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学案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陶少年时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他的诗歌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斗米的故事: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作者简介又名:潜字:元亮籍贯:浔阳柴桑人东晋最杰出的诗人“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后世称誉:“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2、教师补充东晋时代背景。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陶渊明:早年:“大济苍生”中年:“误入歧途”晚年:“归隐田园”门阀政治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它萌生于后汉,形成于魏晋。曹丕为汉代作准备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后来逐渐成为世家官僚垄断选举的工具。为了取得世家官僚的支持,司马氏对他们采取笼络和放纵的政策。司马炎建国后,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因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形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门阀士族拥有特权并与庶族保持着严格界限。政治上,他们累世做职闲望重的高官;经济上,按官品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人口,并且不向国家纳租服役;社会地位高人一等,不与无特权的庶族(又称寒门)联婚和同乘共坐。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权,他们特别注意门第。他们垄断政治,排斥庶族寒门。庶族即使做官以后,依然受到士族的歧视。至于那些不愿巴结士族的庶族地主,便一生沉滞,永无晋升的希望。
教学目标: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自主探究法、拓展延伸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幻灯1)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同学们,你们知道我说的是谁吗?(——学生答:陶渊明。)对于陶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我们就学过他的一些作品——(学生回答《五柳先生》《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其三))陶翁的诗中常常不乏一些田园生活或风光的描绘,给人一种荡涤心灵的享受。陶渊明为什么会如此热衷田园,在热衷田园的背后究竟还隐藏着诗人怎样的苦衷。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归园田居》(其一)来一探究竟。(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二、整体感知(我们一起来听配乐朗诵,注意字音和节奏。)1、学生听配乐朗诵,注意字音和节奏。2、正音。(幻灯2)3、一生朗读。(师生评点,注意字音,提醒学生五言诗的节奏)4、生齐读。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轻松的、愉悦的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在这种轻松而又愉悦的氛围之中诗人究竟要吐露自己怎样的心声呢?师:让我们分两阶段进行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幻灯3)师:1、请同学们先结合书下注释了解诗的大致内容——整体感知(3--5分钟)2、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3、3分钟后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再做整体感知朗读(二)合作探究(幻灯4)师:接下来前后桌分小组进行问题实质性探究。(10分钟)1、在文中圈画出体现诗人情感态度的关键词句分析并批注。2、结合诗中意象或意象组合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批注。3、把分析探究的结果进行梳理并形成简单的文字稿。4、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5、阐述要注意条分缕析,简洁明了。探究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思考:“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明确:热爱田园生活,对于世俗官场的周旋逢迎、尔虞我诈难以适应。
探究2: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思考:尘网比喻什么?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中的“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探究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思考:“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明确:比喻和拟人,实际上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特别是“恋和思,旧和故”都用得非常好,表现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探究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幻灯7)思考:“守拙”是守住什么?还有着怎样的意味?明确:“守拙”表面上守的是愚拙,实际固守节操。把“固守节操”称为“守拙”实际上也暗含了对于当世的一些投机取巧者看似聪明的者的讽刺。探究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思考:樊笼和自然分别喻指什么?(要符合文意合理解释)明确:官场生活思考: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也更加反衬出摆脱官场回归田园和本性的欣喜之情。探究6: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幻灯8)思考:陶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用原文的诗句描述)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思考:这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要求符合景物所营造的环境特点)。清新自然祥和安谧闲适恬淡宁静幽美思考:从景物的描绘中可以感知诗人的心情怎样?明确:脱离官场后回归田园而带来的愉悦和欣喜。师:虽都是乡村中很常见的事物,但对于有过仕宦失意经历的陶翁来说,眼前这看似普通而又平凡的农家生活却显得格外地怡人。诗人也正是用歌颂田园的美好,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它追求恬淡、平静、和谐生活的心境。师:接下来让我们用几句话来概括一下整首诗歌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情感?(幻灯9)[附]板书:对误入官场的悔恨,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摆脱官场的愉悦。师:可以说这首诗歌把一个本真的陶渊明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有人说,他清高孤傲,不合于世;
他洁身自好,甘于清贫;他淡泊名利,醉心田园,其志高洁令人敬仰;但也有人说陶渊明弃官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选择,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接下面)(幻灯12)四、自主探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提供专家的看法:(幻灯13)“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陶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矛盾。——张铨锡《陶渊明的悲剧及其诗的思想和风格》教师小结:这些专家的看法仅仅是提供大家参考,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是: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他选择归隐田园,远离污浊官场,独善其身,始终保持自身纯洁,是他人生中最勇敢最高尚最痛苦也是最无悔的选择。因为当时的陶渊明面对的是腐败透顶的官场,物欲横流的世俗,我相信如果在政治清明的时代,陶渊明一定会坚持他少年时“大济苍生”的理想,造福一方吧。再读全诗,表现诗人的情感.课堂小结。陶渊明视权位官俸如敝屣,怀着“抱朴守静”,“洁己清操”的想法躬耕田园,以琴书为乐,以菊花为友,为我们树起了一块人格的丰碑,让后人永世传诵。让我们把敬意送给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因为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五、布置作业:(幻灯14)1、背诵《归园田居》,默写在语文作业纸上。2、请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关于陶渊明的评价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做在语文作业纸上,明天课堂上交流。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哈尔滨市第一职业高中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