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文并学习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品味这首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1、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字音羁(ji)暧(ai)2、对照注释,疏通词句解释下列加点词。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性本爱丘山天性、本性池鱼思故渊深潭方宅十余亩四周榆柳荫后檐遮蔽桃李罗堂前排列依依墟里烟村落久在樊笼里喻官场3、理清思路全词共20句,可分为哪三个部分?明确:回忆弃官前(前六句)描写归田园(中十句)再回到眼前(后四句)4、内容分析:开篇两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爱憎感情?它对全篇有怎样的作用?写了诗人爱丘山,憎尘俗的感情起着总领全篇的作用。“适俗韵”指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本能,“丘山‘则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作者曾“不为五斗米折腰向锈里小儿”,所
以世俗的阿谀奉承,他一样也也没学到,反而喜欢宁静、淳朴田园生活,因为他觉得他的本性与大自然是相通的。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对“误”字的分析:无限的感慨与辛酸,悔恨之情溢于言表对“尘网”的分析:对仕途的厌恶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农村田园风光图?结合内容,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摘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田园风光?
白描手法:这首诗采用我国古代民歌的白描手法,用清新浅近的语言,勾画了一幅颇富情趣的农村图景。点睛之笔:久在樊龙里复得返自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知作者及其影响。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能力目标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情感目标1.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3.体悟古典诗歌中融注的积极健康的情感。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教学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播放诵读录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一体味意境-总结规律一扩展练习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介绍新知1.有“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之称的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是陶渊明。4.《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归去来兮辞》等诗文描写了田园生活。
2.陶渊明的诗歌喜写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他的诗歌语言像雨后麦苗一般清新。风格像田野间的春风一样真实、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学们能说一说陶诗的影响吗?3.明确: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朱自清也说:“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品。二、分析诗歌,明确主旨1.播放朗读录音。2.学生模仿诵读,熟悉作品,了解诗歌内容。3.列结构图摒弃世俗喜爱自然村居生活田园美景本性复苏心旷神怡4.归纳主旨学生归纳:赞美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回归后的舒畅喜悦,透露出其对官场污浊生活的憎恶、摒弃。三、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欣赏诗歌意境。1.教师点拨: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借助哪些景物描写表现出来的?2.学生选出描绘景物的诗句。3.教师点拨:这些乡村平平常常的事物,到诗人笔下却组成了一幅优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像世外桃源一样。诗人怎样点石成金,化平凡为神奇
的呢?我们来品味写景诗句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出示鉴赏提示)2.学生讨论诗句“方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分析景语,体会情思,教师点拨。3.师生总结本诗情景交融的意境。4.教师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中国古典诗歌以抒情为主体,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把情景交融作为创造意境的基本要求。读者解读诗歌、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揣摩诗句,借助想象,再现情境,鉴赏融注了诗人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才能身临其境,领悟到诗歌的韵味、情趣。四、拓展练习,巩固鉴赏方法1.鉴赏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诗歌的情思意境。(课件展示诗文)2.学生各抒己见,注意仔细分析、研读品味、体会意境。3.学生讨论、回忆所学过的古典诗歌,进一步品味诗歌意境。一、导入首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当大家走入社会,摆在在你面前有两条路,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1、通过出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2、过着归隐田园的生活,寻求一份怡然自得。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学生A:我选择第一条路。因为我们在学校努力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考上大学,然后施展自己的才华,报效祖国。学生B:我选择第二条路。因为社会中有很多腐败和黑暗的现象,我就想归隐田园,脱离这种世俗。)好,大家的选择各有道理。我们知道,古代文人寒窗苦读,通过金榜题名、出仕,然后实现治国、平天下、济苍生的宏伟抱负。这可谓是古代文人特有的一种“情结”。可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
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又是怎样的生活状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请同学们看屏幕,首先明确通过学习,我们这节课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请大家将书翻到34页。二、读1、范读并正音。2、请个别同学朗读,并加以评价。3、听朗读。4、齐读。三、四人小组讨论先前提出的四个问题,然后逐一明确。1、从何而归?明确:官场。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2、为何而归?(补充作者、背景介绍:陶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名潜,字元亮。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1)本性爱田园。(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
独善其身。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3、归向何处?明确:园田。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明确:“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学生自由发挥)(参考:屋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覆地,习习清风平息心中焦虑。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唤起心中欢欣。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4、归去如何?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四、总结(列板书)诗人从自己的本性出发,写自己热爱田园,之后写到田园美,然后表达了自己愉快、舒畅的心情,对归返田园生活做了总结和赞美,同时也对官场做了否定。由于文人的这种特殊情节,所以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的时候定是做了很强的思想斗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不容易的。虽然他在田园中找到了一份宁静和快乐,但其内心必有一丝酸涩。板书:
《归园田居》陶渊明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五、讨论陶渊明的归隐,是否可行?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学生自由发挥,论述有理即可。老师加以适当引导。)六、结束语在座的各位同学们,也在寒窗苦读,希望大家将来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七、作业1、陶渊明,我想对你说;2、陶渊明归隐之我见。要求:任选一题,写一篇小文章。看过"《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