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归园田居其一》word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7课《《归园田居其一》word教学设计

ID:1159822

大小:58.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教学设计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A班—月—日B班—月—日总课时数:—【教学目标】◎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感受亍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联系作者生平及其它诗文理解作者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背诵全诗。【教学难点】◎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分析评价作者的隐居行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PPT展示QQ农场游戏画而、农家乐画而)问:大家玩过这款游戏没有?偷菜游戏是近年来风靡全国的一款网络游戏。游戏营造的童话式的出园风光,屜拟的种菜、除草、摘取、收获等[□园劳作,满足了人们对于理想中皿园生活的向往。除此之外,有的城市居民在郊外土地种菜,述有的热衷于农家乐旅游等,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喜爱,虽然很多人身在都市,心在田园,但是我现在还没有听说过有谁完全抛下城市生活,彻彻底底地投身农村生活的。但是早在东晋时代,有一位诗人,却抛却官场,实实在在地投身农村生活。这位诗人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回归出园生活之后写的一首诗《归园田居》。(PPT展示课题)二、整体感知1、听示范朗读带,学生齐读2、范读并正音,请个别同学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读时注意情感的把握。3、文章大意疏解。三、讨论鉴赏“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归”,明确告诉我们作者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他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后如何?请同学们根据这三点,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怎样分层次。1、为何而归?原因有二:(1)本性爱田园。(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白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思考1: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明确:“羁鸟”和“池鱼”,是陶渊明的自比,一再说明自己误入官场,渴望自由,迫切冋归农村过着自在的生活。这两句是名句,请同学们划起来C所以诗人决定要“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出”,要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安守本分地回家耕种出园。2、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小结:第一层归园之因:写作者的个性思想,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思考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层,划岀诗人描写了哪些田园景物?描绘出了什么样的田园生活?怎样描写的?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都是农村生活常见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祥和的美好画面。在这画面上,有近有远,有静有动,有朴拙口然的趣味。这幅场景让我想起《桃花源记》里而的句子,大家说是哪儿句?提示学生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Z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聲,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这几句诗有视觉描写(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也有听觉描写(狗吠、鸡鸣),有感觉描写(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描写空间顺序是从近景到远景(近景有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景有村庄、炊烟),描写手法有以声衬静(狗吠深巷屮,鸡鸣桑树颠)。(板书)思考:“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虚室”指空房间,怎么理解呢?明确:归隐田园之后,少了一些人际关系,断绝了与官场上的人员的来来往往,房间显得更加空静。"余闲”少了客套应酬Z事,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无尘杂、有余闲”中的一无一有正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清闲,自在。《陋室铭》中有一句话非常相似:“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其实这都是在远离官场、远离世俗后得到了一种清闲、平静的生活。这一句是“归园之乐”的点睛之笔。思考2:从陶诗小景物描写看,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明确:诗人通过对农村平常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出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情景交融,也可以说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关于陶诗中情景交融的手法,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得很精彩:从这一段景物描写中,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鸣,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因为诗人写作出园诗,目的并不在于客观地描摹出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的情趣。因此,他在创作的时候并不是随意地摄取出园生活的景象,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収到诗中來,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一一引自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请同学再次朗读,争取背诵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3、归后如何?明确:“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思考:“樊笼”和“自然”分别指什么?樊笼,比喻昏庸浑浊的官场,人受到了束缚;自然,指田园,又指自然本性。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使诗人有一种愉悦感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白然”,像是长久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返回到大自然了。课堂小结:思考:有人称陶为“百世皿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大家说是为什么?明确:“百世田园之主”是说陶开创了田园诗派,“隐逸之宗”是说他向往并归隐田园。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园出居》,诗人既写了自己的出园之乐,也抒发了自己的归隐之感。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出园风光的优美和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并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归隐之后愉悦的心情。大家再自由朗读,重点体会文章写景的诗句,争収在课堂上背诵这首诗。四、延伸拓展公元5世纪,中国诗人陶渊明离开官场,归隐田园,开创了田园诗一派;公元19世纪,美国有一位作家亨利•梭罗,也来到一个大湖边,开始了隐居生活,并将自己的隐居生活经 历写成了一本风靡世界的书,有没有同学读过或者听说过?老师选収了其中两个写景的段落,大家跟我们这首诗对照着读一读,看看它们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大家读完可以分小组讨论。根据同学讨论的结果,引出白描与细描两种不同的描写方法。白描:描写景物的时候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不加任何词语修饰,不矫揉造作,一切自然而就,体现事物本色美的描写。陶诗就属于白描。细描:抓住事物主耍特征进行细致深入的刻画,文字优美细腻,多用修辞。(注意与细节描写相区分,细节描写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瓦尔登湖》就使用了细描,作者很注重湖水颜色变化的描写,而颜色的变化是非常细致的,作者用了细描的手法,精雕细刻,深刻细腻,多方烘托和渲染,使用了大量的比喻等修辞,文字丰富,句子优美,将色彩的变化真实自然地表现我们的面前。陶诗使用白描,简笔勾勒出景物轮廓,留给读者想象空间;梭罗细致展现,湖水的颜色变化跃然纸上,两者各有千秋,都值得我们学习。五、作业: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要求使用白描或者细描的手法,字数不少于300字。【板书设计】为何归归园田居归何处归如何【教学反思】本课从字面上來说比较容易理解,主旨也不难把握,但是它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诗味也很浓,所以在上课时我试图通过对本诗内涵的多侧面、深层次挖掘,让学生能透过字面去深入理解诗歌;再进一步联系陶渊明的生平以及其它诗歌,从而理解陶渊明其人,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对本诗屮的重点词句要进行解读,例如对“俗”“性”“误”“尘网”“恋”“思”“拙”等字词的深入体会,來挖掘诗中所蕴含的诗人的丰富情感,如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精神独立的向往追求等等。还要把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对意象,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并能把握诗人在写景过程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出园生活的喜爱,及对田园生活中的自得其乐等思想感情。为了更加全面的理解作者及课文内涵,在教学中我要联系作者身世、其它诗歌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从而真正做到“知人论世”。并重点讨论“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也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勇敢高洁的,那么你怎么看?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这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认识到陶渊明不是逃避困难,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坚忍的方式来对抗黑暗,他的选择是勇敢的高尚的,是值得我们钦佩和敬仰的,也为我们以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良好的心态打下基础。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