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读诗文,看主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朝代:东晋又名:潜(刘宋代晋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开创田园诗一体。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晋陶渊明田园诗派南朝·宋谢灵运山水诗派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
时代变迁之痛东晋末年晋宋易代乱世之年政局动荡不安。严格区分等级的门阀制度高度发展,士人的仕途基本上决定于他的出身,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
家道败落之痛29岁以前为家居读书时期29-41岁为时官时隐时期41-63岁为归隐时期不为五斗米折腰
归园田居陶渊明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公元406年)。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五个方面描写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关于《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zhuōyìnàifán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本来(就)喜欢山川田园生活。误落(在)仕途的罗网中,一转眼就是很多年。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树林,养在池里的鱼思念遨游过的深潭。开垦荒地(在)南面的山野里,固守着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住宅周围(有地)十多亩,(还有)茅草小屋八九间。榆树柳树遮蔽着后檐,桃树李树排列(在)堂前。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乡里轻柔飘升的炊烟。狗(在)深巷中叫,鸡(在)桑树的顶端打鸣。门庭里没有官场杂事,陋室里自有余暇清闲。长久固守在樊笼里(的我啊),又能返回自然(了)。
思考:“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题眼:“归”(1)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情-厌恶悔恨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官场生活-喻尘网樊笼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B、守拙归园田: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和自由的品性。
4.归去如何?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思考:从中可以见出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所感:3.归向何处?“守拙归园田”
根据诗歌内容,想象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呢?感受意境
思考:诗人如何描写园田?园田的景色有何特点?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恬静空阔幽雅朦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所见: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亲切可即,环境幽雅美丽)远村、炊烟。(给人以悠长的遐思)狗吠、鸡鸣。(以动衬静,更显宁静、和平)→近→远所闻:色彩声音反复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小结:
身居田园的作者感觉如何呢?体会感情
作品链接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
比较阅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五柳先生传》
作者为何刻意隐去现实生活的艰难和困顿,将田园生活写的如此美好呢?思考讨论
把握思想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宁静。作者的归隐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出于内心的意愿。
作品链接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三)
拓展——像陶渊明一样在官场和田园选择中挣扎的中国文人中国文人的几种类型——推波助澜型:秦桧、严嵩、和珅随波逐流型:李斯、徐阶、宋玉独立洁行型:屈原、阮籍、嵇康、杜甫、海瑞、袁崇焕独善其身型:老子、庄子、范蠡、陶渊明、王维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食美国救济粮
守着自己心中那个与世隔绝的淳朴美丽的边城沈从文
思考从上述古代文人的遭遇中你发现了什么?假如你生活在古代,你将如何选择自己的路??
拓展阅读:《归园田居》
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