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学镜头
加入VIP免费下载

《归园田居》教学镜头

ID:1159689

大小:3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归园田居》教学镜头课堂镜头一:教师:……一首好的诗歌,要有意趣,大家看这个“意趣”的“意”字,(板书——意趣)在“心”皆为“意”,“意”者,“心之音”也。在诗歌里,意趣可以分为“情趣”和“理趣”两种(板书——“情趣”、“理趣”)(幻灯片演示)一篇能够流传百世的作品,往往是“情趣”和“理趣”兼有的。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诗句,蕴涵了什么哲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讨论大约2分钟,教师巡回解答疑问)学生10:我觉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它告诉我们,春天你关是关不住的,春的消息无处不在。教师:说的对,但是还要抽象到哲理的高度,你谈的还不是一种哲理。“春天”可以象征着什么?学生10:美好的东西吧?美好的东西关是关不住的。教师:(点头)说的好,跟咱们今天说的“红杏出墙”可不是一回事。学生(大笑)教师:好,谁再接着说?学生11:最后一句是《登鹳雀楼》里的,说的是“登高才能望远”。教师:恩,要有那种眼光,要有大的胸怀,首先自身要达到一个高度。学生12:中间四句是苏轼的《题西林壁》,讲要不同角度看问题,还有最后一句……教师:他说的很好,谁补充一下最后一句?学生13:我觉得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吧?教师:措辞很准确!学生(鼓掌)镜头一自评:建构主义心理学最基本的观点是:让学生经历整个学习的过程,新知识的学习要基于已有的经验,学生要成为新知识的积极的建构者。在这个环节的教学里,教师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诗句为切入角度,引导学生深一步理解诗歌的“理趣” 所在。学生在这一环节,思维是比较活跃的。因为他们刚刚发现,原来小学、初中学过的那些看来不起眼的诗,竟然有这么多的讲究。自然而然地会在心底萌发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当他们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下一环节的课堂学习中去。另一方面,教师在这个环节的互动中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点评学生的发言的时候,以肯定和鼓励为主,能够准确点出学生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不完整的发言,先肯定学生的思考成果,然后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或者找其他学生补充,以求得更加全面的结论。现代课堂崇尚的就是师生在课堂上的“对话”,“对话”的前提是立足平等。课堂上师生角色的地位、发表意见的机会、应该得到的评价等均体现出平等性。对话还必须在思想上沟通,情感上交融。第三,教师在这个环节的点评措辞是比较准确的,也注意到了适时的幽默以活跃课堂气氛。课堂镜头二:教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现在我们再深一层来看,请大家思考,这首诗除了写出了这么多归园田居的情趣,还体现了什么样的“理趣”呢?结合初中学过的陶渊明的《饮酒》中“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想一想,本诗除了回归自然的情趣外,还体现了什么样的“理趣”?大家可以联系作者的背景知识,分小组讨论一下,用小纸条的形式写下你的感受,大约5分钟后我们集体点评。(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撰写小纸条;教师来回指导。5分钟)(教师随机收取一些写好的纸条,现场批阅并评论。)教师:大多同学写好了自己的意见。我们来看这一张,说“这首诗反映了陶渊明天性热爱山川田园的生活,厌恶官场生活的隐逸思想”,说的很好,把诗歌的思想内容概括地很到位。但是,这还不算是什么“哲理”吧?大家一起来想一下,这个语言还没有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对吗?好,来看这一张纸条,这个是刘静同学写的,她说“人的生活要恬淡,不要追名逐利,这样才能过得更加幸福”可以吗?学生(笑):可以!教师:应该说这是比较准确的,大多同学写的也都是是类似的内容。文学鉴赏有一句名言,叫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别的鉴赏意见。还真有,来看李苗同学的,她说“有的东西失去并不一定是坏事情,得到也不一定就是好事情。陶渊明的性格不适合官场,归园田居便成就了他的幸福” 。李苗来发表一下意见。李苗:我认为,一个人从事的事情要合自己的性格,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教师:(点头)这个见解是非常独到的,不错。我们再来看这一个,张晓峰这么说,“做什么事情,关键是心态上的问题。有的事情不必去刻意要求什么,自然为好,从官场回归田园,便是随心所欲的自然的心态”,怎么样?(学生有的说“好”,有的表示不太懂)教师:请张晓峰解释一下?张晓峰:我觉得……陶渊明最可贵的地方倒不是对官场态度怎么样,对田园态度怎么样,最可贵的那种心态。教师:恩,心态很自然。张晓峰:我写的时候,就是感觉,官场什么的田园什么的无所谓哪个好哪个不好,关键是你自己什么样的心态。(皱眉,极力思考措辞)教师:你的见解很深刻,能深刻地思考问题是你的优势,不错,请坐!好了,刚才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意见是非常好的,有的意见我们还可以深一步来讨论,我们看大屏幕(幻灯片演示:自然。注意诗中的“自然”是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不同于现在与人类社会相对的“自然界”。)我们知道,在我们呆着的这个大世界,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尘世”,而作者崇尚的,刚才张晓峰同学回答出来了,是“自然”,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这里的“自然”并不是我们讲的“自然界”而是一种境界。“自然”与“尘世”之间,隔着一个门。想一想,这个门是什么?学生17:我们的认识。张晓峰:我们的心。教师:不错,可以这么说。有道是“心远地自偏”,只要我们对待事物的时候把“心”放自然一些,我们便也就具有了那种境界。我们如果用一种自然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事情,便在精神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陶诗看起来平平淡淡,可是我们真的潜下心去研读,便能发现里面有很多可以把玩的东西,这就叫“平淡中有至味”(板书——陶诗风格:平淡中有至味)。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读诗要从看来容易,实在不容易作出的地方下功夫,这也是作品的“佳妙”所在。对这种“佳妙”的了解与爱好了,你便可以说是具有了“文学趣味”的人。然后才可能养成比较高的文学素养,高考中对于主观题目的鉴赏与分析才能得心应手;否则只能是胡蒙乱猜。当然,光有文学趣味还不够,海德格尔说:“人的本质是诗意的栖居”(板书) ,读文学的诗,更要读生活的诗。艺术要观照人生,陶渊明的这种自然的心态就可以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哪些有益的启示?希望大家课后写在周记本上。愿同学们将今后高中三年的生活活成一首诗,一首优美的、自然的、上进的青春赞歌!镜头二自评:建构新的学习方式必须强调选择性。没有选择就没有真正的自主,也不会呈现丰富的多样。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鉴赏的“理趣”这个概念,解决文本的问题。教师让学生自己写出对文本“理趣”的理解,这个课堂活动的有效面很广,所有的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撰写自己的见解。因为有了自己发挥的空间,所以学生显示出了很大的积极性。几分钟以后,教师现场抽样批阅显示了教师比较厚实的基本功。因为这个环节需要教师能快速阅读学生的纸条,迅速抓住学生交流纸条中体现出来的实质性问题,找出有代表性的意见在班上读出来与学生集体交流评析,并做出合适的评价,对有创造性的意见能够及时地向全班学生展示。在点评学生的小纸条的时候,教师的点评语言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理想的学习方式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充分的个性化的体验型学习。教师充分看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多样性,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发现,这是帮助学生建构新的学习方式所要遵循地第一个要点。对语文教学来讲,语言文字、作品内容本身还有理解上的丰富性、多样性、不确定性,这就更不应追求语文学习的标准性与一致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李苗、张晓峰的意见,教师没有用标准答案来衡量,而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对有道理的说法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张晓峰对文本的认识是很深刻的,但是还是处于一种“表面的感觉”的阶段,心里觉得应该是那么回事,但是表达得不很到位。教师极大地肯定了他的意见后趁热打铁,就着他的思路拓展下去,一下子点出了问题的要害。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研究学习方式的变革。变革学习方式,就是要研究学生怎样的学习才能不断促使他追求高质量的生命状态。学生刚上高一,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很浅,许多同学认为学习语文就是字音字形、课文默写等等的背诵,而对语文学习真正的用处不甚清楚。教师在总结了陶渊明诗歌的“佳妙”所在之后,又进一步地讲明:“光有文学趣味还不够,海德格尔说:‘人的本质是诗意的栖居’,读文学的诗,更要读生活的诗。”让学生明白不但要培养文学的素养,还要学以致用,以文学反观生活。学生能体会多少?人各有异,不能强求,但是对有悟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受益匪浅的吧?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