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情况。2. 学会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3. 学习鉴赏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4. 正确评价陶渊明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道路选择,培养学生的修身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教学手段和方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自我探究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一幅田园风光画)同学们,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桃花源记》,那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生: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他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风俗淳朴、鸡犬之声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谐安宁的“世外桃源”,描绘了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理想的生活场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所写的《归园田居》这首诗,去诗人所生活的田园去看一看,共同感受他所追求的和谐安宁、闲适自在的田园生活。(幻灯片:题目)(板书)二、了解作者在研读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他的了解。(生答)陶渊明,又叫陶潜,东晋末年伟大诗人。曾几次做官,又几次辞官,最后一任官职是彭泽县令,但他只做了81天就辞官,直到63岁去世再未出仕做官,彻底归隐田园。他有一句名言,说的是(生:“不为五斗米折腰”)。他这种不愿在污浊官场混迹,想要保持高洁、独善其身的文人情怀对后世文人影响很深,譬如李白的诗句(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与此一脉相承的。正是因为他生前的这种气节,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同时,还有人叫他“五柳先生”,这是因为(生:《五柳先生传》)他写了《五柳先生传》一文。三、学习朗诵了解了诗人的生平情况,现在我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怎样。 《诗经》中的典型句式一般是四言,朗读节奏是(生:二二节拍)。而这首诗是几言句式(生:五言),所以,它的朗读节奏是(生:二三节拍)。首先,请一位同学将这首诗朗诵一遍。请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诗歌节奏、停顿,读出情感。有谁能自告奋勇地读一读呢?(生读,点评)这首诗中有几个生字仍需要强调。(幻灯片:羁(jī)鸟恋旧林守拙(zhuō)归园田暧(ài)暧远人村久在樊(fán)笼里)羁:马笼头,羁鸟,笼中鸟。拙:笨拙,守拙,在这首诗中,是爱丘山,固守住节操,不随波逐流的意思。暧,它的偏旁是什么(日字),日旁的字一般表示光线明亮或暗淡的意义。暧暧,就是昏暗,模糊,光线暗淡的意思,那么,大家猜猜这时时间大概是什么时候呢?(生:傍晚,黄昏,夕阳西下时)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来听听名家又是如何来朗诵这首诗的?(播放录音)听,朗读得多么富有节奏感和韵味呀,所以今后大家朗诵诗歌时需要注意节奏的停顿变化,读出诗歌中所蕴涵的情感,做到声情并茂。现在请一位同学试着模仿名家的朗读,再来诵读这首诗。(生读)刚才他读的怎么样?是不是读出了情感呢?(生答)四、疏通诗意好,下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合作,解决疑难字词,疏通这首诗的大意。
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字词吗,请提出来。大胆发言。(生问)那么谁能够帮助解答这个问题呢?咱们有惑就需要解惑。(生答)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吗?(生:没有)这首诗比较简单,容易理解,一些重要的字词意思请同学们再来熟悉熟悉,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幻灯片:疑难字词意思)五、分析内容刚才我们一起理解了整首诗的大意,现在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诗主要是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而写的呢?(生:归字)找得十分准。那么,本诗围绕这个“归”字又主要写了“归”的什么内容?(生:归的原因,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后的田园生活)归的原因是什么呢?(生:厌恶官场,喜爱田园)哪些诗句说明了诗人的这种态度呢?请找出来。(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幻灯片:诗句)可是这些诗句中并没有出现官场、田园两个词呀,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理解。(生答:尘网、樊笼喻指官场,旧林、故渊喻指田园,羁鸟、池鱼喻指官场中人)(板书)“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养在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共同特点是(生:都失去了自由,受到束缚),那么这反映了诗人身在官场时是一种什么感受呢?(生:没有自由,痛苦不堪)六、鉴赏语言诗人身在官场是这样的感受,他归向田园后又是什么感受呢?他所生活的田园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诗句。(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幻灯片:诗句)我们一起将这些诗句朗诵出来。(师生齐读)这里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呢?有(生: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种农村生活景象都是最常见的,十分普通,可是在诗人笔下怎么就显得是这么的美丽呢?请大家鉴赏这些诗句的美感,深深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情感。(生答,教师引导、补充)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十余”、“八九”,这两个约数,显示出主人的生活应该是十分简朴的,表达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有一种满足感。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春天,榆树柳树浓荫覆地,夏天,桃花李花互相争艳,弄姿堂前,素淡与绚丽交相成趣。尤其是“荫”和“罗”两个动词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它们几乎是含情的,是一幅色彩纷呈的图画。c.“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你看那暮霭中隐约可见的远处村庄,还有那轻柔漂浮在村落上空的炊烟,有着浓浓的乡村气息。画面一下由前四句近景拉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一样慢慢拉开,充满农家风味的草屋也融入到这深远的背景之中,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同时,“暧暧”、“依依”都是叠音词,又使诗歌具有了一种音韵美。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使画面一下子活了起来,诗人不写虫吟鸟唱,不写人,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写了人们生活的环境,狗在幽深的巷子中吠叫,鸡在桑树的顶端打鸣,这完全是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世界,让我们不禁想到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必定是怡然自得、幸福快乐的。同时,狗吠、鸡鸣虽写动,诉诸于听觉形象,却分明让我们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幽静,正是这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的写法,不会让你感觉到喧嚣和烦躁,营造出的是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e.“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写出了田园生活之乐,反映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心情。“无尘杂”是说没有官场上乱糟糟的事情,看不到令人厌恶的“官场现形记”,“有余闲”是说可以不必做官场上的那些客套应酬之事,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读书吟诗。这一无一有,正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和理想境界。这是多么安宁和谐的田园生活啊,现在就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诵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诗句,感受这田园生活所带来的情趣。(生读)我们一起鉴赏了这首诗的语言,现在就请同学们再回忆以前学过的陶渊明的诗篇,说说他的诗歌艺术风格特点。(生答,教师及时引导)(板书)
语言朴实如话,意境清幽恬淡,感情真挚自然由于这种诗风独树一帜,开创了田园诗一派,为我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到唐代又发展为一个顶峰,形成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所以陶渊明被后人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始祖”。另外,由于他的归隐田园的追求为后世失意文人提供了一个精神归宿,因次又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七、拓展延伸那么你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陶渊明选择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怎么看呢?(幻灯片:众说纷纭问题一)请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你的见解。(讨论两分钟后,生答)陶渊明选择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的时代,他这种不愿同流合污,想要保持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品质是值得我们后人尊敬的,是有其时代意义的。下面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在当今社会,也有人远离喧嚣的都市,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你又怎么评价呢?请结合这一组材料来进行讨论。(幻灯片:众说纷纭问题二,当代著名隐居人士)(讨论两分钟后,生答)在当今社会,有些人远离喧嚣的都市,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人的性情所决定的,或许是因为他们在都市间找寻不到精神世界的宁静,渴望于山水田园中寻得一种心灵的和谐。也有人是以一种积极入世、兼济天下的态度面对人生,希望干出一番大事业,成就辉煌。当然,第二种选择于当前来说,这是一种主流意识。但是我们对每一种选择都不能够否定,因为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所喜爱的生活方式,只要这种选择对社会无害,我们都应该尊重,不该去干涉。八、背诵全文从大家热烈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你们对于人生志趣、道路的选择似乎有了更多的思考。那么最后,就请同学们再次来体会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的乐趣,自由地朗诵这首诗《归园田居》。这首诗通俗易读,最好能够做到当堂背诵,开始。(生读)我们一起来背诵全诗。(师生齐背) 附:板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靖节先生) 田官场——尘网、樊笼理田语言朴实如话园(厌恶)想园意境清幽恬淡之田园——旧林、故渊生诗感情真挚自然乐(喜爱)活风官场中人——羁鸟、池鱼人格追求
【教学反思】《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是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的诗作中典型代表作。由于他的田园诗风具有朴实易懂的特点,所以我在设计这堂课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分析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尝试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主动鉴赏诗歌的兴趣。在本堂课的导入设计环节,我结合学生熟知的福州三坊七巷,注意联系学生以前所学过的旧知识,引入新课题。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接受新知能力,而且巩固了以前的知识,使学生明白知识的紧密联系性特点。在了解作者的环节,仅仅对作者做了简要的说明,设计将更详尽的介绍糅合到诗歌的分析中。当简单了解作者生平后,我注重诗歌的朗诵作用。既指明学生朗诵,又聆听同学朗诵,使学生从对比中掌握诗歌朗诵的技巧,懂得情感融入其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朗诵诗歌的兴趣,落实诗歌朗诵环节,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印象,甚至加强对诗歌的理解。这堂课的重点是对这首诗进行分析与鉴赏,进入到对诗歌文意理解的环节时,设计直接从写景部分开始分析,在这个环节,我运用了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尽量使学生能够有话可说,有言可表。在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时,我有意识地设计了问题的针对性和难易程度,渐渐挖掘对重点诗句的理解,避免了芝麻西瓜一起抓的模糊教学,力图读出诗歌之美。同时穿插写作手法如白描、以东衬静、情景交融等的学习。借助一些经典的评论性语段,适当提升课堂的语文知识容量。为了符合新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发言权等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我设计了诗歌感受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一首诗的过程中,学会想象,学会读出诗歌所蕴涵的美感,品味出诗歌的语言美。当然,学生对于诗歌语言的鉴赏可能只是浮光掠影式的表达,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还需要在一旁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更深地体会出诗歌的内涵。由于对诗歌写景部分的内容和语言着重进行了讨论,学生较容易总结出田园的特点,因而自然过渡到对喜爱田园的陶渊明思想的了解。在这个部分我设计穿插陶渊明仕途经历与家族背景的介绍,希望学生能够对这位诗人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这一环节我事先作为学生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希望能够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及表达交流的能力。因此,这一部分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来说,教师只在其后做一些补充说明,希望能调动了学生熟悉作家作品的积极性,感受到自己也是一堂课中的一个角色。另外,在分析作者思想的过程中,我穿插讲述了一个较有代表性的故事,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对作者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当然,学习一首诗歌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学习知识和掌握方法,所以我在最后的教学环节上设计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使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还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习正确地来评价人生道路选择问题,对今后自己的人生志趣选择有更多的思考和体悟。应该说这堂课是我在老师的反复指导及半学期教学实践后的一个实战演练,或许因为环节设置、时间安排等原因让这节课有了些遗憾,但它依旧让我增长了许多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