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学设计1
加入VIP免费下载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1

ID:1159825

大小:59.4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背诵这首诗。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2、过程与方法:解读川园风光构成的意境。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者的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教学重难点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和作者的人格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和谐宁静、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恬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生答:陶渊明。)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么作品呢?(学生回答《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其三))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一),再次共同感受他那高尚的情怀。二、作者简介问大家知道陶渊明哪些的情况?师出示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洱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最杰出的诗人。陶渊明的时代是在典午大乱之后,正当刘裕篡晋的时候。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到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他少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之壮志。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來县,属吏告诉他应朿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出的道路。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出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卒后刖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为人们呈现出一幅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被后人尊称为中国m园诗的始祖,也被称为中国隐逸诗人之宗。三、初步感知播放配乐朗诵,找岀扣题句。自由诵读明确:守拙归园田。能解释一下吗?在全诗中有具体的体现吗?学生自rti发言。解题:1、“题好一半文”,文章和诗歌的题FI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大家思考一下题目“归园田居”是什么意思?那么,“归园出居”这个标题的题眼又是哪个字?明确:回归出园居住;诗眼是“归”。2、既然“归”字是诗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陶渊明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的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从题眼展开,通过思考下面的问题来解读诗歌。①因何而归?②归向何处?③归去如何?四、细致品味朗读诗歌,寻找相关信息。(一)因何而归?学生探讨(用原文来回答)预设答案:有的学生回答:“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师问: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生答:热爱自然。师问:热爱自然的还有吗?有的答:“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师问:这两句通过什么修辞表达热爱自然的感情的?生答:这两句用了比喻,用“羁鸟”“池鱼”比喻诗人自己,形彖生动的表达了受到束缚的诗人无比热爱白然的感情。师问:还有别的揭示归园田的原因的句子吗?生答: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师问:这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用了什么修辞?生答:厌恶官场;用了比喻,把官场比为“尘网”,生动形象。师接下来引导学生体“误”字明确:一个“误”字,含蕴着诗人对几十年人生经历的几多深刻体悟,对当时社会和官场的儿多憎恶,对自己选择人生道路的儿多反思!问:作者为什么要回归田园?(用自己的话回答)大家齐答:厌恶官场,热爱自然。 师:陶渊明不愧为大诗人,无一字闲笔,大家看被你们忽略的“开荒南野际”,也表现了什么感情?齐答:热爱出园,热爱自然。问: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明确:反对官场生活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的影响而失其本心,所以宁可挨饿受冻也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一个“拙”字,包含了诗人多少人生感悟,有几分自嘲,有几分悲哀,确乎还有几分自慰!(二)朗读“方宅……依依墟里烟”探讨:归向何处?师过渡:在俗人看来,固守“愚拙”的诗人放弃了享有俸禄的官职回归到田园之屮,他失望了吗?生:没有。师:为什么没有?你的依据?生:田园的景物描写得非常优美。热爱田园Z心依然如故。师: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描绘了怎样的生活场景?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为何描绘的那么美?运用了哪些描写技巧好?明确:近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以动衬静:狗吠深巷屮,鸡鸣桑树颠“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写出屋舍的空阔、简朴。师生共同总结:整体來看,写景句运用视觉与听觉描写相结合、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衬静等手法,营造了简朴、空阔、优美、恬淡、檬胧、宁静、和谐的美好意境。这一片美似仙境的出园,怎能不让作者弃官归隐,流连忘返呢?附:师适当启发:(田园美主要体现在八句写景诗句上。美在何处?淡雅开阔:近有草屋,榆柳和桃李,灰色、翠绿,夹有粉红与雪白;远有村落、炊烟和桑树,淡淡的蒙胧中透出一股绿意。这是一幅淡雅开阔的田园画。恬静幽邃:草屋前后,榆柳在和风屮摇动枝条,口得其乐;桃李在艳阳下自由开放,轻松口如。ED野远处,村落隐隐,炊烟袅袅,深巷狗吠,桑树鸡鸣,宁静恬适,幽邃深远。自然和谐:你看,屋宇巷陌,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有那些没有出场的“往來耕作”,“黄发垂辔”,“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之人,在这片远离尘嚣的出野上,自然相处,和谐生存,是那样平和安定,舒适自足。生机盎然:诗人描绘的这片出园,桃红柳绿,鸡鸣狗吠,“相命肆农耕,tl入从所憩。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桃花源记诗》),正是“鸟弄欢新节,泠风送余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一派生机,良可喜人。)(三)朗读“户庭无尘杂……返自然”探讨:归去如何? 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归隐后的情感的诗句和词语。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一一自由、安逸、喜悦问: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厌恶官场,热爱出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五、自主探究1、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你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幻灯片)清高孤傲、与世不合洁身自好、甘于清贫向往出园、淡泊名利出示名家评论: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一一袁行需主编《中国文学史》“在古今诗人之屮,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著名诗人、学者叶嘉莹女士《汉魏六朝诗讲录》。师: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也有人说他的选择是勇敢高洁的,那么你怎么看?2、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反方:由于他的选择,讣孩子们忍受饥饿。可能物质没有得到保障,孩子们在学业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他在《责子》中写到:“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他们不喜欢读书。毕竟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他给儿子们的信屮(《与子俨等疏》)也看到他的遗憾,他说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没法在官场上度日,同时他说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进入官场了,但他没有办法,所以他离开了官场。正方:西方有个人本主义的哲学家叫马斯洛,他把需求分成:(幻灯片)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他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实现”。每个人生下來很多需求,最基本的一个需求是什么呢?是生存的需求,要穿衣,要吃饭,没有衣食,人无法生存,活命都没有办法,何来精神?所以衣食是人最基本的需求。生存的问题解决了以后,人就有了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接着是归属和爱的需求,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接着就是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最后是自我实现。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当你到了这个境界以后,你就真的找到你自己了,你把你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找到以后,你就觉得前面那些追求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你真正地找到了自己,自我实现、自我完成。陶渊明生活在东晋到刘宋之间,这是一个没有法度、没有道德、没有安全、充满罪恶的时代,但陶渊明却能在这样的时代当中找到一块干净的土地,而完成他晶莹的人格,这是很nJ贵的。陶渊明是一个智者,他从矛盾挣扎的企图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一一任真,任乎自己本性中最美好的一点,最晶莹的一点,这就是他做人的原则,即使为了固守这个原则而付出贫穷的代价。六、教师小结我的看法是: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他选择归隐田园,远离污浊官场,独善其身,始终保持自身纯洁,是他人生屮最勇敢最髙尚最痛苦也是最无悔的选择。因为当时的陶渊明面对的是腐败透顶的官场,物欲横流的世俗,我相信如果在政治清明的时代,陶渊明一定会坚持他少年时“大济苍生”的理想,创造陶氏的辉煌。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他留给我们的是充满诗意的人生和太多的思索。七、布置作业进一步背诵这首诗。小作文:以《陶渊明,我想对你说》或《陶渊明归隐之我见》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