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一上学期语文 归园田居(其一)精练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高一上学期语文 归园田居(其一)精练解析版

ID:1160014

大小:52.56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统编版上册第三单元7.2归园田居(其一)精选练习基础篇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暧暧(àiài)悠悠(yōuyōu)呦呦(yōuyōu)B.慷慨(kǎi)羁鸟(jī)阡陌(qiānmù)C.樊笼(fán)吐哺(bǔ)三匝(zhā)D.衣衿(jīng)掇取(duō)狗吠(fèi)【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本题中,B项,“陌”应读“mò”;C项,“匝”应读“zā”;D项,“衿”应读“jīn”。故选A。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故:原因B.池鱼思故渊故:从前的C.一去三十年去:离开官任D.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去:过去的【答案】C【解析】去:离开田园,做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B.C.D.【答案】A【解析】A项返回,回来/归还。B项面对。C项本性。D项满足。4.下面有关陶渊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8 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答案】A【解析】A项,“自号靖节先生”“世人‘五柳先生’称之”错误,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潇洒表现在文学上是冲淡和性灵两种风格的结合,它们集中的体现在陶渊明和袁中郎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陶渊明和袁中郎都是当时文艺上的叛徒②在袁中郎时代,摹古之风盛行③使文学徒有华丽的躯壳而没有灵魂④在陶渊明时代,宫廷文学把文学领到一条死路上去⑤文人作文,也忘掉了还有个自我存在⑥因此陶渊明和袁中郎都尽力地追求冲淡自然A.①②⑤④③⑥B.①④③②⑤⑥C.②④③⑤①⑥D.④②③⑤⑥①【答案】B【解析】该题考核语言表达中的连贯。根据前文可知,陶渊明应排在袁中郎的前面,①为承接句,放在首位,⑥为总结句,放在末尾。故选B。6.仿写例句(写出二句)俗称五柳先生的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例句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尘世之外。【答案】你是一树凌寒的梅,绽放于严霜之中;你是一朵傲世的菊,执著于秋风之中。【解析】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此题注意所选喻体要符合陶渊明的品质特征,后面要求有喻解。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归园田居(其一)》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答案】 (1)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2)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3)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解析】注意正确书写。提高篇二、阅读(一)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完成下列小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作对比,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样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C.前四句是近景。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D.后四句是远景。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E.诗人“性本爱丘山”,却又“一去三十年”,这是矛盾的,反映出诗人思想的复杂性。2.8 在《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诗人采用什么手法来展现田园风光?诗作的点睛之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AE2.诗人采用了白描、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展现出一派宁静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樊笼”比喻官场,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及久在官场的悔恨之情,也表达了终于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之情。【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的鉴赏。A项分析错,诗人用“羁鸟”“池鱼”来比喻自己,但诗中透露的是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而不是对“羁鸟”和“池鱼”的喜爱;E项分析不准确,因为诗人只是“误落尘网中”与“性本爱丘山”并不存在矛盾,故不能反映其思想复杂。2.本题主要考查手法和情感分析。结合题干提示“展现田园风光”的手法,“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动静结合);“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白描)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情感分析,需要抓住关键词“樊笼”“自然”分析,“樊笼”比喻官场,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复得”可以看出终于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之情。(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本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劳动的地点及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意思。2.作者在《归园田居五首(其一)》说自己“性本爱丘山”,本诗中哪句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3.颔联常常为后世评论家称道,请赏析。【答案】1.劳作的艰辛诗人的志趣2.“衣沾不足惜”表现了作者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情感。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解析】1.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诗歌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诗从内容上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写的是劳动的地点及结果;第二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描写了劳作的艰辛;第三层,“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描写了诗人的志趣。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的理解鉴赏能力。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研读题干要求。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注意抓住关键词语,从而把握诗歌的内容,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性本爱丘山”,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这句话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衣沾不足惜”,对于陶渊明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做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也不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与“性本爱丘山”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人生志趣。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要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写了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的场景。诗人早早起来去田地里铲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月色代表着田园之景,月色之美以及诗人劳作了一天的感觉;一天的劳动下来,有辛苦也有作者对田园的满意,从农耕活动中可见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怡然自得的情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地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同时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③中,披④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8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注)①人事;指与人结交来往。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代指车马。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③墟曲:犹乡野。挫,隐僻之地。④被:拨开。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在一片“静”的境界中,飘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B.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生活的清贫,暗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C.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D.本诗中的“野外罕人事”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2.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作简要分析。3.分别概括《归园田居(其一)》与本诗所抒发的情感。【答案】1.C2.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乡村生活图景。诗人摆脱了官场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到来。那扇虚掩的柴门,那间幽僻的居室,已经让诗人与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隔绝。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农作物的生长牵动着诗人的喜忧。3.《归园田居(其一)》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归园田居(其二)》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恬静。【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本题中,C项,“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理解错误。中间四句写的是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共话桑麻,并未体现“孤独”。故选C。2.8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题目要求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进行分析。可先总述画面特点,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首诗从不同方面描写了诗人的乡居生活,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要重点把握诗人的日常活动,如:“掩荆扉”“绝尘想”“披草共来往”“但道桑麻长”“我土日已广”等。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以及心境的恬静。全诗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3.本题考查理解古代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解答本题,注意抓住两首诗的重点句来体会诗人的感情。《归园田居(其一)》中,从“性本爱丘山”“复得返自然”等句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细致描写可以看出,诗歌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出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归园田居(其二)》中,描写了几个乡居生活的片段,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①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②自来去。【注】①庞公,庞德公,襄阳人,东汉隐士。荆州刺史刘表请他为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②幽人,诗人自指。1.从诗歌体裁上看,《夜归鹿门歌》是。2.“渔梁渡头争渡喧”和陶渊明的《其一》(少无适俗韵)中的哪一句描写都写声响,请分析二者的表达效果。3.有人认为“鹿门月照开烟树”一句中“开”是本诗诗眼,请简要分析。【答案】1.古风或古体诗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孟浩然的诗,一个“喧”描写了尘世生活的喧闹,跟山寺的幽静形成对照,让读者隐隐约约感觉到作者那种超脱的隐逸情怀;陶渊明的诗,描写农村生活特有的狗吠、鸡鸣,让宁静的乡村更显幽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纯朴、幽静的田园风光图画。3.开,“清晰可见”的意思。烟雾笼罩,树木朦胧,转眼间,月光朗照,树影清晰。一个“开”8 ,化静为动,意境全出,与其说烟雾笼罩的山林转瞬之间赫然清晰,莫如说诗人的心情豁然开朗,诗人脱离喧嚣尘世遁入山林的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解析】1.古体诗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一般又叫古风,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2.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3.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当年孟浩然夜归鹿门之水路登山当年孟浩然夜归鹿门之水路登山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8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