的全过程。课堂练习答案:D全诗并未写诗人出入官场的全过程,而是借描写田园风光的美好和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来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对《归园田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
(2011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琅玡溪(宋)欧阳修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返朴归真”。“返朴归真”,第一是“朴”,处世要朴实,不做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第二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这是我国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课堂小结
作业:背诵《归园田居》阅读陶渊明的诗歌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