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注重诵读,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感情和深刻的感悟。2、通过读、悟、思、疑,认知逐层导向深入。3、辩证看待陶渊明选择隐居的生活态度。【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4、问题探究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能否回顾我们在初中已学过陶渊明的一些诗文。我们曾徜徉chángyáng在桃花源里,了解了陶渊明理想中的社会;我们在《五柳先生传》中看到了一个好文嗜酒,恬淡率真,安贫乐道的陶渊明;我们还跟随他一块“种豆南山下”,发现他庄稼虽种得不怎么样,心情却不错;我们曾和他一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归园田居》(其一)。【学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全面理解陶渊明其人。2、反复吟咏,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学习重点】3、辩证看待陶渊明选择隐居的生活态度。【学习难点】2、知人论世: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请同学们根据《南方新课堂》p30连线作者和写作背景两部分,初步了解陶渊明其人,从……造句:陶渊明是_____的人。提示:从思想、性格、朝代、爱好等方面来介绍。二、自读,读文字:我们不仅知其人,还要读其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这首诗。并根据课下注释自我检测导学案的注音和字义部分。开始……现在我找一个同学朗读这首诗,检测自读的效果。……下面我们一起来听这首诗的视频朗读,注意读诗应该读出形象,读出诗情,读出诗味。提示:读诗应该读出形象,读出诗情,读出诗味,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效果?明确:①放慢语速,注意停顿;②标注轻重,读出节奏,请大家按照这一要求再读一遍。2、检查自读:见PPT,注意5个字的读音和写法。三、悟读,读诗境:读诗歌,更要悟。下面,请同学们看探究案的第一题。先在各自小组内交流探讨,合作完善自己的答案,最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展示你们组讨论的成果。探究1:哪些诗句描写乡村田园生活?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图景有什么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农田 草屋 简朴幽雅 榆柳 桃李 远人村 安详悠闲 墟里烟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狗吠 深巷宁静和平 无尘杂 闲适自在 有余闲总之,这八句诗,①捕捉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②由近到远,声色相调,动静结合,描摹了诗人心中的田园——朴拙自然、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③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让我们怀着这种激愤而又轻松喜悦的情感,用缓慢的语速一起诵读这八句诗。(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曾说:“三分诗七分读”。诵读诗歌要放慢语速,注重停顿,标注轻重,读出节奏,这样才能读出形象,读出诗情,读出诗味。)
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个人之所以魅力无限,是因为他多元立体,性格饱满;一首诗之所以成为经典,也因为它细腻丰富,意味悠长。请同学们再次合作交流探究案的第二题:看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感情,好吗?探究2:诗中哪些诗句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诗眼或关键语句并分析)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尘网 羁鸟 池鱼情感:通过爱丘山 恋旧林 思故渊 归园田这些情感词语表达诗人厌恶官场生活(樊笼里) 向往田园生活(返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诗人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误落尘网中”,就很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是指自己从29岁“投耒去学仕”,到41岁“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而辞去彭泽县令这宦海沉浮的十三年。然而,今天毕竟如愿以偿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释然了。“羁鸟”、“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动物,陶渊明用来自喻,表明他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也即重获自由。那么生计如何维持呢?“开荒南野际”就可以弥补以前的过失,得以“守拙归园田”了。接下来描述恬淡自然、清静安谧的田园风光。虽然陶渊明从小生活在庐山脚下,这里的丘山、村落原本十分熟悉,但这次是挣脱官场羁绊,从樊笼尘网中永远回到自由天地,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结尾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应了诗的开头。这里显示的人格,即非别墅隐士,又非田野农夫。罢官归隐的士大夫有优越的物质生活,锄禾田间的农夫缺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所以陶渊明是真正能领略自然之趣、真正能从躬耕劳作中获得心灵安适的诗人和哲人。“返自然”是这首诗的中心题旨。它是诗人的人生理想,也是这组田园诗的主旋律。四、疑读,读创见欣赏一首诗,我们也是走进了一个生命。读者和诗人完成了一次精神旅行,一起体验生命跃动,共同探究生命的意义。请同学们看探究案的第三题,并结合课本补充的《杂诗》其五,如何看待陶渊明选择辞官归隐的生活态度?陶渊明是一直这样不想做官吗?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幻灯片投影《杂诗》)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怎么做?您这个陶渊明还有没有其他别的路可走呢?请分组讨论交流。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明确:1、从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2、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3、成因分析:陶渊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积极入世、大济苍生,曾为陶渊明的人生追求。而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使他在“误落尘网”13年之后,彻底悔悟,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率性自然。小结: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人生之路可以选择很多,条条大路通罗马。陶渊明已经作古,但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对这个问题的思索却远没有停止。陶渊明以其微弱而倔强的声音告诉我们:既“显”不能成其志,“达”不能洁其身。选择逃离,远离污秽,尽力做好自己,诗文传世,其实也不错。因为他选择的是人格的独立,选择的是心灵的自由。这也是我对大家的心愿。七、作业:1、背诵《归园田居》;2、自主点评《南方新课堂》P35的“拓展阅读”;3、陶渊明的归隐是否可行?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