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2.通过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3.把握抓住景物特征理解作者感情的读诗方法。4.评价作者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2.背诵全诗。[教学难点]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三、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四、课时分配: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第一、做大官,有名有利。第二、做农民,平平淡淡。同学们会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 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其归隐后的第二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5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既是隐逸诗人也是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直接影响到唐代的田园诗派,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王维和孟浩然。(三)朗读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1.听配乐录音,更正字音,把握诗中情感。 羁(jī)、拙(zhuō)、亩(mǔ)、荫(yìn)、暧àì、吠fèì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 4.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讲述诗意。(四)、解题: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我们在解读诗人的情感时应该要重点抓住哪个字呢?(归)提问:“归”字是诗眼,归的意思是返回,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去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诗歌,并思考这个问题。(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板书 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五)分析鉴赏 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为何而归? 明确: 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5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要求学生背诵“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两句诗。2.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要求学生背诵“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四句诗。3.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要求学生背诵“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两句诗。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趣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并背诵“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5
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要求学生背诵“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六)、课文总结陶渊明被封为一代隐宗,在他之后有许许多多的真隐士、假隐士。有人效仿陶渊明真正归隐山林,有人却因隐而仕,读书人的归隐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觅不见隐士的踪影,但人们内心深处依然有寄情山水的心情。正如我们先前提到的千万富翁,也会有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念头。由此,我想到了一位作家说过的话:“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人总是在不断舍和得,舍得同时有失也有得。陶渊明舍弃了官场,舍弃了众人羡慕的荣华富贵,得到了身心的自由,这是需要勇气的,这是一种境界,所以他不愧为士大夫精神的堡垒。那么同学们,生活中的你会如何面对“舍”呢?你想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得和舍体现了人生的境界,我们可以做到陶渊明得境界吗?那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背诵陶渊明的诗歌,体验诗人超脱的境界吧。学生齐读,然后背诵,教师检测背诵。(七)、布置作业1.以“陶渊明,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背诵全诗。5
(八)、板书设计为何而归?性本爱丘山(本性)从何而归?尘网樊笼归归向何处?守拙归园田归去如何?复得返自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