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学反思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 校内优质比赛。高一语组决定每人上一堂,选出前两名参加年级间的比赛。能拿到什么样的名次,我不清楚,只能尽力而为。 每次备,我都要查阅大量资料,一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更深刻地理解本,二通过细读本激发思维,设计教学。正因为此,我的公开一般会显得旁征博引,有一定深度。 说说我这节的不足之处。 1、前准备不到位。虽然和音乐等资料是打包放到优盘里的,但是10班电脑有毒,导致ppt里的音乐不能如约播放(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所以两次播放音乐,都需要在屏幕上切换PPT和音乐,有碍观瞻。前音乐调试没做好,音量过大,导致后面学生诵读自己的作品时候,学生的声音听不清。不知道是不是模板原因,到了新的电脑上,模板自带的本框显示出了,很难看。 2、教学设计各环节之间衔接有阻塞感。这节教学设计有复习导入——意读——研读——美读。研读部分是堂主体,由从何归、为何归、归向哪组成,这三部分之间我都是用学生的阅读困惑引入,但是这几部分之间是否可以衔接得更婉转?特别是对“虚室”的解读。在“羁鸟”“池鱼”之后,怎么突然转到“虚室”呢? 3、过于关注教学语言,导致堂发挥很受影响。很早就注意到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上次去九中听《项脊轩志》,特别钦佩宋玉荣老师的教学语言,干净凝练,有启发性。于是前写好了背景相关,总结部分的内容,可是不管脱稿还是不脱稿,事先写好的东西必然不能完全适应堂,那么或读或背出,必然达不到与学生相融合的效果。顾此失彼,过犹不及了。太关注自己的教学环节展示了,而忽视了学生。其实,平日的堂我应该是比较善于把自己的阅读感受结合实际生活传递给学生的。 4、诗情画意和理性解读如何统一,这是我上完这堂后的另一个思考。我本是不太能欣赏诗歌——虽然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完全可以驾驭古诗的——但经过跟董主任的沟通,发现爱读诗和不爱读诗在教学生还是有差别的。虽然我能理解诗中情意,但如何用诗的方式传递(更好的效果,应该是“感染”)给学生?相对而言,我喜欢挖掘本深处的内涵,这属于理性的思考。诗情呢?诗情本就是很难意会言传的东西,教授《归园田居》(其一)让我感受尤其深刻。董流主任命题之初认为《归》要比《短歌行》好上,我的看法相反。太淡的诗情,怎么让学生感悟到?我要做什么,怎么做?好难。我应该读一读诗歌了,三十岁了才开始读诗,不管怎么说,有这种觉悟也算是进步吧。 、杨老师说这堂重难点不是很突出,虽然他也给了我最高分。我想如果在鉴赏中间八句田园风光白描句时,有个关乎这部分作用的总结,可能会更突出些。 怎样把诗歌上出诗味,怎样在内固守内容、语言的规范性而在外将之行云流水地发挥出,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地方。 拿到这个题我就有点怵,虽然上过好几遍,但对陶渊明的诗歌一直缺乏自己深刻的感悟。既然是公开,肯定不想走寻常路,这不寻常从哪里?要从自己独特的感悟中。包括上一次的公开《鸿门宴》,在职称面试中,刚好抽中这一,我能感觉出评委对
我的教学设计挺满意。市教研室主任陈明洁问我的答辩问题就是:你不是从项羽角度,而是从他周边人的角度解读项羽?——恩,是的。 说说优点吧。 1、做的不错。选模板的时候,我的条是一中国风、二简洁大气、三只有黑白两色、四画面留白要多。字部分或是我的所思所感,或是学生作品;配乐《半壶纱》和《水之间》,前者是前段时间发现的充满禅意的隐逸之歌,后者是受《清明雨上》影响而在许嵩《走,吃茶去》专辑中选出的。应该算是比较应景的。后者渲染创设情境,前者在读学生习作时做背景音乐。就一般技术说(太高达上的技术,能力有限无法实现),我对还是比较挑剔的。 2、充分利用学生前预习成果。堂主问题都是学生的阅读困惑。事前布置预习,写出阅读困惑,再将之筛选组合排序,构成我堂的主线。环节之一的学生改写,也算是堂的一大亮点。10班学生的创作能力真是不容小觑,所选的陶徐伟和杨雪月的习作,前者安闲中有顽皮,充满生活乐趣;后者悠然中充满诗意。这样的改写让陶渊明的诗歌离我们更近,这些改写本身就说明了学生的阅读感受。 3、堂生成好地出乎意料。在小组讨论汇报成果环节,对于“依依”是否能换成“袅袅”时,苏晓研的回答是“不能,因为“依依”是平声,对应“暧暧”的仄声;而“袅袅”也是仄声。”竟然懂得用音韵学知识回答这样的换字问题!在回答为什么写鸡犬这样十分常见的家禽时,李沐阳说“一这是农家常见的动物,更能体现田园生活的意趣;二鸡犬还有其他意义,《老子》中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所以,鸡犬相闻还可以代指富足、祥和、宁静、喜乐、满足的世界,说明陶渊明眼中的农家生活很惬意。”太妙了!备时,我曾犹豫要不要拓展到《老子》,担心有掉书袋之嫌便作罢,可是李沐阳所在小组竟然能想到这一层,真真出乎我的意料,评委们听到这两处,不住地点头赞叹! 4、适时加入我的阅读感受。比如讲到“樊笼”“尘网”,令人想到莫言《蛙》中的句子。比如总结时想到左拉《猫的天堂》关乎“天堂”的定义,与陶渊明的选择形成鲜明对比。我想,如果把猫的天堂和陶渊明的选择打在PPT上,对比效果是否会更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