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教案龙云风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能够正确、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能够默写。2、分析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品位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3、培养学生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二、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背诵并默写全诗(重点)2、体会诗句中蕴涵的情理,品位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难点)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启发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二)走近作者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三)教学具体实施过程 1、听朗诵(1)注意字音、词义兴(xīng)起来的意思。荒秽(huì)田间杂草荷锄(hè),扛着锄头;荷,扛着草木长(zhǎng)草木丛生
但,只、只要愿,心愿、意愿违,违背2、自读课文,弄清诗意,回答问题。(学生自主学习)(1)从诗中能获取哪些信息?(2)诗人是怎么选择平淡的生活和名利双收的生活呢?(3)用诗中的一个字回答诗人的选择?3、解题,进一步理解是诗文。既然是“归”,那么作者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学生自主合作讨论)4、诵读课文,注意诗歌的情感与节奏(1)注意诗歌的节奏,与情感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诗中的“愿”指什么心愿?5、合作探究(1)诗中的“南山”有什么用意?(2)有人说诗人在政治上失意后,不是沉溺于悲愤。怨恨之中,而是寄情于山水,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于此,你怎么看?六、课堂小结有人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其实也无奈”。特别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生活步伐加快,人们都被各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或是为了某种利益,做出一些违背自己意愿事。不仅我们今人有这样的感受,古人也一样,如果同学们也在为这样的事情烦恼,请想想我的诗人陶渊明是怎样处理的吧!做一个无愧于心、有责任感的人吧!七、布置作业 1、陶渊明,我想对你说。 2、陶渊明归隐之我见。 要求:任选一题,写一篇小文章。八、板书设计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归从何归为何归
归何处归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